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量產時程表確定 小米之家可能也要賣車了
在今日的小米投資者日上,小米董事長兼CEO,也是小米汽車CEO雷軍透露,預計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自今年初宣布進軍電動車領域后,小米汽車今年迎來了一系列實質性進展,包括公司註冊、團隊組建、投資併購等等。 如今,小米汽車的量產時程表也終於明確。
雷軍直言,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 作為汽車行業的新手,三年量產確實進度神速。 而有消息稱,量產之後,雷軍的目標是第一年便要賣10萬台,量產後三年的總銷量要達到90萬輛。
造車是個技術活,而要賣車,那就要依靠小米的線下管道:小米之家。 今日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在微博上表示,”想一想小米之家中間放一輛車就很美”。 毫無疑問,小米汽車量產之時,也將是小米之家賣車之日。
團隊、技術、工廠成型 2024年量產
今年3月,雷軍正式宣佈了小米進軍電動車行業的消息。 相關事項進展也是吊足了外界的胃口,關於總部選址就傳出了多個版本。
時隔近半年,今年9月1日,小米汽車終於正式註冊,公司名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億,雷軍親自擔任法人代表和CEO。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註冊地為北京,在小米汽車總部之爭中,上海、武漢、合肥等地落敗。 雷軍在今日的投資者日上透露,小米汽車的首個工廠也將落戶亦莊。 這意味著小米汽車將走自研自產的路線,當然也不排除部分產能交給代工廠。
小米汽車的團隊也基本成型。 在小米汽車註冊之時,雷軍曾曬出了小米集團和小米汽車相關的高管團隊。 與小米汽車直接相關的包括原大家電總經理李肖爽、原參謀部副參謀長於鍇,以及現在的技術委員會主席葉航軍。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小米設立了汽車籌備組:原大家電總經理李肖爽主要負責整車、供應鏈以及工廠相關的籌備工作;原參謀部副參謀長於鍇負責座艙業務籌備;自動駕駛業務則歸屬在小米技術委員會,由技術委員會主席葉航軍負責籌備。
就在前幾日,小米剛剛宣佈,任命李肖爽擔任小米汽車副總裁,負責產品、供應鏈及市場相關工作,向小米汽車CEO雷軍彙報。 李肖爽無疑將成為小米造車的關鍵角色之一。
雷軍今日在投資者日上透露,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 團隊方面,目前已收到2萬份簡歷,研發團隊453人;量產方面,預計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在相關技術準備上,小米採用的是自研+投資併購的雙模式。 在最關鍵的自動駕駛上,小米此前是相對薄弱的。 今年7月,雷軍曾在微博上親自為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部門招聘人才。 稱首批招募500位自動駕駛技術精英,自研行業領先的L4級智能駕駛能力,支持全國多地辦公;今年8月,小米在發佈第二季度財報的同時,還宣佈以77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
雷軍在投資者日上表示,小米造車有三大優勢:小米模式(技術+效率)、小米品牌及用戶積累、全智能生態。
小米模式是雷軍作為看重的。 他在演講中就認為,小米和華為/榮耀競爭,以及過去11年中實現高速增長,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技術為本,小米在技術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二是效率革命,他對線下小米之家的發展充滿信心。
繼華為後 小米之家也要賣車了?
量產之後,便是賣車。
雷軍曾在內部表示,小米汽車計劃”3年出車,第一年賣10萬台”。 而有消息人士透露,小米計劃在2024年出車后,此後三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車,三年的總銷量要達到90萬輛。
作為新入局者,這個目標不可謂不高。 以造車新勢力之一的小鵬汽車為例,其2020年的總交付量也僅為2.7萬台。
雷軍喊出這個目標的底氣,便是小米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的小米之家線下管道。 2020年底,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提出了小米之家要覆蓋全國每個縣城的目標;今年5月,他又提出了新開10000家小米之家鄉鎮授權店服務下沉市場的新目標。
雷軍在投資者日上表示,小米之家的新零售模式經過6年探索初步跑通。 約零售價10%的全銷售環節費用,實現線下零售,同時實現渠道夥伴30% ROI(投資回報率) 。 預計今年10月,小米之家的線下門店數也將突破1萬家。
根據雷軍公佈的數據,小米之家的運營效率,以2020年營業費用率來衡量,小米以11.2%領先蘋果的14.1%,華為的28.6%,以及三星的23.8%。
而今日,雷軍在微博上曬出小米汽車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的消息后,盧偉冰轉發並表示:想一想小米之家中間放一輛車就很美。
實際上,比小米更早入局汽車行業的華為,早已進行了在線下門店賣車的嘗試。 在華為品牌和線下門店流量的加持下,與華為合作的小康賽力斯實現了銷量的快速增長。
不過華為賣車的進度如此之快,也有著手機缺芯的大背景。 由於晶元斷供,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大幅下降,華為不得不通過賣車來快速彌補手機業務的損失。
對於當前的小米汽車而言,量產仍然是最重要的一步。 至於將來對小米之家進行改造,以適應賣車場景,留給小米的還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
文 | 新浪科技 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