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微信支付與雲閃付互聯互通,誰受益最大?
金融科技巨頭們一度封閉的平臺生態圈之間出現了一道新的「缺口」。 繼微信支付之後,支付寶於10月2日也發佈了與銀聯雲閃付互聯互通工作的進展。 據公告,目前支付寶與中國銀聯在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等全國多個城市已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計劃明年3月份覆蓋全國所有城市。 此外,目前淘寶85%商鋪已經支持消費者通過雲閃付付款。
“此次支付寶、微信支付與雲閃付的互聯互通其實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條碼支付之間的互認,二是互聯網平臺生態體系之間的支付環節開放。” 一位支付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這一舉動對當前穩定的支付行業格局來說可能只是投入了一顆小石子,效果不明,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背後是平臺經濟反壟斷這一滔天巨浪。
兩大支付巨頭推進與雲閃付互聯互通
10月2日,支付寶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佈,正在與中國銀聯開展合作,在安全有序的原則下,推動線上、線下的多場景支付互聯互通,目前已取得如下進展:
1、向銀聯雲閃付開放線上場景,首批覆蓋85%淘寶商家
今年8月,支付寶已完成接入銀聯雲閃付的技術研發,並逐步開放線上支付場景。 第一步開放的交易場景是淘寶平臺,目前淘寶85%商鋪已經支持消費者通過雲閃付付款。 安裝雲閃付APP的使用者,在淘寶購物提交訂單後,即可在支付寶收銀台直接選擇”雲閃付”支付。
2、支付寶、雲閃付掃碼互認
支付寶與中國銀聯在2020年開始基於條碼互聯互通業務展開密切溝通和探索,並在2020年底完成試點驗證后逐步推廣。 目前在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等全國多個城市已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計劃明年3月份覆蓋全國所有城市。
此外,支付寶攜手銀聯共同推動完成了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中信等23家銀行和機構的開放合作,支援雲閃付APP及各銀行、機構APP掃描支付寶收款碼的支付功能。
“雙方將繼續探索引入商業銀行APP、手機Pay等支付方式,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支付服務。” 支付寶方面表示。
就在不久前,微信支付才宣佈已與銀聯雲閃付App正式實現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用戶可於全國省會城市通過雲閃付App掃描微信收款碼完成支付。
同時,聚焦”服務互通”,雲閃付App已全面支援Q幣、QQ音樂和騰訊視頻的充值服務;微信小程式將逐步支援雲閃付支付,首批上線小程式包括微信讀書、騰訊視頻、貓眼、京東、步步高、瑞幸等小程式的部分場景,該能力已於9月22日啟動灰度測試。 當用戶通過以上小程式進行充值或付款時,可自行選擇微信支付或雲閃付作為支付方式。
支付工具打破壁壘利好誰?
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早在2018年,監管與行業機構就曾探討過支付互聯互通的可能。 2019年,央行又出臺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重申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要求。
“支付工具互認一直是監管部門想要推動的方向,而不是市場化驅動的結果。” 支付百科首席評論員寇向濤表示,監管部門推動支付互聯互通的主要原因是當前電子支付市場覆蓋率已經將近飽和,支付服務領域格局固化,強者恒強,擠壓了行業中小機構良性發展,同時銀行端錢包也逐漸邊緣化。
回溯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歷程,自2013年微信支付經過一場春節「紅包大戰」崛起後,支付行業逐漸形成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二分天下」的雙雄格局,並列展示兩家機構的收款二維碼也逐漸成為國內商家收銀台標配。
“如果可以互聯互通,意義非凡。” 寇向濤表示,商戶端不需要多個支付受理設備,能減少多品牌入網的投入,節省支付行業的展業成本,這將讓中小機構的支付產品更有機會參與競爭,並獲得更多發展空間。
不少受訪人將此次兩大支付巨頭與雲閃付的互聯互通類比曾經的金卡工程,即銀行卡收單業務的互聯互通。 上世紀80、90年代,刷信用卡成為一種時髦的支付新方式,每家髮卡行均有專屬的POS機具,收銀台常用語”您刷哪家銀行的卡”與後來”您刷支付寶還是微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但隨著銀行對信用卡的推廣,收銀臺上的POS機也越堆越多。 直到1993年國務院啟動「金卡工程」,要求實現POS機、ATM等資源分享,改善用卡環境。 2002年3月,央行又批設了銀行卡聯合組織——中國銀聯,統一了銀行卡的業務規則和技術標準,徹底實現銀行卡收單的互聯互通,同時也帶來了大型銀行與中小銀行的銀行卡業務百花齊放、平衡發展。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相比於中小支付機構,條碼支付互認的最大收益人是雲閃付,其次則是京東等已擁有大量線上支付客戶的互聯網企業和一些大銀行。 “當前支付行業格局很難打破,即使條碼互認,使用者黏性、商戶直連等因素作用下,中小支付機構優勢並不明顯。” 一位支付行業人士表示,「反而是具備客群基礎的互聯網企業和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或許能得到發展線下小額支付的機會。 “
互斥平臺正在相融
“此次支付寶、微信支付與雲閃付的互聯互通其實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條碼支付之間的互認,二是互聯網平臺生態體系之間的支付環節開放。” 前述支付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後者也是在兩則公告中更加引人矚目的部分,即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正在向雲閃付逐步開放線上業務場景。
今年9月,另一條關於支付互聯互通的消息也引起了市場關注。 有用戶發現,阿裡巴巴旗下餓了么、考拉海購等多款APP的支付頁面提供了微信支付這一選項。
在此之前,已有越來越多大型互聯網平台開始接入多種支付方式。 例如美團已支援微信支付、支付寶、雲閃付、美團支付等。
在眾多互聯網平臺的商業模式中,支付是完成生態閉環、積累用戶數據的一處關鍵,也是發展其他金融業務的一項基礎設施。 互聯網巨頭們不斷努力的目標就是在閉環完成後,將使用者和數據留存在自身堅實的生態堡壘中,以掌握輸出或保留這些資源的主導權。
如果將支付環節開放,引入其他支付方式,意味著以往巨頭之間相對封閉、甚至互斥的平臺生態圈正在打開一個缺口。
這背後或許也有監管推動的身影。 近期監管部門曾多次就打通支付方式發聲。 9月24日,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第十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表示,支付領域反壟斷有待深入。 具體而言,要聚焦公平競爭,推動平台企業有序開放支付介面,不能僅考慮某一家機構,要真正向所有支付機構開放,嚴禁排他性、歧視性支付協定。
9月14日,央行行長易綱也曾公開指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贏者通吃”的屬性可能引發市場壟斷、降低創新效率等。 “在此背景下,中國監管當局也在努力平衡好鼓勵發展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他表示,其中包括強化反壟斷,出臺《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推動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開放封閉場景,充分保障消費者支付選擇權等。
但目前要徹底實現支付環節的開放還存在困難。 “推進互聯互通的難點不在技術,而在利益分配與各方博弈。” 一位支付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從此前金卡工程來看,投入大量資源鋪設銀行卡收單網路的大型銀行最不願意實現互聯互通,因為這相當於讓中小銀行直接通用其資源。 “現如今,作為移動支付兩大巨頭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曾經在競爭中燒了很多錢才成為贏家,兩者很難輕易將資源拱手相讓。” 該人士稱,支付互聯互通將會進行到什麼程度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