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萊姆病機制可用於早期診斷和避免病情惡化
萊姆病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疾病,這種細菌由微小的受感染的鹿蜱傳播給人類和動物。該病是美國最常報告的蜱媒病。通過研究導致萊姆病的細菌飲食習慣,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種新的機制,可以用於早期診斷以及避免病情惡化。
該團隊已經確定了人們在被受感染的蜱蟲叮咬時產生的一種新抗體,他們說這也可以顯示人們何時被治愈,並幫助區分再感染和其他疾病。
每年,美國有將近50 萬人感染萊姆病並可能導致發燒、頭痛、皮疹,更嚴重的情況是對心臟、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損害。抗生素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遏制這種情況,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有希望的進展,可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現階段雖然有針對萊姆病的測試,但確實存在局限性。它們通過檢測身體對感染產生的抗體來發揮作用,但這些抗體可能需要數週時間才能形成,因此測試可能無法檢測到最近的感染。此外,在感染消失後,抗體會在血液中持續數月或數年,因此很難判斷某人是否已被治愈。
來自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作者彼得·格溫說:“傳統的萊姆測試可以在治療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陽性–幾年甚至一生。因此,對於一些患有類似長期萊姆病感染症狀的人來說,臨床醫生永遠無法確定病人是否患有頑固的萊姆病,是否被治癒後又重新感染,或者是否被治癒後患有其他疾病”。
研究作者Linden Hu 說:“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該生物體直接從宿主的周圍環境中獲取被稱為磷脂的脂肪,並將它們放在其表面。這一發現促使我們研究,細菌直接使用宿主的脂肪是否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將其識別為外來物質,並對其產生抗體”。
科學家們確實發現,感染了鮑爾道夫氏菌的動物和人類患者都確實產生了相應的自身抗體,這是錯誤地針對宿主自身組織和器官的抗體。由於這一點以及它們可能造成的損害,自身抗體往往是短暫的,在其觸發因素被移除後往往很快就會消失。科學家們說,這種自身抗體數量的快速增加和減少可以作為一種快速測試的基礎,可以解決目前診斷技術的一些缺陷。
Gwynne 說:“抗磷脂自身抗體–因為它們的快速增加和治療後的快速解決–可以作為一種新的附加檢驗來填補這些空白。”它們可能使我們有可能知道治療是否已經根除了萊姆病的細菌。因此,它們也可以告訴以前感染過的病人現在是否有新的感染”。
隨著該技術獲得臨時專利,科學家們希望在進一步研究之後,一家診斷公司能夠在未來幾年內將其轉化為一種商業測試。他們還計劃探索這些自身抗體可以幫助揭示患有萊姆病的持續症狀的人的想法。這可能發生在高達20%的患者身上,並且只能通過臨床症狀進行診斷,因此很難將這種情況與其他揮之不去的疾病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