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施政報告重點 倡設北部都會區 擬重組政府架構分拆運房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並建議重組政府架構,分拆運房局、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等,提升管治效能。
林鄭月娥指,本份施政報告聚焦發展,籌劃未來,在香港國安法和愛國者治港下,香港已重回一國兩制正確軌道,目前好局面得來不易,市民要更忠誠維護國安,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過去四份施政報告提出逾900項政策措施,96%已完成或按序推進,本份施政報告內包括圖文並茂的附篇,總結過去四年落實施政報告措施的情況。
施政報告重點如下:
北部都會區
– 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
– 北部都會區佔地面積300平方公里,橫跨元朗區及北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以及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
– 北部都會區以鐵路為運輸系統主要骨幹,包括:
1. 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
2. 伸延北環綫至落馬洲港深創科園及新皇崗口岸,並向東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再南下經打鼓嶺、皇后山至粉嶺;
3. 東鐵綫伸延至深圳羅湖並設一地兩檢口岸、在現有羅湖及上水站間增設新鐵路;探討興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
– 額外開拓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萬至92.6萬個,一共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
– 倡下屆政府設立副司長職位,領導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等大型區域發展。
重組政府架構
– 倡下屆政府設立副司長職位,領導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等大型區域發展。
– 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推進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 分拆運輸及房屋局;研究房屋局與發展局有否理順空間,加快房屋用地供應。
– 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凸顯由創科推動本港再工業化的發展。
– 重組民政事務局為青年及地區事務局。
應對疫情
– 爭取香港與內地盡快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爭取「通關」。
維護國安及完善落實一國兩制
– 保安局局長正參考過去研究資料,積極推展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
– 檢視現有法例確保維護國家安全,包括由政務司司長統籌打擊假新聞及保障網絡安全。
– 確保未來兩場選舉順利舉行,並研究讓居內地選民在立法會選舉中履行投票權。
– 要求港台積極參與推廣憲法和基本法工作,培養市民對公民及國民身分認同。
– 將修訂區旗和區徽條例,履行特區憲制責任。
改善民生
– 明年下半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劃一採用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合資格者將領取高額津貼。
– 下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
– 研究將「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大灣區。
醫療政策
– 立法推展輔助醫療人員持續專業進修;探討為臨床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營養師等引入法定註冊制度。
– 探討賦權中醫師指示病人接受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
土地房屋供應
– 已覓得350公頃土地,未來10年可興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 爭取準備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提供興建約10萬個私營單位的土地。
– 重建大坑西邨,料日後可提供逾3300個單位,其中2000個為港人首置單位。
– 增加5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總數增至2萬個,資助額增至116億元。
– 檢視綠化地帶發展潛力、研究放寬出售祖堂地限制,並延伸補地價標準化至新界土地,「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下原址換地申請,目標明年首季推出。
– 為確保十年後土地供應,積極推進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審視龍鼓灘約220公頃填海及屯門西220公頃地區規劃,並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以提供創科用地。
社區設施
– 研究修例降低重建強拍門檻。
– 公開招標在石澳石礦場建設水上運動中心,包括為體院提供專屬滑浪風帆訓練設施,目標5年內全面運作。
– 不反對檢視修訂《保護海港條例》,但僅為增加公共空間,而非為填海造地供賣地或房屋發展。
– 繼續推展約20公里由屯門至荃灣單車徑;啟德發展區13公里長的行人及單車共融通道,將於2023年起分階段落成。
– 推動5G發展,推出更多5G頻譜於本月底拍賣。
– 明年底起逐步在政府隧道和青沙管制區實施不停車繳費,並推動自動泊車系統;將向下屆立法會提交草案規管自動駕駛車輛。
環保政策
– 爭取2035年前將香港碳排放量從2005年水平減半,並爭取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
– 提升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燃料中比例,並減少能源需求。
– 推動電動車發展,目標2035年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並推動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及商用車發展。
– 開展落實垃圾收費籌備工作,建設下游轉廢為能、轉廢為材設施,減少對堆填區依賴。
體育發展
– 加快興建體院新設施大樓,爭取2024年中完成工程。
– 增加資源協助退役運動員轉型。
– 與廣東及澳門承辦2025年全運會,將籌備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全運會。
推動創科
– 研究科學園擴大容量,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
– 研究興建東鐵綫科學園/白石角車站,並重置教大運動中心到大學本部附近。
– 研究加快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建造工程。
– 原則上接納港大及中大建議,提供額外土地供科研用途,並鼓勵本地大學參與國家研發工作。
– 著科學園構思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
– 建議在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內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
– 構建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540公頃深港科創合作區。
– 計劃重啟修訂《版權條例》工作,目標向下屆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教育與人才
– 檢討毅進文憑課程資助計劃,為學生提供另一學習途徑。
– 建議延長「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兩年,支持高等教育界研究工作。
– 將「優才計劃」年度配額倍增至4000個,吸引全球優才來港工作。
– 為金融科技行業建立專業資歷基準。
– 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院研究課程學生超收上限,將由七成放寬至十成;並研究增加資助學額的可行性。
– 將「青年委員自薦計劃」轉為恆常項目,定期招募18至35歲青年加入政府諮詢委員會。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支持港交所在香港設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上市制度。
– 推動跨境金融科技,與內地建立一站式沙盒聯網。
– 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推動「智慧港口」。
– 推進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粵港政府並同意日後將計劃伸延至另一個陸路口岸。
– 建議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並繼續推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制訂統一的大灣區調解員資格。
來源: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