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流感跟致命心臟病之間存在驚人聯繫
如果你有心臟病或心臟病的風險因素,那麼你應該已經知道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 但你是否知道,患上流感會大大增加發生嚴重甚至致命的心臟事件的風險,或者說即使最終感染了季節性病毒接種流感疫苗可以大大降低這種風險。
資料圖
根據發表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儘管流感的死亡率和併發症率較高,但患有心臟病的美國人每年的疫苗接種率仍然非常低。
據悉,65歲以下患有心臟病的美國成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種率不到50%,而患有心臟病的老年人的接種率則為80%。
休斯頓衛理公會的內科專家、JAHA文章的首席作者Priyanka Bhugra博士指出:「似乎患有高風險疾病的年輕美國人並沒有得到跟他們的老年人一樣的關於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的備忘錄。 這很危險,考慮到有心臟病的人特別容易出現跟流感有關的心臟併發症,無論他們是否已經達到退休年齡。 ”
眾所周知,流感會引發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如肺炎、支氣管炎和肺部的細菌感染。 病毒對心臟的影響歷來都很難解析,部分原因是許多病人已經有已知的心臟事件傾向,部分原因是心臟事件往往發生在流感發病的幾周后。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了這一點: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和流感的流行在同一時間激增;
患者在感染流感后的一周內發生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比感染前一年或后一年的任何時候都要高六倍;
在一項研究中,調查了33.6萬名因流感入院的病人,11.5%的人經歷了嚴重的心臟事件;
另一項研究對9萬名實驗室確認的流感感染者進行的調查顯示,11.7%的人經歷了急性心血管事件;
另一項研究發現,1/8的流感患者即12.5%,在入院時經歷了心血管事件,其中31%需要重症監護,7%因該事件而死亡。
流感之所以對心臟和血管系統造成如此大的壓力則跟身體對感染的炎症反應有關。
當身體的”第一反應者”–白血球和它們為保護身體而產生的東西–聚集在一個區域並開始工作以對抗感染、細菌或病毒時就會發生炎症。 當生病時,通常會感覺到來自關節、肌肉和淋巴結的腫脹、壓痛、疼痛、虛弱和有時發紅及體溫升高。
活動的增加還會在體內造成某種程度的堵塞,進而導致血栓、血壓升高,甚至心臟內部腫脹或結疤。 增加的壓力使動脈內的斑塊更容易破裂、造成堵塞並切斷心臟或大腦的氧氣–分別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此外,病毒性疾病引起的非心臟併發症–包括肺炎和呼吸衰竭–會讓心力衰竭癥狀或心律失常變得更加嚴重。
簡而言之,對心血管系統的額外壓力可能會使已經虛弱的心肌不堪重負。
由於流感病毒不斷變異,科學家們每年都會改變疫苗以適應可能流行的病毒鏈。 平均而言,它在40%的時間里能有效地預防感染。 雖然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好–特別是跟高效的mRNA COVID-19疫苗相比–但它足以大大降低大多數人的嚴重疾病風險。
最近,研究已經能夠表明,該疫苗不僅能有效地保護普通人群和最脆弱的年齡組(65歲以上和2歲以下)免受嚴重流感的影響,並且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有保護作用,特別是在高危人群中。
最近的一些發現則有:
接種疫苗的成年人因流感而住院的可能性降低了37%,因流感而住進重症監護室的可能性降低了82%。 在因流感而入院的人中,接種疫苗的人被送入重症監護室的可能性降低了59%。 接種疫苗的病人在重症監護室的時間比未接種疫苗的病人少4天;
如果病人得了流感,接種疫苗跟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關聯更低(2.9% vs 4.7%)。 在有更多活動性冠狀動脈疾病的高風險患者中,接種疫苗與相當好的結果有關;
入院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被隨機分配到出院前接受或不接受流感疫苗注射。 疫苗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於對照組(9.5%對19%)。
鑒於流感疫苗接種所帶來的好處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流感所帶來的風險,,美CDC和許多其他國際協會強烈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臨床醫生應確保流感疫苗的高接種率,尤其是那些有潛在慢性疾病的患者以防止跟流感相關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然而不幸的是,許多心臟病患者去看他們的心臟病醫生比去看他們的初級保健醫生更頻繁,並且心臟病診所通常不提供流感疫苗接種。 在那之前,心臟科醫生和初級保健醫生都有責任向他們的病人傳達增加的風險和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對於有心臟疾病的病人,可以採取兩個重要的步驟來減少風險:
確保確實從當地藥房或初級保健提供者那裡得到了流感疫苗。 越早接種就越能得到保護,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病毒何時開始傳播;
確保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並遵循推薦的飲食、運動和減壓計劃。 如果心臟狀況是穩定的但最終患上了流感,那麼跟你的心臟狀況管理不善相比,有可能會經歷更少、更不嚴重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