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公佈雄心勃勃的新計劃:復活已滅絕的塔斯馬尼亞虎
據CNET報導,塔斯馬尼亞虎(或稱Thylacine),是澳大利亞最具代表性的物種之一。儘管它自1936年以來已經滅絕,但這種細長的、有條紋的有袋動物仍然在澳大利亞的神話中佔有一席之地,因為一系列的所謂目擊事件吸引了公眾和媒體的關注。就在去年,一個團體聲稱發現了“塔斯馬尼亞虎”在澳大利亞的森林中踱步。但這些說法從未得到證實。
遺憾的是,塔斯馬尼亞虎已經消失了– 但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情況可能不一定如此。
墨爾本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計劃讓塔斯馬尼亞虎“起死回生”。3月1日,他們宣布,由於一筆360萬美元(約500萬澳元)的慈善捐款,他們成立了塔斯馬尼亞虎綜合基因恢復研究(TIGRR)實驗室。
墨爾本大學的有袋動物進化生物學家和塔斯馬尼亞虎專家Andrew Pask將領導該項目。他指出,這項研究的巨大挑戰是讓塔斯馬尼亞虎起死回生。然而,雖然這是一個重要的目標,但沿途將開發的生物技術對今天的有袋動物保護工作至關重要。
“這不全是侏羅紀公園,你知道,’我們不應該扮演上帝’,”帕斯克說。“我們現在實際上需要很多這樣的東西來保護有袋動物。”
二十多年來,一直有人呼籲“復活”塔斯馬尼亞虎。1999年,古生物學家Michael Archer接任澳大利亞博物館館長,並為一個項目投入了約5700萬美元,希望用舊的標本克隆這種標誌性的有袋動物。這在當時被稱為“幻想”,到2005年,該項目被擱置。
從那時起,二十年來基因編輯方面的突破使科學家們對“去滅絕”(de-extinction)有了更大的夢想,即讓滅絕的物種起死回生的過程。這場重大革命要歸功於CRISPR,一種強大的DNA剪切和粘貼工具,它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重新創建早已滅絕的物種的遺傳密碼的方法。
該技術是由生物技術公司Colossal領導的在2027年之前讓長毛象復活的提案的核心。9月,該公司宣布它已經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資金,並將嘗試在”四到六年內”擁有第一批小猛獁象,並將野生猛獁象群重新引入北極地區。
使一個物種“復活”將需要從頭到尾了解它的DNA代碼。然後,科學家們將能夠從一個相關的物種中提取細胞,並使用CRISPR來改變該代碼。例如,塔斯馬尼亞虎與另一個有袋動物物種,即像老鼠一樣的袋鼩有關係。研究人員說:“事實證明,在所有活著的有袋類動物中,袋鼩特幾乎是最接近塔斯馬尼亞虎的東西。”
Pask的小組早在2017年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上的一項研究中,就已經能夠對塔斯馬尼亞虎的全部基因組進行解碼。然而, Pask估計,將一個物種塑造成另一個物種所需的工作至少還需要十年。他說:“這取決於該技術在未來幾年的飛躍。”
Pask補充說,啟動TIGRR實驗室的意義在於利用在Colossal等地方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在有袋動物基因編輯方面取得更直接的成果。
他特別談到了一個項目。袋鼩的基因編輯,這是一種瀕臨滅絕的食肉有袋動物。由於城市化和入侵的甘蔗蟾蜍,澳大利亞各地的袋鼩數量已經急劇下降。袋鼩喜歡以蟾蜍為食,但蟾蜍的毒藥可以殺死它們,對該物種的生存構成重大威脅。
在塔斯馬尼亞虎滅絕的道路上開發的一些技術可以讓研究人員在袋鼩種群中設計出對甘蔗蟾蜍毒素的抗性。
“去滅絕”項目引起了一些保護研究人員的不滿,他們認為花大錢讓動物“起死回生”實際上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反對讓物種複活的論點是,維持種群的成本很高。至少對Pask來說,塔斯馬尼亞虎是一個有明顯好處的特殊案例。90年前它生活的環境並沒有什麼變化,而且它是那個時代的頂級捕食者。他建議,你可以把它放回這個環境中,並立即看到好處。
不過,這並不是簡單的繁殖和投放動物那麼簡單。這樣一個項目很可能需要密集的監測和維護,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也很難預測。了解物種之間的複雜性和相互作用是一個關鍵的考慮因素–任何干預都需要與利益相關者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