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相關論文10個月井噴超過87000篇科學史上前所未有
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從COVID-19 大流行開始到2020 年10 月,世界各地科學家已發表的有關冠狀病毒的論文多達87,000 多篇!儘管COVID-19 大流行在人類歷史中極具影響力,但研究人員仍對科學家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針對該主題進行的大量研究和發表的論文數量感到驚訝。
在該項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約翰・格倫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Caroline Wagner與我國浙江大學的Xiaojing Cai,以及夏威夷大學的Caroline Fry對各國與地區的COVID-19文章進行了詳細分析後發現: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出版物佔比趨勢與該國家/地區新近確認的COVID-19病例的趨勢相符,與新冠疫情相關的科研團隊規模則正持續縮小,各國科研國際合作比例也有所下降。
相關研究論文以“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crisis: autumn 2020 developments” 為題,於本月在線發表在Scientometrics 雜誌上。
Caroline Wagner 表示:“某一特定話題的出版物數量如此之多,這可能在整個科學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87515 篇!
研究人員在幾個科學數據庫中(包括Elsevier Scopus、Clarivate Web of Science、PubMed Central及各類預印本網站)搜索了與冠狀病毒相關的文章,發現從2020年1月至4月中旬,與冠狀病毒相關的文章有4875篇,到了7月中旬,這一數字直接上升到44013,到10月初則幾乎翻倍,增長到87515篇。
圖| 2020 年1-10 月不同階段發表的論文數量(來源:論文)
Wagner將有關冠狀病毒的研究與科學家們對納米科學領域的關注進行了比較。納米科學是1990年代科學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要知道,關於納米科學的科研文章用了超過19年的時間,才從4000篇增長至90,000篇。
“而冠狀病毒研究,僅在約五個月的時間內就達到了這一水平。”
在研究論文中,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大流行初期,中美兩國在冠狀病毒研究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各項數據顯示,當某個國家的人群感染率下降時,其COVID-19相關研究數量也在下降。也就是說,每個國家或地區的出版物佔比趨勢反映了該國家/地區新近確認的COVID-19病例的趨勢。
圖| 各國在大流行的三個不同時期發表的科研論文數量及全球佔比
例如,印度,巴西,法國,西班牙,波蘭和比利時等國家在COVID-19 大流行的後期佔有更大的比例。特別是在整個大流行的頭幾個月中,意大利大大增加了出版物的數量。而印度和巴西在第二和第三階段的COVID-19 病例數量迅速增長,對應的是,他們的全球出版物份額也呈現出極大的增長。在大流行初期,美國科學家參與了全球23%的冠狀病毒研究,從7 月到10 月,由於疫情持續嚴重,這一比例則增長至約33%。
與之相反的是,當中國的新冠感染率下降之後,對應的論文和研究貢獻也顯著下降。從2020 年1 月1 日到4 月8 日,中國科學家參與了全世界47%的冠狀病毒研究論文。而從7 月13 日到10 月5 日,這一比例下降到16%。
研究人員分析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當大流行不再構成巨大威脅時,各國政府用於研究此問題的資金支持可能會急劇下降。Wagner說:“在大流行剛剛開始時,各國政府向科學家提供較充足的COVID-19研究資金,當威脅漸消時,資金量可能也隨之下降。”
有趣的是,俄羅斯則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趨勢—— 儘管有大量COVID-19 病例,但俄羅斯研究人員在冠狀病毒出版物中所佔的份額比在COVID-19 以前的時期還要低,其中原因尚不明確。
國際合作情況如何?
此次研究實際上也是對研究人員曾發表在PLOS ONE 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的一項更新。去年7 月,研究人員在題為Consolidation in a crisis: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early COVID-19 research 的論文中曾研究COVID-19 大流行早期各國科研合作的情況。當時,研究人員預測COVID-19 科學團隊的規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擴大,國際合作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
然而,在此次的研究中,他們卻發現在COVID-19期間的冠狀病毒研究中,這一規律似乎被逆轉了——原本冠狀病毒研究項目的團隊規模正在持續縮小。如下圖中所示,無論是出版物的平均作者數量還是國家地區數量,從大流行前期到第三時期,都有所下降。
Wanger 說:“我們將這種持續下降歸因於大流行傳染病迅速增長而急需要成果。有時較小的團隊使高效工作變得更加容易。”
圖| *,**,*** 表示每個COVID-19 時期相對於Pre-COVID-19 期間的雙向T 檢驗均值之間的顯著差異,置信度分別為90%,95%,99%
圖| (a,b)所有正式出版物的平均作者和國家/ 地區數量;(c)所有正式出版物中國際化文章的比率;(d,e)國際合作正式出版物中作者和國家/ 地區的平均人數
另外,論文中還詳細列出了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合作比例。結果發現,與本國論文發表數量相比,比利時,俄羅斯和英國在國際合作中所佔的比例最高。數據顯示,在整個COVID-19 大流行中,美國,意大利,法國,巴西,西班牙和比利時的國際合作比例有所下降。
圖| 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和地區在不同COVID-19 時期,其國際合作文章在所有文章中所佔的百分比。
研究人員分析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旅行禁令導致各國研究人員無法會面。Wanger 說,這尤其不利於科學家之間新合作的形成,因為很大一部分研究合作是面對面進行的。
但其中還可能還存在其它因素,特別是在中美合作中。比如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在美研究人員進行了更多審查,這可能導致一些科學家放棄了國際合作關係。
Wanger 說:“當我們進入COVID-19 尾聲時期,我們需要找到重啟這些合作研究的方式。因為國際合作對科學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