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曾光:中國想要打開國門 免疫屏障還得更加牢靠
全國多地開打新冠疫苗加強針;零星本土病例仍在各地不斷出現;氣溫驟降,病毒傳播活躍的冬季即將來臨…… 以「應對新挑戰:科技助力城市的發展與治理」為主題的天津論壇2021日前舉辦,著名流行病學專家、北京市政府參事曾光在出席「城市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公共衛生安全」分論壇時,接受了北京日報用戶端記者的獨家專訪,回答了一系列公眾關心的問題。
北京日報用戶端 | 記者 白波
他表示,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的必要性無須懷疑,為了提升免疫效果,可以考慮序貫接種新冠疫苗。 何時打開國門恢復國際交往,是個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中國如果調整防控策略,免疫屏障還需要更加牢靠。 免疫屏障建立后,不代表不再出現新的病例,而是使病毒不容易傳播。
加強針或可直接稱為「第三針”
北京日報客戶端:現在新冠疫苗加強針已經在國內普遍開打了。 冬天即將來臨,您對加強針的接種有怎樣的建議?
曾光:目前國內外不同新冠疫苗的基礎免疫程式,有需要接種一針、兩針和三針的。 接種數月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抗體下降的現象,面臨是否要打「加強針」的問題。 我國人群目前接種最多的是兩針免疫程式的滅活疫苗,通常3個月以後抗體效果就開始下降,6個月後就下降得很明顯。 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本來兩針基礎免疫的效果就不如年輕人,抗體下降得更快,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下,必須得優先考慮接種加強針。
但我覺得,現在對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可以不叫加強針,應稱為基礎免疫的第三針更妥。 怎麼說呢? 隨著對疫苗接種真實效果的評價,發現最初設計的兩針基礎免疫程式尚不足達到理想的免疫效果,那就可以修改為需要接種三針的基礎免疫程式。 過去一開始設計的是兩針,現在應該要提出增加第三針的說法了。 可以從老年人和高風險行業的人群開始,再進一步推廣到其他人群。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第一就是實事求是,針對國產滅活疫苗應該及時提出需要接種第三針。 第二就是要告訴人們,疫苗接種還需要普遍加強。 第三就是可以避免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爭議。 如果一直叫加強針,那就好像是基礎免疫已經完成,還要再加強。 儘管我國已向世界各國提供了超過12.5億劑疫苗,但這樣的話,世界衛生組織就會向所有增打加強針的國家說,你們的基礎免疫完成了,應該把加強針停下來,把疫苗給那些缺少疫苗的國家。 如果我國尚未完成三針基礎免疫程式,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認為修改基礎免疫程序科學、合理、可行。
北京日報客戶端:加強針或第三針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嗎?
曾光:加強針的效果不用懷疑,肯定是會起大作用的。 但是怎樣接種的效果更好? 比如說作為基礎免疫的第三針可以繼續打同源的疫苗,疫苗充足,便於接種者接受。 但效果是同源的好,還是異源的好? 國內外已經有很多研究了,一般認為異源接種的效果很好。 比如第三針我不打滅活了,打mRNA,這樣的實驗結果已經有了,效果比同源接種明顯要好。 但同源接種的優勢也不容否定。
異源接種的專業術語叫序貫接種。 比如脊灰疫苗現在就是序貫接種,前兩次可以口服減毒疫苗,后兩次注射滅活疫苗。 序貫接種的概念要對老百姓講明白。
打開國門? 中國的免疫屏障還不牢靠
北京日報客戶端:雖然目前全球疫情的發展還是撲朔迷離,很多國家的疫情也有惡化的趨勢,但還是有不少國家準備打開國門,恢復更廣泛的國際交往。 作為享受到疫情防控紅利最多的國家,中國何時能夠打開國門也是近期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曾光:這是個很重要的、全民關注的問題。
中國的疫情防控採用的是舉國體制,由國家主導。 這種情況下,我們對相關問題的處理,不僅僅只有科學和公共衛生一個視角,還會從政治、經濟、社會安定的角度去進行考慮。 什麼時候能打開國門? 這個問題還是要由國家來綜合考慮。
很多西方國家雖然提出要打開國門,恢復國際交往,但其實他們心裡也未必有底兒。 西方國家面對疫情時從科學角度出發的維度極其有限。 首先他們沒有能力像中國一樣做到”清零”,疫情早期的最初三個月過後,他們就再沒有機會清零了。 之後他們還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不光是科學因素,還受到他們的法律、社會制度、黨派競爭、經濟發展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我的觀點是什麼? 我們先看看那些打開國門的國家,他們這麼做到底會帶來什麼,他們具體的操作又是什麼。 像英國、以色列、丹麥和新加坡說要打開國門,實際上他們這樣做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是一步一步地打開,而且門打開了,還可以關上。
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免疫屏障還不牢靠。 我們的防控策略如果要調整,基礎還要打得牢靠一點。
另外我們要看到,現在中國開放的迫切性不像西方國家那麼大,中國還在享受紅利。 如果這個紅利消失了,我覺得我們還會看到我們的政府果斷的決策。
建立免疫屏障,不是病毒不流行了
北京日報客戶端:怎樣能夠算是建立「免疫屏障」了?
曾光:免疫屏障當然是可以建立的,但是建立免疫屏障不是像有些人想的,病毒就不流行了,不是那麼回事。 免疫屏障建立以後,病毒就不容易傳播了,而不是不發病了。
但建立起免疫屏障對效果如何? 與是否均勻接種有關。 如果總體接種水平達到85%是建立免疫屏障的標準,不能是有的人群100%接種,有的人群一點兒沒接種,然後總體也能達到85%。 實際上就遺漏下了暴發流行的高風險人群。
85%的人均勻接種之後,如果再出現一個傳染源,導致疫情大規模的暴發流行就不容易了,因為四面都是接種疫苗的人。 剩下15%沒接種疫苗的易感者,和感染者就像乾柴與烈火,碰上烈火還是要燃燒的,但是燃燒得不像以前那麼快了。 這就叫免疫屏障。
北京日報用戶端:對疫苗研發,您還有什麼建議?
曾光:現在國內疫苗研製正好是百花齊放的時候,國家應鼓勵科學、新概念的疫苗問世,審批過程可以適度加快,使其儘快投入臨床使用。 另外,不同種類的疫苗應該在同一平臺按照相同的標準去進行鑒定。 現在我們的疫苗經常是廠家自己給自己鑒定,保護率多少都是廠家自己的試驗數據,自己解釋。
秋冬季防控須同時關注流感
北京日報用戶端:您能展望一下今年秋冬的疫情防控形勢嗎?
曾光:最近好像全世界疫情蔓延勢頭有一些放緩了,這是挺奇怪的。 現在北半球大部分地方快入冬了,處在深秋的階段,疫情卻出現了放緩的趨勢。 但是不管怎麼說,絕不能放鬆警惕。 冬天畢竟病毒更容易生存,另外人群的室內聚集性也是增高的,同時我們還沒有發現新的變異病毒。
還有流感的問題也要重視起來,秋冬季流感可能會跟新冠同時流行。 所以疫苗接種可能不能只顧及新冠的預防,還要全面預防流行病的傳播。 現在不光要打新冠疫苗,還應該打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