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生物大滅絕如何意外引發蛇類的崛起?
據外媒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蛇類的生物多樣性在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K-Pg滅絕)發生不久后就開始增加。 這是在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帶來的大滅絕,此次事件導致大約75%的物種和所有非鳥恐龍的滅絕。
但研究指出,這次小行星撞擊給了原始蛇類物種蓬勃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目前全球總共有3000多種蛇類。 為了研究這種進化變化,一個研究小組檢查了現有蛇類物種的飲食,以窺視過去的情況。 論文作者之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Michael Grundler在接受採訪時稱:”在K-Pg大滅絕之後,(蛇類)剛剛經歷了這種大規模的生態爆炸。 ”
罕見的化石
事實證明,蛇類化石是很難得到的。 “它們在化石記錄中真的很罕見。 當我們在化石記錄中看到它們時,通常只是一些脊椎骨,往往不是真正的頭骨,所以我們無法瞭解它們的生態環境,”Grundler說。 “這不是像大型哺乳動物或大型恐龍那樣有四肢,骨頭相當堅固。 對於蛇,你有所有這些脆弱的脊椎骨…… 它們的頭骨也是相當鬆散的關節。 “
正因為如此,新研究背後的團隊採用了在現有物種之間進行比較的方法。 研究人員查看了882種活著的蛇類的飲食資訊–通常被博物館收藏,並應用一個數學模型來重建它們祖先的飲食。 從中瞭解幾百萬年前的蛇類祖先似乎很困難,但是Grundler說,只要我們有關於活的物種和它們的進化關係的良好數據,就有可能沿著它們的血統進行追溯。
根據研究人員的模型,所有現有蛇類物種最可能的共同祖先是一種食蟲動物。 在大滅絕之前,可能有吃啮齒動物和其他動物的蛇。 然而,在小行星撞擊后,這些野獸很可能滅絕了,儘管這仍然不確定,Grundler說:”我們從模型中得到的東西就像是一個最佳猜測。 ”
他說:「在更遠的地方,蛇和其他類型的爬行動物之間也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但它長什麼樣子以及它的行為方式仍有爭議。 ”
在K-Pg滅絕事件發生后,剩餘的蛇類蓬勃發展,並多樣化為許多不同的物種。 這可能是因為,在撞擊之後,有更多的小型脊椎動物,如鳥類,可以捕食。 但是,隨著蛇類物種的多樣化,它們的飲食也越來越多樣化–有時它們會吃像羚羊這樣的大型動物。 Grundler說:「現代蛇有巨大的、令人震驚的飲食種類。 它們都是從一個單一的祖先進化出這種多樣性的。 ”
該研究還表明,對於大多數蛇類物種來說,當它們在新的棲息地定居時,蛇類生物多樣性的增加速度放緩了。 然而,到達新地點的物種繼續以不同的方式適應。
據Grundler說,這項研究可以説明研究人員了解血統如何對生態機會作出反應。 它還增加了圍繞蛇類生態歷史的研究機構;9月發表的另一篇論文顯示了類似的發現。 他說:「這也說明瞭我們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收集自然界中動物數據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