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出一個諾獎要多少成本?
2021 年諾貝爾獎 3 大自然科學獎項陸續揭曉,並再次引發對中國科學家何時再獲諾獎的討論。 這些諾獎級重大成果是如何產出的? 中間有哪些趣事? 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在日前舉行的 2021 中關村論壇上,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 、2013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邁克爾·萊維特 (Michael Levitt) 親臨現場,以”重大研究成果的發現離不開開放的基礎科學”為題,進行了分享。
邁克爾·萊維特作報告。 鄭金武攝
基礎研究很難”規劃”
什麼是基礎科學? 它是意料之外的發現,是沒有辦法預測的。 “邁克爾·萊維特表示 ,DNA 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就是完全出乎意料的發現。
現在,許多國家都喜歡有”五年規劃”,想對未來進行規劃。 “不可預測的東西怎麼規劃?” 邁克爾·萊維特表示,這是基礎科學發展過程遭遇的一個挑戰。
在邁克爾·萊維特看來,基礎科學就像”斯里蘭卡的三個王子”的神話故事,或者像買彩票一樣。
斯里蘭卡的王子們一路上出海去錫蘭島尋寶,意外發現了很多他們並沒有去尋求但很珍貴的東西。 基礎科學成果,往往也是”意外發現的有價值的物品”。 “一個科學發現,就像是中彩票一樣,很難按照計劃走,很難預測。” 邁克爾·萊維特表示。
如今,世界不斷走向開放,能不能一個國家做基礎科學,一個國家做轉化工作,另一個國家做工程工作? “為何所有的國家都需要基礎科學?” 邁克爾·萊維特說,”因為我們要教給人們怎麼探索未知,不僅是科學未知,也包括治理的未知,經濟領域的未知,每一個領域都需要鼓勵大家探索,這就是基礎科學的價值所在。 ”
“我首先要有一張彩票,如果不止一張就更好了。” 邁克爾·萊維特說,各國首先要積極推動基礎科學發展。
諾獎產出成本非常高
邁克爾·萊維特認為,目前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的機構主要有兩類,一是大學的研究機構,二是類似醫學院這樣的研究機構。 這兩類機構最有可能產出諾貝爾獎。
那麼,產出一個諾貝爾獎,需要多少成本呢? 邁克爾·萊維特以 2015 年各個國家在基礎科學上的投入為核算基數,估算了諾貝爾獎的產出成本。
據估算,諾貝爾獎獲得者平均產出成本,在美國是280億美元;其他國家圍繞這個均值上下浮動。 “這隻是一個大概的概念,不是一個非常準確的數位。” 邁克爾·萊維特強調。
在科學研究領域,多位科學家合作產生成果的情況非常多。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獲得諾獎了,應該把諾獎頒給誰呢? “我們如何知道誰是真正發現的那位科學家呢,應該把獎歸功於誰? 這個很難去定論。 “邁克爾·萊維特說,”所以你不得不去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
不過,也有一個簡單的方法。 “相信諾貝爾獎委員會。” 邁克爾·萊維特說,”很多委員會中的委員,都是特別優異的,他們的評判工作非常優秀。 沒有哪個科學委員會像他們那樣,付諸如此多的努力,決定最終獎項歸功於誰。 ”
半數諾獎得主的朋友是諾獎得主
邁克爾·萊維特還發現,有一半的諾貝爾獎得主,他們都是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或者在他們的職業生涯、研究生涯中,曾經遇到並且認識、共事於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例如,英國生物學家和結晶學家馬克斯·佩魯茨 (Max F. Perutz) 與同事約翰·肯德魯一起,共同獲得了 1962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研究幫助生物學家瞭解了分子在運輸血流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時所起的作用。
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分別於 1948 年和 1951 年加入了馬克斯·佩魯茨的實驗室。 後來,法蘭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兩位科學家因闡述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共同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我是幸運的,曾與上述兩位科學家(克裡克和沃森)都有過共事的經歷。” 邁克爾·萊維特說。 而他後來因為「為複雜的化學系統發展了多尺度模型」,獲得了 2013 年諾貝爾獎化學獎。
這也導致了獲得諾獎越多的國家,越有可能獲得更多諾獎的趨勢。 例如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有很充足的科研資金,吸引了頂尖的科學家入駐,一百多年時間里培養了24名諾貝爾獎得主。 此外,劍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在過去的60年時間里,擁有了26名諾獎得主。
5 個人的小團隊更合適
總結諾獎的規律,邁克爾·萊維特表示:”我們需要非常充足的研究支援,大概一個團隊的研究每年開支在 160 萬美元左右。 我們需要小的團隊,大概5個人左右的小團隊,那些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不會工作在20個人的團隊。 ”
“如果你們的團隊太大,勸大家找一個小一點的團隊。” 邁克爾·萊維特說,”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現場的數十個人組成研究團隊,我覺得這樣不好,我們應該兩個人組隊或者三個人組隊,至多不超過 5 個人組隊,做你們想做的任何研究,做最瘋狂的研究。 科研不要害怕犯錯,科學研究不犯錯,就不可能做出成果。 ”
同時,科學研究不能有太多的官僚。 “實驗室的領導,或者任何組織,都有一定的官僚制度,但是我覺得這些組織和領導應該去除掉官僚制度,讓科學家更好地鑽研科學。” 邁克爾·萊維特表示。 “我們做實驗的時候,不會說因為申請使用一種化學試劑,去考慮試劑是否昂貴、需要得到領導的批准,而是只需要簽名字就可以把試劑拿走。”
科學研究也要”趁年輕”。 “想想約伯斯成立蘋果公司的時候是多大,比爾·蓋茨成立微軟公司的時候是什麼年紀? 他們都是很年輕的時候成立公司的。 “邁克爾·萊維特說,”我們現在的老年人太多了,在英國,超過 65 歲以上的老人在過去幾十年裡增加了三到四倍。 我們應該給年輕人更多獨立性。 ”
邁克爾·萊維特表示,對於科學家來說,早期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但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持續研究,自己也要努力拓寬自己的研究領域。 “所以,我們知道高品質的基礎研究,需要研究資金,也需要全職研究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