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熱議汽車缺“芯”潮多領域“國產替代”已在路上
兩會圓滿閉幕,但對經濟發展釋放出的積極信號仍在擴散。比如在兩會召開期間,兩會代表建言中的高頻熱詞“車規級芯片”就引發了廣泛關注。車規級指的是適用於汽車電子元件的規格標準,車規級芯片又常被稱為汽車芯片,而這兩年車規級芯片短缺問題一直困擾著汽車行業。
古人有云,“轆轤雖小,能提千斤”。汽車芯片作為汽車製造不可或缺的上游產業,決定著汽車行業的迭代和發展。
《投資者網》整理髮現,許多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的提案都圍繞著“汽車芯片荒”、“國產替代”等關鍵詞。
汽車行業現芯片荒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關於推動中國車規級芯片產業快速發展的建議》中提及,“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世界範圍內陷入停工停產,經濟發展停滯。疫情期間,由於多方因素,芯片供應出現短缺,各行各業均受到猛烈影響,特別是汽車產業。”
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亦提及:“疫情爆發以來,汽車行業持續受到缺芯影響。隨著今後智能網聯汽車的加快發展,車用芯片(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需求還將持續快速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則認為:“當前汽車芯片的供應短缺和需求激增矛盾已十分突出,價格暴漲及市場亂象正在加劇企業的生存壓力。”
缺芯問題正如同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汽車行業上空,無論國內外皆面臨汽車芯片荒的困境。據媒體報導,現代汽車聖彼得堡工廠原計劃在婦女節小長假後復工,但由於缺芯持續,復工計劃被迫擱置;而大眾汽車正在停止幾個混合動力車型的訂單,起因是芯片供應問題以及俄羅斯烏克蘭衝突;美國電動車企Rivian上調兩款電動汽車的價格,稱通脹問題和芯片供應短缺造成此次提價。
汽車的缺芯現狀,已然造成行業產能受限、上下游價格水漲船高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在解決問題之前,需要先了解“汽車芯片荒”的成因。事實上,“汽車芯片荒”是多重因素疊加後的結果。
最直觀的因素就是新冠疫情。近年來,許多芯片工廠由於疫情反复而被迫停產。據媒體報導,2021年越南疫情嚴重期間,多家芯片工廠停工;而馬來西亞經歷全國封城,汽車和芯片工廠停產數月。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是芯片製造材料的供應國,許多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黑天鵝事件“俄烏衝突”也將會加劇芯片供應緊張現狀。
而在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看來,短缺的真正原因在於2021年汽車芯片的需求激增,而不是半導體供應商無法提高產能。業內人士對《投資者網》表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受熱捧,終端消費需求刺激行業上游,使得汽車芯片在性能和產量上都被賦予了更高期待和要求” 。東北證券在2022年汽車行業策略報告中,表示看好明年新能源車市場繼續保持較高增長。天風證券2022智能駕駛行業研究報告中提及,“政策助力智能汽車發展駛入快車道,高階自動駕駛放量在即”。
可以看出,是供給不足、需求高漲,供需關係的不平衡造成了現如今的汽車芯片荒現狀。
推動國產替代
如何應對汽車芯片荒呢?兩會代表們從政策面提出以下建議。
陳虹在建議中表示,希望通過政策引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芯片統一的技術規範和標準,並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台。
曾慶洪建議,要保供穩供,梳理關鍵領域芯片供需情況,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應急儲備機制。同時,要穩定市場,強化政策引導,加快汽車芯片整體產業鏈佈局。
全國人大代表、小康股份創始人張興海獻策,從國家部委層面下設汽車芯片主管部門,制定汽車芯片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大代表在討論汽車芯片時,都提及了“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王鳳英建議,中期完善產業佈局,實現自主可控;陳虹提及加快形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製造和應用能力;張興海則提及協調資源、統籌管理國產汽車芯片的研發、製造及應用等。
東莞證券在今年1月的電子行業汽車芯片專題報告中表示,“相比消費電子和工業芯片,車規級半導體具有更高的行業門檻,目前行業話語權被歐、美、日企業主導,國內廠商在技術、規模上與國際領先企業存在一定差距,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只有推動國產替代進程,才能有效避免貿易戰風險,從而實現自主可控。只有當國內企業掌握先進核心技術,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走向世界前列。
優質公司初露鋒芒
在國產替代進程中,國內也湧現了一批優質企業,遍布汽車芯片各個領域。
開源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按照半導體在智能汽車上具體的應用領域,將汽車芯片分為了計算及控制芯片、存儲芯片、傳感芯片、通信芯片和能源供給芯片五大類。
MCU是計算芯片,又稱單片機,一般只包含CPU這一個處理器單元。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國民技術(300077.SZ)的MCU產品已經在電動兩輪車、滑板車和平衡車等領域出貨。3月4日消息,國民技術董秘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汽車電子領域,公司主要從後裝市場進行切入,在車身控制、汽車照明、智能座艙、汽車電源等汽車電子後裝市場進行導入並批量應用。目前公司芯片產品在汽車電子領域的銷售佔比還不高,汽車電子領域是公司未來努力提升產品佔比的下游領域之一。”
芯海科技(688595.SH)是模擬信號鍊和MCU雙平台驅動的設計企業,公司首顆車規級信號鏈MCU 通過AEC-Q100 認證,已開始導入汽車前裝企業的新產品設計中。華鑫證券近期報告認為,芯海科技佈局高壁壘高附加值車規級產品,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同時有望提高企業盈利中樞。
SoC和MCU都是計算芯片,但與MCU芯片不一樣的是,SoC芯片中包含了更多處理器單元,可以處理更複雜的事件。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表示,汽車芯片正從MCU芯片進化至SoC芯片。
全志科技(300458.SZ)從2014年開始佈局智能車載芯片,車規級系列SoC芯片獲大規模落地,應用於長安、上汽、一汽和小鵬等前裝車廠;瑞芯微(603893.SH)發布的RK3588M,是目前性能最強的車載SoC之一。
除計算及控制芯片領域外,其他四大領域也有許多優質標的。
例如,從事半導體產品設計業務的韋爾股份(603501.SH),其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中最主要的產品為CIS芯片(將光學影像轉換為電子信號的設備)。公司在2021年業績預增公告中表示,“伴隨著市場對汽車、安防等領域圖像傳感器需求增長及公司在相關領域市場份額的提升,公司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業績實現了持續增長” 。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北京君正(300223.SZ)於2020年完成對北京矽成的收購,而後者深耕存儲器領域三十餘年,能夠向汽車電子領域提供高品質、高可靠性的DRAM、SRAM、Flash等存儲芯片。方正證券研究員認為,北京君正的車載存儲芯片業務有望充分受益於終端市場的快速成長。
政策加持下,汽車芯片企業迎來良好發展契機。面對“缺芯”、“國產替代空間巨大”的現狀,我國汽車芯片企業仍肩負使命奔波在路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那麼,汽車芯片荒是否會在今年後三個季度得到有效緩解,《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