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更三個月 網紅頂流李子柒怎麼了?
全網粉絲破億的網紅頂流李子柒(李佳佳),似乎陷入了麻煩。 最初的信號是,自7月14日發佈視頻《柴米油鹽醬醋茶》至今,她已停更三個月;而以往,她的視頻通常一月一更。 這位1990年出生於四川綿陽的女子,以拍攝古風、田園美食視頻聞名海內外。視頻中,她身處風景優美、雞犬相聞的山村,與年邁的奶奶一道生活,幹起活來手腳利索。 做醬油,從種黃豆開始;做鹹蛋,從孵化鴨蛋開始;做紅糖,從砍甘蔗開始…… 一個視頻的製作週期甚至長達幾年,但人們願意等,因為她構建出一個”世外桃源”。
停更的三個月里,粉絲們只能通過社交平臺「綠洲」找到她。 自8月27日起,她幾乎每天都在那裡發文問好。 8月30日淩晨,她發文稱「半夜被噁心到了」,並在回復中表示「已經讓律師做了保存,太可怕了! 資本真的是好手段! 隨後將博文刪除。 當天清晨,她再次發文:「大清早報個警」,配圖為她在警局的背影。
李子柒怎麼了? 人們紛紛提出猜想。 眾說紛紜中,兩種說法流傳甚廣。 其中一種,稱近日進軍古風短視頻的明星李亞鵬挖走了她的製作團隊。 對此,李子柒助理發文闢謠,解釋停更是因”在整理公司與第三方公司的關係”。 李亞鵬向《財經》記者表示,完全不存在挖人的情況,他的視頻主創是自己公司的團隊,拍攝是由北京的外包團隊完成。
而第二種說法,則指向她所在的MCN機構(Multi-Channel Network,網紅經紀公司)——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微念”),稱雙方在利益分配上產生分歧。
一位微念的投資方人士向《財經》記者確認,最近,李子柒確與微念有矛盾。 他認為,雙方的矛盾與品牌收入的歸屬相關。
他透露,按照李子柒和微念簽訂的合約,雙方的關係是”博主”與”MCN”,而非合夥人;李子柒品牌由微念負責,整個電商和李子柒本人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微念對外宣稱李本人對電商選品有一票否決權。
一位微念前員工透露,品牌電商的產品研發、供應鏈、行銷都由微念負責,李子柒的作用是保證微念有固定的粉絲消費群體,但他並不清楚電商收入的歸屬。 聽聞雙方矛盾的傳言,他感到驚訝,因為他在職時,微念對內稱,公司與李子柒是”互相成就的深度信任關係”。
另一位考察過微念的投資人則向《財經》記者分析道,以前李子柒雖有流量,但商業化路徑還未打通,”沒有多少利益,也就不會破壞感情”;直到電商做大,雙方的利益糾紛才出現。
對此,《財經》記者多次聯繫微念創始人劉同明,對方表示不便回應,因”容易二次以上傳播時被加工曲解”。 9月30日,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微念內部一切正常,工作未受停更影響。 《財經》記者同時多次聯繫李子柒及其助理,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可以確定的是,微念離不開李子柒。 今天,網紅們正在快速更新換代,停止更新視頻非常危險,隨時會被觀眾們遺忘。 如果持續斷更下去,李子柒的影響力將下降,微念的商業價值也會縮水。 博主和MCN機構的矛盾,大多會走向兩敗俱傷的結局。
微念需要李子柒
李子柒與微念的合作始於2016年9月,那時,已開始自製美食視頻的李子柒,多次收到微念創始人劉同明尋求合作的私信;而李隻當他是騙子,沒有理會。
公開資料顯示,微念於2013年2月成立,2016年4月開始籌備MCN。 2018年3月,微念以51%的股份投資成立杭州爾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進行KOL商務經紀的相關運營工作。
後來,劉同明親赴綿陽,與李當面洽談,終獲信任,由此被媒體稱為李的”伯樂”。 雙方於2016年9月達成合作:李子柒專注內容,微念則負責推廣。 兩個月後,李子柒第一個爆款視頻《蘭州牛肉麵》誕生,全網播放量超5000萬。 此後,李子柒一步步地成為網紅中的頂流。
這似乎是一次雙贏。 簽約后,李子柒的粉絲量迅速增加,達到如今的微博2700餘萬、YouTube 1600餘萬;而微念,則先後獲得六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映資本、新浪微博基金、位元組跳動等,估值達到幾十億元。
2018年8月,李子柒在微博宣佈,自己的同名品牌正式成立,”李子柒旗艦店”也於天貓上線。 2019年「雙十一」當天,店鋪總成交額突破8000萬元。 至今,李子柒品牌已陸續入駐線下商超、便利店。 海豚智庫數據顯示,2020年,李子柒品牌的銷售規模達16億元。
如今,千里馬反哺伯樂的故事,被更加頻繁地提及,微念則成為”李子柒背後的公司”。 包括微念前員工和多位投資人都評價稱,”李子柒本身存在就是品牌核心”,”沒有李子柒,微念根本不值多少錢”。
上述微念前員工說,進入微念工作的人,大多是為李子柒而來,李子柒事業部的員工數量也越來越多;與微念合作的博主中,只有負責李事務的工作人員組成一個”事業部”,其餘博主的都是”工作室”或”小組”。
2020年7月,微念由「微念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定位為「一家成長中的新消費品牌公司」,主營業務是「售賣食品,還有一些廣告」,願景是「成為一家受尊重的、全球化的東方文化新消費標杆」。。 微念的官方公眾號中,除了李子柒品牌,從未出現其他自有品牌。 李子柒品牌對微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與其他網紅不同,李子柒幾乎不接商業廣告,也從不直播帶貨。 IP化、品牌化,是李子柒變現的獨特路徑,也是李子柒與微念及其投資方的共同願望。
李子柒曾在微博自述中提及,隨著關注者越來越多,她感到自己肩負社會責任,也沒遇上感興趣、有意義的商業變現方式,便拒絕各類廣告代言,專心打磨內容,”那麼多的商業出路,我就偏偏選擇了最艱難的那條:做品牌”。
據騰訊《深網》報導,2017年,李子柒粉絲量僅20餘萬時,劉同明曾對投資人表示,會好好珍惜李子柒這個品牌,不讓其被商業化消耗。 他會特意降低李子柒本人的傳播熱度,曾提醒媒體,不要打擾李及其家人的生活。
報導中,微念投資方之一、華映資本的創始管理合夥人季薇也透露,在投資時,他們就堅信,李子柒會從KOL演變成一種文化符號,最後變成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品牌。
在行業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博主與MCN產生矛盾,李子柒不是第一例,也不會是最後一例。 回過頭看,此次爭端,或許早有預兆。 “旗下最大的博主居然沒有MCN公司股份,這早就為矛盾埋下了禍根。” 上述考察過微念的投資人稱。
巨大收益下的分成不均
李子柒帶來的財富,由視頻平臺播放量分成與品牌銷售收入兩部分組成。
海外網紅行銷服務平臺Noinfluencer顯示,根據近期的數據表現(查詢當天的日期為10月13日),李子柒單月在YouTube上的廣告收入,預計在70.84萬元-86.22萬元。 據騰訊《深網》報導,微念官方回復稱,海外收入要扣除給到平台的費用,以及此前的維權成本。
而李子柒品牌,正為微念帶來源源不斷的營收。 以最為聞名的螺螄粉為例,其在天貓旗艦店的月銷量,可達到百萬級別。 根據微念官方公佈的數據,2020年「雙十一」,李子柒螺螄粉銷量為670萬袋。
代工廠中柳(廣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近期李子柒品牌螺螄粉的出貨量,在日均100萬包左右。 如今工廠生意絲毫未受影響,直至《財經》記者問詢,他方知李子柒疑似陷入與微念的爭端。
李子柒的網紅影響力,曾讓整個螺螄粉行業震驚。 “去年8月以前都沒有這個品牌,哪知道它一下爆出來,一天能賣20萬包,”柳州市螺螄粉協會會長倪銣陽2020年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
去年8月,在柳州與李子柒品牌合作發佈會上,李子柒宣佈,將在柳州投資建造線下工廠。 企查查數據顯示,去年7月底,廣西興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由微念全資持股;今年3月,杭州創柳食品有限公司入股興柳,持股30%,微念持股70%。 今年4月,微念又入股廣西佳序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持股15%。 公開資料顯示,興柳、佳序皆從事螺螄粉生產。
前述中柳人士還提到,他們是和微念簽的合作,和李子柒只在發佈會時見過一面,此後沒有聯繫。
生產廠家之外,上述微念前員工透露,李子柒品牌電商的產品研發、供應鏈、行銷,也皆由微念負責。 《財經》記者查詢發現,李子柒天貓旗艦店的運營主體,正是微念。
李子柒品牌的商品在多個管道售賣,天貓之外的另一家電商平臺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負責該平臺電商的是微念,他們也未和李子柒接觸過。
李子柒與微念的矛盾不是孤例
兩位MCN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介紹,MCN與博主的合作方式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為”孵化型”,即公司投入資源,從0到1養成帳號,將素人培養成博主,帳號及其收益均歸公司,博主的收入為底薪與廣告提成。 第二種,公司簽約初具影響力的博主,為其提供資源,有時也會提供工資,並協助其對接商務,雙方從廣告商單中分成,比例從(博主)一(MCN)九到五五不等,帳號仍歸博主個人。
雖有該兩種通行模式,但具體情況,仍以合同為準。 正規、專業的MCN,能與優質內容生產者相輔相成——前者為後者提供內容指導,以及推廣、平臺、人力等資源;後者為前者帶來可觀的廣告分成。
根據微念官方的消息,2017年7月,李子柒與微念的合作模式,由合約轉為合資公司,雙方共同成立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四川子柒”),”籌備李子柒品牌,攜手運營”。 企查查平台顯示,李子柒的相關商標,屬於四川子柒。 上述微念投資方人士表示,在分工上,四川子柒負責推廣、運營,微念負責品牌、電商。
至此,本文已出現三類李子柒及其品牌的相關公司:
一、經營李子柒品牌的微念。 其股東包括微念創始人劉同明,投資者華映資本、新浪微博、位元組跳動等,李佳佳(李子柒本名)沒有股份。
二、負責推廣運營、掌握李子柒商標的四川子柒。 其也由微念控股,占股51%,李佳佳佔股49%。 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李佳佳表示,李子柒帳號的視頻內容全部由她自己創作,後她與MCN公司達成合作,由後者幫助進行微博推廣,但”推廣成本都是共同承擔”。
三、螺螄粉生產廠家,包括代工廠中柳,以及微念參股的興柳與佳序。
根據公開可查的股權結構分析,李子柒品牌的銷售收入屬於微念,而李子柒沒有微念股權,按理無法獲得分紅;她是否能獲得品牌銷售收入,還要看雙方此前簽訂的協定及分成比例。 李佳佳占股49%的四川子柒,只能從中獲得商標授權費用。
李子柒品牌的銷售收入是最大的蛋糕,她本人卻沒有蛋糕所屬公司微念的話語權。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同為頭部網紅的薇婭與李佳琦,皆手持MCN股份——前者是謙尋的聯合創始人,後者是美ONE的合夥人。
與MCN產生矛盾的博主,不止李子柒一個。 去年4月,博主「林晨同學」曝光其所在的MCN公司強迫他接受商務推廣,並在被拒后要求其償付300萬元違約金,雙方合同上的權利義務不對等;去年5月,B站up主”翔翔大作戰”稱MCN對自己的創作沒有説明,且雙方合同有失公平,提出解約遭拒,后不得不放棄該帳號,重新開設帳號。
B站up主、前MCN員工王心狄在一個視頻中總結出三個MCN常見的”坑”:一、簽約前承諾提供資源,簽約后不予兌現;二、合約中涉及博主權利、公司義務的規定模糊,博主違約的後果卻非常清楚;三、勸博主簽約時,拋出公司造號的成功案例,卻不談公司做了什麼、博主走紅是靠自己還是靠公司,造成誤導。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和MCN簽約時,大多數博主的流量、影響力都還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合同也是基於當時雙方的資源、能力、預期貢獻所簽訂的,是雙方作為獨立行為主體自願簽署的,受合同法保護。
一位要求匿名的業內觀察人士指出,博主與MCN公司的利益關係應該隨階段調整,不能刻舟求劍固守最初的合同,但要公平協商,誰想通吃都既不公平也不可能。
當今的MCN行業,仍處於持續發展的階段。 克勞銳《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顯示,2019年,國內的MCN公司已突破兩萬家,近六成MCN機構營收規模達到千萬級,近三成頭部MCN機構營收規模破億。
“李子柒年入1.6億”的傳聞雖被闢謠,但足以證明這個行業的造富神話是多麼深入人心。 熱錢湧入,人才奔赴,行業內部若不加緊建立規範,以後還會有更多李子柒的”桃源”被現實打碎,而這對MCN、優質內容創作者和受眾而言,皆為輸局。
記者 | 鄭可書 劉以秦 吳瓊 編輯|劉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