Intel高管:再過3-5年中國芯片就能成為強勁對手
近幾年,各種本土國產芯片不斷進取,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距離世界頂級水平顯然還差得太遠。那麼,巨頭們怎麼看我們呢?近日,Intel高級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王銳接受鳳凰網《封面》節目採訪時,就被問及中國本土芯片公司是否已對Intel造成實質威脅。
對此,王銳坦誠地表示,她非常希望中國本土能出現和Intel同台競爭的公司,但是Intel不會客氣,也會施展力量去公平地競爭。
那麼,中國本土公司什麼時候能在芯片或者核心產品領域和Intel形成強競爭關係呢?
王銳表示,3年、5年或10年都有可能。在未來的3-5年,中國本土企業誰能成為Intel強勁的競爭對手,趨勢應該會逐漸清晰。
她說:“現在還沒有,但是我相信中國這些願意和Intel競爭的公司,如果願意深深紮下根去,紮紮實實地把自己的設計做好,在未來一定會有競爭力的。”
王銳還特別強調了生態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打通生態的公司,才能生存下來”。
她坦言:“Intel這麼多年為什麼難以被取代,就在我們不止是一顆芯片。大家一直說Wintel,就是一起去打通生態。在我們x86基礎架構上,有多少軟件是開源、開放的,是生態一起去做的?所以才這麼難以替代。”
目前,國產主流處理器大致可分為三條路線:
一是採用x86內核授權模式的兆芯、海光,生態建設難度最低,但自主可控程度也是最低的。
二是採用完全自研指令集、IP內核的龍芯、申威等,難度最高,但可以完全自主。
三是採用ARM/RISC-V等指令集授權、自主設計核心的飛騰、華為鯤鵬等,生態、可控都介於以上二者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