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打遊戲菜成這樣,還能在媒體做遊戲編輯?
不知道大家平常會不會看媒體的遊戲評測來決定買遊戲?遊戲正式發售之前,廠商都會提前幾周先給媒體遊戲,讓他們先行評測。有的媒體還會給遊戲打個分,像是知名遊戲媒體IGN ,能得到它的高分評價,遊戲基本上就穩了。
當然,有的時候媒體也會翻車……
比如今年的《 最後生還者2 》,媒體都一致好評,但是玩家的評分卻只能說勉勉強強,爭議很大。
遊戲玩家和遊戲媒體之間對遊戲的看法不一致有很多原因,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不過我今天想聊聊另一個事情,遊戲媒體的編輯需不需要會玩遊戲?
有人可能覺得這是一句廢話,身為遊戲媒體的編輯,工作就是玩遊戲,怎麼能不會玩遊戲呢?
然而,如果我告訴你有一個知名遊戲編輯,有從業二十年的經驗,出了兩本書,擔任主編,卻完全玩不好遊戲呢?
這名編輯就是Dean Takahashi ,他是遊戲媒體GameBeat的主編,已經寫了21年的遊戲評測,出版了《開啟Xbox》,《 XBOX 360揭秘》。
因為Dean 聽起來像是叮,我們就叫他叮哥吧
網上有這個編輯玩遊戲的剪輯合計,那真是看的讓人血壓升高……
比如《 泰坦隕落2 》是一款爽快的動作射擊遊戲,以快速戰鬥和射擊著稱。
但這款遊戲在叮哥手上,是這樣的……
可能是叮哥不擅長玩射擊遊戲,那試試賽車遊戲?
如果前面兩個個你已經血壓上去了,那是你還沒看到叮哥玩動作遊戲。
動作潛入遊戲《羞辱》在叮哥手上,教程都沒打過……
那叮哥玩《 黑暗之魂》這種比較難的遊戲,是什麼樣呢?
很難想像這麼一個水平的玩家,居然成了知名的遊戲編輯。
而且他在工作的20 多年裡面,還經常代表媒體發布遊戲評測。
比如他對動作射擊遊戲《 DOOM:Eternal 》的評價是:“ 當你認為關於力量的幻想故事再也不能更好的時候,《 DOOM:Eternal 》帶著血腥的世界來了,讓你流連忘返。”
但是,他玩《 DOOM:Eternal 》的時候,卻是這樣的。
以這種遊戲水平,我強烈懷疑他寫評測時候是否真的能把遊戲打通關……
其實吧,如果只是玩遊戲玩的比較菜,這也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從上面這些遊戲來看,叮哥只是一般玩家偏下的水平,可以理解。
真正讓叮哥出名的是,他在2017 年科隆遊戲展試玩遊戲《 茶杯頭》的視頻。
《 茶杯頭》這款遊戲是一個複古畫風的平台動作遊戲,遊戲難度很高,不少玩家都玩的搥胸頓足。卡關啊什麼的都很正常。
可是首先卡住叮哥的並不是什麼關底boss ,而是教學關卡。
在這26 分鐘的視頻裡面,叮哥在教學關卡一開始就卡住了,就一個簡單的站在柱子上摁住跳躍衝刺,叮哥完全手足無措,他嘗試了好幾次,最後終於成功越過柱子。
然後,在第一關里面,叮哥似乎被四面八方湧來的小怪給嚇的慌了神,看起來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操作。
他一次又一次的掛掉,到整個26 分鐘的視頻結束,也沒有打通第一關……
這個視頻是叮哥自己上傳的,他似乎不覺得這有什麼丟人的。甚至還起了個標題為“《 茶杯頭》上手:我在老式卡通遊戲的羞辱時刻”。
結果這個視頻被一個叫做Ian Miles Cheong 的記者發到了推特上,他在推特上質問“ 遊戲編輯玩遊戲玩的這麼爛,他有什麼資格給我們評測遊戲?”
然後這個推特就火了,轉發了一萬多條,大部分玩家都被叮哥的操作震驚到了。
現在視頻在油管的播放已經超過200 萬,遊戲玩家老哥們對叮哥發出了無情的嘲笑。
這是一個真的玩家?
還是一個自我學習的人工智能?▼
好吧,我數了他死了多少次,
他死了31 次,而他甚至沒有到第一關的中間。▼
速通整個遊戲都比這個時間短。▼
這個事情把叮哥推上了風口浪尖,一時間關於“ 遊戲編輯玩不好遊戲有沒有資格評測”吵成了一鍋粥。
最後這件事以叮哥的道歉結束,他在Gamebeat 的官網發了一篇長文來說明了自己為什麼玩遊戲爛也有資格評測。
總體而言,大概的意思就是說,“ 我確實玩的很爛,我玩遊戲就是很菜,這麼菜真是對不起大家…. ”。
不過裡面有一段話還是很有意思的,他說“ 在我評測這麼多年的工作生涯中,老闆從來沒有要求過我玩的有多好,他只需要我玩的和一般玩家的水平一樣”
如果我們看叮哥這麼多年的工作經歷和寫的內容也不難發現,他確實不是一個“ 核心”玩家。
比如說他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是一個寫商業故事和產業投資的記者,後來去了華爾街日報才開始寫遊戲內容。
他寫的那幾本書也基本上和遊戲玩法沒有多大的關係,都是講微軟在Xbox上的戰略的。
而且他的一些有關於遊戲公司的商業發展內容都寫的挺好的,比如像是遊戲公司Zynga 的創業發展故事,寫FaceBook 的頁遊策略什麼的,都很有見地。
換句話說,叮哥評測遊戲的內容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並不是全部,所以也就不構成“ 有沒有資格做遊戲編輯”這件事了。
其實這可能也是很多玩家容易對遊戲編輯有誤解的地方,玩家以為的是“ 遊戲編輯工作就是玩遊戲,玩完了寫評測。”,但是實際上,遊戲編輯不止是要玩遊戲,還要採訪遊戲製作者,報導遊戲公司的新聞,盯遊戲發布會。
像是叮哥這樣,其實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產業新聞報導的遊戲編輯也不在少數,他們不需要玩遊戲玩的多好,需要的是對商業知識的理解和寫作的能力。
不過,實話實說,如果是一個專職遊戲評測的人,玩遊戲玩的很差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遊戲玩的太爛,可能根本無法體會到遊戲的全部內容。
尤其是動作遊戲,比如《 鬼泣》這種遊戲,核心玩法之一就是漂亮的連招,評測的人如果不會連段,那評測出的內容肯定是不能讓玩家信服的。
要是玩《 黑暗之魂》,《 隻狼》,叮哥這種水平的玩家,我懷疑遊戲廠商給的先行評測時間,他都沒法通關,那評測又怎麼能讓人信服呢?
還別說,最早的時候叮哥給《 質量效應》打過1 分,說遊戲太難了,結果被玩家發現他不會加技能點……
其實,對於叮哥的圍攻和質疑,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遊戲評分現在越來越離譜了。
且不說咱們之前說過的《 最後生還者2 》的事件,遊戲評測翻車的事情早就屢見不鮮了。
老牌媒體IGN 之前給《 生化危機2:重製版》評測的時候,就鬧出來評測員不知道二週目解鎖的設定,給遊戲打了低分;在2018 年,IGN 評測《 死亡細胞》甚至出現過評測內容完全抄襲油管播主。
最離譜的是當年IGN 評測《 精靈寶可夢:藍寶石重置版》的時候,其中一個缺點甚至是“ 水太多”(To Much Water)。
說到底,大家都是玩遊戲的普通遊戲玩家,編輯又怎麼能高人一等呢?而如果這個編輯遊戲玩的也不好,評測出來的內容玩家不買賬也很正常。
最早的時候,玩家都說“ 高分信媒體,低分信自己”,意思是遊戲媒體覺得好的遊戲總有閃光點,但是好的遊戲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結果高分遊戲頻繁翻車,遊戲媒體評測的公信力越來越低,如此以往,看來以後只能“ 高分信自己,低分也信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