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生素後會心情煩躁產生躁狂症?真的有這種病例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病例研究中,一名男子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性肺炎後,他對世界的感知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兩天之內,這名50歲的男子經歷了劇烈的情緒波動,變得易怒,且說話語無倫次。
資料圖
這些行為被認為是躁狂症的症狀,是一種伴有情緒高漲和情緒起伏不定的過度反應的狀態。需要指出的是,這名男子既沒有精神病史,在此之前也從未服用過抗生素。
在瑞士日內瓦的一個精神病學急診室,這個男人接受了檢查,他還告訴精神科醫生,在註射第一劑抗生素後的晚上,他感覺自己就快死了,並開始出現幻聽,似乎上帝在對他說,他已經選擇了一個特殊的使命。這些症狀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徵兆。
根據2021年8月發表在《BMC精神病學》雜誌上的病例報告,醫生診斷這名男子患有抗生素躁狂症(antibiomania),這是使用抗生素治療導致的一種罕見的副作用。2002年發表在《臨床精神藥理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上的一篇綜述文章創造了“抗生素狂躁症”一詞,並分析了與抗生素有關的狂躁症病例研究。
在2017年發表在《情感障礙雜誌》上的一篇關於抗生素躁狂病例研究的綜述中,醫生分析了37個病例報告,共描述了47名患者的抗生素躁狂病例,這些患者年齡最小的只有3歲;此外,報告中還涉及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不良反應監測項目記錄的另外143例未發表的病例。
在這名男子的病例報告中,醫生們所開的抗生素之一是克拉黴素,這種抗生素與喹諾酮類抗生素環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一樣,都是抗生素躁狂症病例中最常見的抗生素種類。它們是導致躁狂症的最常見原因,但同時也是世界範圍內最常用的幾種抗生素,這些抗生素在全世界範圍內最經常使用,因此我們看到的與這些抗生素(及抗生素躁狂症)有關的病例也更多。
研究人員還指出,抗精神病藥物會被用於治療其中一些病例。在大多數情況下,醫生們會使用那些抗躁狂藥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它們,躁狂症就不會得到改善。通常的做法是,如果看到躁狂症出現,就使用抗躁狂藥物,讓症狀盡快結束。
儘管日內瓦的這名男子最終沒有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但醫生們還是給他開了勞拉西泮(氯羥去甲安定),一種用於治療焦慮和癲癇發作的藥物。這名男子的病例說明,不同種類的抗生素可以引發抗生素躁狂症。最初,這名男子在服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後出現了躁狂症狀,而當他停止治療,狂躁症狀就停止了。然而,當他開始服用另一種名為克拉黴素的抗生素來治療肺炎時,躁狂症症狀又出現了,這促使他再次停止了抗生素治療。
根據這份病例報告,在停用抗生素一周後,這名男子不再出現躁狂症狀。
雖然抗生素和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之間相互作用的確切機制仍然未知,但研究人員提出了若干假設。例如,一些種類的抗生素——包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克拉黴素;以及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已被發現能影響大腦的GABAergic系統。這些抗生素是γ-氨基丁酸(GABA)的抑製劑,後者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神經遞質,負責抑制興奮的神經元。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這些情況下會出現躁狂症,通過抑制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從而產生興奮性的功能。
還有一些其他可能的機制,例如,抗生素可能會破壞患者腸道微生物群的能力,並導致線粒體——細胞的動力來源——出現功能障礙。該病例研究的作者們還假設,克拉黴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之間之所以出現藥物相互作用,可能是因為它們都具有GABA受體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