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極端天氣造成的經濟損失可在全球範圍內相互放大
一般來說,極端天氣導致的,例如,工廠被洪水淹沒,確實會導致直接產出損失。 眾所周知,經濟衝擊也會在全球貿易網路中傳播。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傳播的影響不僅僅是相加,事實上還可以相互放大。 研究人員類比了全球網路的反應,計算了7000多個區域經濟部門之間的180萬個經濟關係。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Kilian Kuhla說:”我們稱之為波紋共振,它可能成為評估經濟氣候影響的關鍵,特別是在未來,在我們的全球化經濟中,極端天氣的影響在一些面臨供應短缺的地區產生了損失,而在另一些需求增加從而導致價格上漲的地區則產生了收益。 但是當極端天氣重疊時,整個全球供應網路的經濟損失平均高出20%。 這就是我們在類比熱應力事件、河流洪水和熱帶氣旋時看到的情況;這是一個最令人擔憂的觀察結論。 “
較富裕的經濟體受到的衝擊更大
雖然不是所有國家都受到漣漪共振效應的影響,但大多數與經濟相關的國家都會受到影響。 特別是中國,由於其在世界經濟中的突出地位,當極端事件疊加時,與它們彼此獨立發生時相比,顯示出超過27%的額外損失的影響。
“經濟波紋共振現象意味著兩個獨立的事件在世界經濟中發出衝擊波,這些波紋不斷累積–就像潮汐一樣,”領導作者團隊的波茨坦研究所部門主管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安德斯-萊維曼說。 “供應短缺會增加需求,從而提高價格。 企業必須為其生產的貨物支付更多的費用。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將被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由於極端天氣是突然發生的,至少在短時間內,產能和價格沒有平穩的適應。 如果其他供應商失敗,由於其他地方的另一個極端天氣的經濟影響,干擾的價格衝擊會加劇。 “
重疊使總損失大於兩個事件的損失之和
“如果某樣東西變得稀少,它就會變得昂貴,如果它在世界範圍內變得稀少,它就會變得非常昂貴–顯然,這並不新鮮,”萊夫曼說。 “到目前為止,人們大多關注當地的損害,或者最多關注一次災難的經濟影響。 現在我們發現,大約在同一時間發生的第二場災難,即使是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也會導致更高的全球經濟損失”
這不僅適用於同時發生的災害,也適用於連續發生的災害,如果不同災害的經濟影響重疊的話。 “如果允許氣候變化肆意妄為,我們就會在一切之外增加氣候引起的經濟損失。 如果我們不迅速減少溫室氣體,這將使我們付出代價–甚至超過我們迄今為止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