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大流行病深度影響科學界 新課題與專案數量急劇下降
在COVID-19大流行病發生一年半之後,科學界仍在感受這一巨大的破壞性事件的影響–而且可能在未來許多年裡都是如此。 西北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儘管研究人員的生產力水準已基本恢復到大流行前的高點,但與2019年相比,沒有從事COVID-19相關研究的科學家在2020年啟動的新項目減少了36%。 新專案的這種急劇下降表明,這種大流行病對科學的影響可能比通常想像的更持久。
“從表面上看,研究人員似乎和過去一樣富有成效,”領導這項研究的西北大學的Dashun Wang說。 “但是,他們並沒有產生新的方向,而是忙於研究既定的課題,寫完現有的研究,恢復遺留的專案或重新審視舊的數據。 我們發現在許多科學學科中都是如此–沒有哪個領域能夠倖免於專案數量的減少。 “
研究人員還發現,追求新專案的減少對婦女和照顧幼兒的人員來說尤其明顯,這可能進一步加劇了這一流行病對這些群體已經產生的不平等影響。
這項研究將於今天(2021年10月26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Wang是凱洛格管理學院的管理和組織教授以及麥考密克工程學院的工業工程和管理科學教授。 他也是科學創新中心的主任和西北複雜系統研究所的核心成員。 目前的研究建立在Wang在2020年4月的工作基礎上,他調查了美國和歐洲的大約4500名科學家的生產力水準。 該研究發表在2020年7月的《自然-人類行為》上,研究發現,與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等設備密集度較低的領域的科學家相比,生物學家和化學家等依靠實驗室進行研究的科學家的研究工作時間下降得更加厲害。 此外,與從事類似領域但沒有小孩的研究人員相比,有5歲或以下小孩的研究人員的研究時間下降了17%。
隨著疫苗開發的順利進行和大流行病的結束可能在望,Wang和他的團隊在2021年1月重新審視了這項工作。 他們調查了位於美國和歐洲的近7000名主要研究人員,並分析了世界上最大的研究信息數據集–Dimensions資料庫。
在新的調查中,Wang和他的團隊詢問了關於生產力的相同問題,以及關於整體研究活動和產出的新問題,包括在大流行之前和期間開始的新研究出版物、新提交的檔、新合作和新研究項目的數量。
儘管從事COVID-19相關工作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啟動的新項目數量與2020年大致相同,但從事非COVID-19相關工作的研究人員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這些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通常每年啟動大約三個新專案,2020年期間下降到兩個新專案。 非COVID-19論文的新合著率也下降了5%。
“在大流行的早期階段,科學家們報告說用於研究的時間急劇下降,”Wang說。 “這些生產力水平已經恢復了,這表明瞭一些樂觀的態度。 然而,鑒於新的研究想法成熟和發表的醞釀時間很長,新項目的減少表明,大流行病的影響可能在幾年內不會體現在出版記錄上。 “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受阻
王認為這項工作強調了面對面的互動和合作的重要性,這往往是新想法的重要管道。 他說,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正在進行的政策討論,旨在鼓勵社會互動,促進新的合作和恢復面對面的活動。
“作為一個研究人員,我經常在會議和晚宴上遇到新的合作者,我在咖啡聊天中產生新的想法,與同事們一起討論想法。 在大流行期間,這些互動並沒有發生得那麼多。 “
但是,即使校園和實驗室重新開放,Wang警告說,對於有年幼子女的研究人員來說,生活將繼續保持困難。 雖然許多機構在大流行初期實施了一些政策,如延長項目時間以説明父母和照顧子女者,但有年幼子女的父母仍然需要更多支援。 在孩子們可以接種疫苗之前,家長們普遍保持謹慎–例如經常放棄旅行和親身活動以保護他們的孩子。
“許多機構正在評估短期數據,以便為其重新開放政策提供資訊,然而,這些短期指標可能會掩蓋大流行病的長期影響。 12歲以下的兒童仍然沒有資格接種疫苗,這對有年幼子女的科學家有進一步影響。 同時,我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短期投資,如兒童保育支援,可能會產生長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