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半年 聽聽他們怎麼說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航太人奔向星辰大海的腳步永不停歇。 面對首次挑戰長達6個月的太空之旅,三名太空人信心滿滿。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翟志剛穿著印有”飛天”字眼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代艙外服,左手扶著艙外把手,右手揮動五星紅旗,在深邃無垠的太空映襯下,顯得格外壯美。 這一畫面定格在億萬人民的腦海裡。
翟志剛:航太英雄再問蒼穹
那是2008年9月27日,在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中,翟志剛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他也因此被譽為”太空漫步第一人”。
13年後的今天,翟志剛再次以指令長的身份征戰太空。
“哪怕回不來,也要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伴隨著火箭的轟鳴聲,由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組成的神舟七號乘組正式開始了飛天之旅。
當翟志剛穿上「飛天」艙外航太服準備漫步太空時,”意外”發生了,艙門卻打不開。 此時,軌道艙洩壓到了1千帕(大約是標準大氣壓的1%),完全符合開啟艙門的條件。 然而,翟志剛用力拉了3次,艙門卻絲毫沒有反應。 此時,飛船即將飛出測控區,他必須儘快打開艙門,在下一個測控區完成空間出艙活動。
這時,劉伯明遞過來一把開艙輔助工具,翟志剛用輔助工具撬了2次,每次艙門剛打開一點縫隙,殘留的氣壓就會把艙門緊緊壓住。 最後,他拼盡全身力氣,用力一拉,終於打開了連接浩瀚太空的艙門。 此時,飛船已進入測控區,翟志剛即將出艙。 按計劃,他將先進行空間科學實驗取樣,把一個固定在飛船艙外的實驗樣品送回艙內,然後,再從艙內取出一面五星紅旗,進行太空漫步和艙外展示。 就在這時,又出現了一次「意外」,耳機中傳來一陣報警聲:「軌道艙火災! 軌道艙火災! “軌道艙正是翟志剛和劉伯明身處的艙段。 此時已無暇多想,翟志剛和劉伯明眼神稍作交流,彼此心中便達成了默契:就算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留下永遠的瞬間! 翟志剛毫不猶豫飛出艙門,劉伯明果斷調整任務步驟,先把五星紅旗遞給了他。 翟志剛在黑色天幕和藍色地球的映襯下,揮動國旗向地面報告,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好! 此時,翟志剛在19分35秒的艙外活動中,飛過了9165公里,被新聞媒體稱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後來證明,當時的報警是一次誤報。 當人們從電視直播中看到了這一經典鏡頭而歡欣鼓舞時,當時的他們已經做好了一切心理準備,如果發生不測,就把這揮舞國旗的畫面作為向大家的永久告別……
“重新歸零,從頭再來!”
“神七”任務結束后,翟志剛被授予”航太英雄”榮譽稱號,獲”航天功勛獎章”。 身體會失重,但心靈永不失重。 對此,他最先做的就是歸零成績、歸零經歷、歸零心態,一切從頭開始,繼續重複著飛天和準備飛天的工作。 如今,雖然年過半百,翟志剛的航太生理功能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 近24年的航太生涯,讓他深刻明白:每一次出征太空的機會有多不易。 從1998年成為我國首批太空人,到2008年成為我國”太空漫步第一人”,十年磨一劍的艱辛,刻骨銘心。 期間,先後作為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任務的備份太空人。 數次備份,數次與任務擦肩而過。 但新的任務來臨時,又要從零開始,面臨新的選拔。 接著,又走過漫長的13年,入選神舟十三號任務飛行乘組。 期間,先後作為神舟十號和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備份太空人。 日復一日地訓練,一次次接受挑選,在10月14日的記者見面會上,當記者問翟志剛執行兩次飛行任務,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是什麼激勵著您始終堅持飛天夢想? 他坦言作答。 “執行神七任務,我準備了10年時間,現在距上次執行任務,時間又過去了13年,13年不算短。 剛才您說,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不如說經歷了漫長的準備。 那到底是什麼一直在激勵著我呢? 我想不外乎對飛行的熱愛,對我職業的熱愛,對祖國航太事業的熱愛。 “翟志剛說。 在這13年間,作為一名聲名顯赫的航太英雄一直在默默備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最難的不是訓練有多難,工作有多難,學習有多難,最難的是如何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用最高的標準和熱情十遍百遍地做好。” 翟志剛說。
尤其在完成”神七”任務后,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經驗的積累,翟志剛對訓練非常熟悉,並形成了獨到深刻的見解。
當與年輕教員的看法出現偏差時怎麼辦? 他下決心先捨棄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參加新任務的新太空人,先按照要求把訓練完成,之後再去和教員溝通自己的想法,結合飛天經驗,提高訓練的針對性。 當有效溝通,達成一致后,就可以把這些經驗融合到神舟十三號任務的訓練中去。
翟志剛認為這才是一名老太空人該做的,才能在未來的飛行任務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飛行。
“所以說,這麼多年以來,面對這些簡單的,一遍又一遍的,自己已經無數次地完成過的這些訓練,仍然要有像小學生一樣的心態,謙虛謹慎,尊重、理解教員們,這是很重要的。” 翟志剛說。
王亞平:首位女太空人進駐中國空間站
王亞平因「太空教師」被大眾熟知,這次再度問鼎蒼穹,她又多了很多”首個”標籤,中國首個進駐空間站的女太空人,中國首次駐留時間最長的女太空人,還可能是中國首個出艙的女太空人。
“太空女教師的身份讓我驕傲和自豪”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時04分,在遠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中,身著蔚藍色艙內工作服的王亞平如美人魚般輕輕一躍,向攝像機鏡頭緩緩飄來,為全國8萬余所中學的6000餘萬名師生開展太空授課。 她和聶海勝、張曉光三人完美配合,在大約40分鐘內,先後順利展示了質量測量演示、單擺運動演示、陀螺演示、水球演示、水膜演示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並通過天地連線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這堂精彩的太空授課在數以萬計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 之後,王亞平收到很多學生來信,她也專門去過很多學校跟學生交流,學生們對太空的嚮往和對科學探索的熱情陡增。
2021年3月14日,王亞平參加人船聯試。 孔方舟 攝10月14日的記者見面會現場,曾看過王亞平太空授課視頻的「小記者」從新疆和田趕來,她代表中西部小朋友給王亞平和乘組準備了一份神秘禮物,並充滿歡喜地問道,「這次您還會再在太空給我們講課嗎? ”
“其實從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後,有很多同學給我寫信問到這個問題,什麼時候能夠再次飛上太空給大家再講一課? 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亞平老師終於再次追夢成功,即將帶著同學們的夢想和期待飛上太空。 “王亞平告訴小朋友們,這次她即將進駐是的我們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同學們最好奇什麼,最想看到什麼都可以告訴她,她會帶著大家一起去探索去發現,幫大家共同實現願望。
“女兒讓我去太空給她摘很多星星”
與8年前執行任務不同的是,這次飛天,她的內心有了一個最大的牽掛——5歲半的女兒。 在女兒最依戀媽媽的這個年紀,她便要和女兒分別半年,王亞平難以割捨。 她時常想,半年後會是怎樣,女兒跟她的關係會不會生疏? 平常,王亞平和家人聚少離多,尤其是這兩年被選為乘組備戰任務,加上疫情反覆被隔離,經常回不了家,女兒想媽媽想得直哭,也只能隔著柵欄遠遠地看一眼。 儘管如此,小小的女兒對王亞平的職業還是引以為豪,有一次,她從幼兒園回來,跟王亞平說:”媽媽,你是一名太空人,但我知道你還是一名老師,是太空老師。 “她也對浩瀚太空非常著迷,經常纏著媽媽講太空故事。
為了讓女兒對分離期做好思想準備,王亞平用心頗為良苦。 去年,王亞平特意帶女兒看了部電影,名叫《比鄰星》,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國外女太空人在飛行之前和女兒之間的故事。 沒想到電影是英文原版,女兒雖然聽不懂,但看得非常認真,讓王亞平全程給她講解。 王亞平想藉此讓女兒慢慢接受將來跟媽媽分別半年的事實。
王亞平在水下出艙訓練中。 徐部 攝”我們倆互相布置任務,我希望她能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姥姥姥爺,好好學習。 她讓我給她和她的同學摘星星回來,而且要摘很多,分享給她的同學們。 “採訪最後,王亞平對半年的太空生活進行了暢想,在太空過新年,進行兩會提案等等。 個人攜帶的小物品裡有樂器,家人和戰友的照片、視頻以及給兩名男太空人提前準備了新年禮物。 王亞平對即將執行的任務也充滿信心。 她說,人們常說飛行是不確定的藝術,但對於我們的太空人來說,都將由我們在天上的表現最終確定。 “我也期待著能夠再次飛上太空,去繼續圓自己的飛天夢,享受失重的那種神奇和美妙,也能再次在太空回望我們美麗的地球,再次在我們的中國空間站和大家一起迎新年過不一樣的除夕。 也期待著能夠有機會到艙外去看看我們美麗的太空。 “王亞平說。
葉光富:「80後」男太空人首戰太空
“加入太空人隊伍11年,我為夢想也奮鬥了11年。 現在,我對任務充滿信心和期待! “首次參與飛行,葉光富卻在公眾面前顯得自信而從容。
6天6夜的”洞穴探險”
這不是葉光富的首次亮相。 大眾知道他的名字,得追溯到5年前——當地時間2016年7月7日14時30分,在義大利撒丁島, 6名滿身泥土的太空人從探險6天6夜長達162小時的洞穴中歡呼著走出。 其中,一張帥氣的中國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是當時首位尚未執行太空飛行任務即公開身份的中國太空人、首位公開亮相的第二批男太空人葉光富。
他作為中國太空人代表,與來自美國、俄羅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太空人共同參加了歐洲航太局組織進行的為期15天的洞穴(CAVES)訓練。
2021年8月9日,葉光富進水下服前溝通話音。 孔方舟 攝 撒丁島高山深處,存在著巨大的喀斯特地貌地洞。 陰冷潮濕的洞穴,險象環生。 那裡沒有陽光,沒有聲音,連食物的選擇也十分有限。 這種與太空類似的極端環境,是評估和鍛煉太空人的理想場所。 葉光富穿著探洞服,頭戴攜有探照燈的安全頭盔,還要背負裝有各種任務所需設備的背包每天負重行進5小時以上。 葉光富作為關鍵專案勘探組負責人,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協助下完成了對兩個洞穴分支勘測總距離約600米的勘測任務,發現了令人震撼的傑里科大廳,還發現了一段長約500米的洞穴分支。 他還獲得了該洞穴一處通道的命名權,他將其命名為”Guang Ming Gallery”即”光明通道”。 最終,葉光富和整個團隊一起戰勝了種種困難,並從龐大的地下迷宮中安全回歸。 在任務後期,他將所有勘測的數據進行下載、整理、分析,生成了一個3D洞穴地圖,為以後訓練留下寶貴資料。 有一位國際太空人說,”讓葉執行這項任務,我非常放心。 “隨行攝影師說他”似乎永遠也不知疲倦”,任務負責人說他”為人很友好,而且聰明,總是樂於學習新的東西”。
熱愛飛行,熱愛這片藍天
“從當飛行員起,我就熱愛飛行。” 葉光富說。
抬好前輪、離地、看好地面、收起落架、保持好上升狀態、轉彎…… 提起第一次飛上藍天的情形,他歷歷在目。 經過前期大量的地面訓練,他如行雲流水般完成一系列操作。 等駕駛飛機穿越雲層后,葉光富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只見他在藍天白雲間穿梭,腳下是一片錦繡河山,他的腦海裡頓時回想起這句歌詞:「水兵愛大海,騎兵愛草原。 要問飛行員愛什麼? 我愛祖國的藍天。 ”
2021年3月31日,葉光富參加工效實驗。 孔方舟 攝在擔任飛行員期間,葉光富有著過硬的心理素質和精湛的飛行技能。 某次,他駕駛戰鬥機返回過程中,遭遇濃霧,加上當時是逆光方向著陸,幾乎看不見跑道。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他不慌不忙,沉著應對,嚴格按照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在與指揮員的密切配合下,調轉機頭,逆向著陸,飛機滑出完美的曲線,不偏不倚地落在跑道上。 那次,團領導給予高度評價。 2000年,葉光富從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畢業后,10年間,由於工作需要,平均每兩年調動一次工作。 輾轉了多個省份,改裝飛行過5種機型。 這對他是個不小的挑戰,每換一種機型,每換一個單位,就得重新清零,從頭學起。 “可是無論到哪兒,我依然熱愛飛行事業,依然熱愛這片藍天。”
還記得,2009年第二批太空人選拔工作啟動時,葉光富積極報名,他渴望飛向更深邃的太空。 首批太空人李慶龍作為考核小組成員之一到葉光富的單位走訪時,他翻看葉光富的履歷后,稱讚道:”經歷頻繁調動依舊初心不改,熱愛飛行,他一定是個對事業堅定執著的人。 “心懷夢想的葉光富於2010年加入太空人隊伍。 雖說飛行員是最接近太空人的職業,天空和太空僅一字之差,但是要完成從飛行員到太空人的轉變,卻是像登天梯一般步步艱辛。 除了要完成基礎理論、航天環境耐力與適應性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等8大類上百門挑戰身心極限的科目訓練,以及嚴格而常態化的考試,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的煎熬和挑戰。 與飛行員常態化的飛行任務相比,太空人在職業生涯中只有兩種狀態,飛行和準備飛行。 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準備飛行,甚至有的太空人,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沒有實現飛天夢想。
葉光富一直用最好的狀態時刻準備著,苦練技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訓練,這個過程對我們也是一種歷練。 我認為人生的精彩就是體現在漫長而又艱辛的奮鬥過程中。 “葉光富說。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