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忘記要幹啥”有了科學解釋原來它們倆在作祟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剛剛想幹啥來著,怎麼就突然想不起來了?學界流傳較廣的一種解釋是,人的認知會將日常活動分割成幾個連續性事件。就以進臥室找鑰匙這一活動來說,就可以分成,打開臥室的門,走進去,找鑰匙等幾個步驟。
這樣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步驟or事件上可以提升效率,並減少認知資源的消耗。
但也就不可避免會出現突然性遺忘的現象。比如,進到臥室後忘記要幹啥。
直至最近,它背後的理論機制才終於被科學家驗證!
他們發現有兩類神經元在創建記憶、處理不同事件時異常活躍。
這一研究登上了Nature子刊。
大腦是如何創建記憶的
在了解整個研究之前,需要get一些概念。
事件分割,正如開頭所言,人們會將連續的外界信息解析成若干個相互關聯的事件。
但帶來的問題是,在完成一件事進入到下一件時,就會達到一種事件邊界。
遇到邊界,人們就會容易卡殼、反應遲鈍。
要是這時候外界又有乾擾,那就可能會忘記接下來要幹啥。
基於這一背景,本次研究探究了這一過程神經元的表現。
並且重點放在了硬和軟的邊界上。
硬和軟的區別很簡單,關鍵在於下一個事件(場景)是否還與當下有關。
如果完全不同,即為硬邊界;如果仍是當下場景的一部分,即為軟邊界。這一點,在電影片段上的展現尤為明顯。
於是,研究人員就讓志願者們看起了電影…
志願者為19名癲癇患者(原本20人,1人數據不可用),為了定位疾病發作區域,他們的大腦MTL區域已植入多個電極。
每個志願者需要觀看90個不同的視頻片段,其中包含無邊界(NBs,一個連續的電影鏡頭)、軟邊界(SBs,切到同一電影的新場景)、硬邊界(HBs,切到不同電影的新場景)。
在看電影時,研究人員注意到了這樣兩組活躍的神經元。
△
杏仁核(藍色)、海馬(黃色)或海馬旁回(紅色)
一組稱為“邊界細胞”,在應對軟、硬邊界時,都很活躍。另一組為“事件細胞”,僅在應對硬邊界時活躍。
因此,研究人員推斷,這兩種類型的細胞在遇到毫無關聯的場景時,活躍程度達到峰值。
屆時大腦處於新記憶的創建狀態。
為了驗證這一推斷,研究人員安排了三部分實驗任務:編碼、場景識別和時間辨別。
在編碼任務中,每隔四到八個片段就會出現一個關於之前電影的問題(例如,有人戴眼鏡嗎?) 。
結果發現,志願者準確回答了這些問題的89±5%。
隨後通過兩個測試(場景識別和時間辨別)來評估個人對視頻片段的記憶。
結果在這兩項任務中發現,軟、硬邊界的存在會增強人們對場景識別的記憶。
其中一個研究者這樣解釋道,這就好比在一個新地方學習,你產生的記憶會更強烈。
但與此同時,硬邊界會破壞對時間順序的記憶。換言之,就是很難記住兩個片段的出現順序。
不過這一過程,研究者解釋道,這就好比在電腦上創建文件夾,你把文件存進去。
但當硬邊界響應時,就需要關閉第一個文件夾來創建另一個。
南大校友一作
本次研究由哈佛醫學院、多倫多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機構共同組成。
第一作者是Zheng Jie,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員,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
接下來,他們計劃驗證新的論題,多巴胺作為細胞間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是否能被用作加強記憶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