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3000年前人類大腦變小新線索
研究和理解大腦進化的原因和後果有助於我們理解人類的本質。 有資料顯示,在我們的進化歷史過程中,人類的大腦體積不斷增大。 而不太受人重視的是,自更新世以來,人類大腦的大小有所下降。 這些變化究竟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或者為什麼,對於這些研究人員都不是很清楚。
“今天人類的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是,跟我們更新世祖先的大腦相比,我們的大腦更小,”來自達特茅斯學院的論文合著者Jeremy DeSilva說道,”為什麼我們的大腦尺寸縮小了,這對人類學家來說是一個大謎團。 ”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一個由不同學術領域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開始研究人類大腦進化的歷史模式,將他們的發現跟螞蟻社會中已知的情況進行比較以提供廣泛的見解。
“一位生物人類學家和一位行為生態學家和進化神經生物學家開始分享他們對大腦進化的想法,並發現彌合對人類和螞蟻的研究可能有助於確定自然界的可能性,”研究論文共同作者、波士頓大學的James Traniello博士說道。
他們的論文發表在《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其為我們的大腦進化提供了新的啟示。
最近的規模縮小
研究人員對985個化石和現代人類顱骨的數據集進行了變化點分析。 結果他們發現,人類的大腦在210萬年前和150萬年前的更新世期間體積增大,但在3000年前左右(全新世)體積減小,這比以前的估計要晚。
“大多數人都知道,人類有異常大的大腦–明顯大於從我們的身體大小預測的。 在我們的深層進化歷史中,人類的大腦大小急劇增加,”Traniello說道,”3000年前人類大腦尺寸的減少是出乎意料的。 ”
尺寸增加的時間跟以前已知的智人早期進化和技術進步相吻合,如導致更好的飲食和營養以及更大的社會群體。
至於大腦大小的減少,這個跨學科的研究小組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設並在螞蟻社會中尋找線索。
螞蟻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關於人類大腦進化的啟示?
“我們提出,螞蟻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模型來理解為什麼大腦可能因社會生活而增大或減小。 了解為什麼大腦會增加或減少是很難只用化石來研究的,”Traniello說道。
通過對一些螞蟻支系中工蟻大腦大小、結構和能量使用的計算模型和模式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了群體層面的認知和分工可能選擇適應性的大腦大小變化。 這意味著在一個知識共享的社會群體中或個人是某些任務的專家,大腦可能會適應變得更有效率,比如減小尺寸。
“螞蟻和人類社會是非常不同的,在社會進化中採取了不同的路線,”Traniello說道,”儘管如此,螞蟻也跟人類共享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如群體決策和勞動分工,以及生產自己的食物(農業)。 這些相似之處可以廣泛地告訴我們可能影響人類大腦大小變化的因素。 ”
大腦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較小的大腦使用的能量較少。 因為人類社會中知識的外化,因此需要更少的能量來儲存大量的資訊,作為個體,這可能有利於大腦大小的減少。
“我們提出,這種減少是由於對集體智慧的依賴增加,即一群人比群體中最聰明的人更聰明的想法,通常被稱為’群眾的智慧'”,Traniello說道。
DeSilva最後總結稱:「我們期待著隨著更多數據的出現,讓我們的假設得到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