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長病程COVID與肺部小氣道的持久性疾病有關
根據發表在《放射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肺部小氣道的疾病是COVID-19的一個潛在的長期影響。該研究發現,小氣道疾病的發生與初始感染的嚴重程度無關。其長期後果尚不清楚。
該研究的高級作者、愛荷華大學卡佛醫學院內科教授、肺部和重症醫學科教師Alejandro P. Comellas醫學博士說:“小氣道發生了一些疾病,與COVID-19的嚴重程度無關。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查,看看它是短暫的還是更持久的。”
早期報告顯示,超過50%的SARS-CoV-2感染的成年倖存者會出現COVID-19的急性後遺症(PASC),更常見的是“長病程COVID”。近30%的長病程COVID患者報告了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和呼吸困難,包括那些經歷過輕微感染的患者。
這項研究源於愛荷華大學臨床醫生的觀察。他們發現許多最初感染SARS-CoV-2的患者,無論是住院還是在流動環境中接受治療,後來都出現了慢性肺部疾病的跡象,如呼吸短促和其他呼吸道症狀。
Comellas博士及其同事制定了一個方案,對這些病人進行吸氣和呼氣CT檢查。吸氣式CT是在患者吸氣後進行的,是查看肺部組織的標準成像技術,但呼氣後的掃描需要評估空氣瀦留,這是一種人們在呼氣時無法排空肺部的情況。空氣瀦留在許多阻塞性氣道疾病中被發現,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患有COVID-19和持續症狀的人的CT結果與健康對照組的結果進行了比較。他們招募了100名確診為COVID-19且在診斷後超過30天仍有症狀的成年人,以及106名健康參與者。這100名COVID-19倖存者的中位年齡為48歲,其中67人被歸類為非臥床或不需要住院治療,17人住院治療,16人在急性感染期間需要在重症監護室(ICU)接受護理。
研究人員在COVID-19組的呼氣式胸部CT圖像上檢測到空氣瀦留。受空氣捕集影響的總肺的平均百分比從非臥床組的略高於25%到住院組的近35%不等,而健康對照組只有7.2%。在診斷後200多天進行成像的9名參與者中,有8人的空氣瀦留持續存在。
這些成像結果顯示,無論最初感染的嚴重程度如何,長期空氣瀦留的發生率很高。
在一種被稱為監督機器學習的複雜的人工智能類型的幫助下,研究人員對呼氣性胸部CT圖像進行了定量分析,顯示了小氣道疾病的證據。雖然小氣道疾病還沒有被完全理解,但有證據表明它可能與小氣道的炎症或重塑有關,這些炎症或重塑阻礙了空氣能夠從肺部被呼出。
Comellas博士說:“我們第一次在這個具有持續症狀的COVID-19患者群體中描述了小氣道疾病。遠端氣道中發生了與炎症或纖維化有關的事情,給我們提供了空氣瀦留的信號。”
從診斷到胸部CT成像的中位時間約為75天。研究人員指出,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呼吸道異常的持續存在引起了對SARS-CoV-2感染後永久性氣道重塑和纖維化的擔憂。
Comellas博士及其同事打算跟踪研究登記冊中的病人,看看有多少人得到改善和康復,有多少人仍然有異常的發現。
他說:“如果一部分病人繼續有小氣道疾病,那麼我們就需要思考其背後的機制。它可能是與炎症有關的東西,是可逆的,也可能是與疤痕有關的東西,是不可逆的,然後我們需要研究如何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