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研究稱長時間雲視頻會議讓用戶壓力倍增
受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通過Zoom等雲視頻會議服務來遠程辦公。然而許多人的實際體驗表明,在家工作仍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斯坦福大學虛擬人際互動實驗室創始主任Jeremy Bailenson帶領的一項新研究指出,視頻聊天平台並不是一個完美的選擇。
資料圖(來自:Zoom.us ,via Stanford)
通過對長期使用視頻聊天的用戶群體心理展開深入的分析,斯坦福研究人員指出了四個很容易引發疲勞的關鍵因素。
(1)過多的眼神交流,會讓人徒增壓力:
在正常的會議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始終盯著演講者。其中一些人可能會在做筆記、看手機、甚至腦袋放空一陣子。
然而在視頻通話的場景下,每個人幾乎都時刻盯著其他人。即便你不是演講者,大家都會在公屏上註視著自己和其他人。
此外受屏幕大小和攝像頭效果的限制,人們可能發現自己的臉大到不那麼上鏡,同時也會對屏幕另一頭的其它人造成近距離的壓迫感。
(2)在視頻聊天中看到自己的臉,也會讓本人感到疲勞:
在現實世界中,人們已經習慣了用單向的視角去觀察他人。但是大多數雲視頻服務也會同時在屏幕上展示用戶本人的形象,結果導致大家的狀態都顯得不那麼自然。
Jeremy Bailenson 指出,如果在現實世界中走路、交談、做出決定和給予反饋的時候,都有一面鏡子始終在追著你,那絕對是一件離譜到讓人感到抓狂的事情。
如果持續保持著看到自己的狀態,你肯定會感到壓力陡增的。
(3)視頻聊天降低了自然的流動性:
在普通的電話交流、或者面對面的會議過程中,我們已經習慣了有人員在四處走動。
然而在視頻會議期間,你通常需要保持固定的機位和身姿,意味著缺乏足夠的空間來自然移動。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當人們能夠自由走動的時候,大家的認知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4)視頻聊天帶來的認知負荷要高得多:
當與某人面對面交談時,包括手勢和肢體語言等在內的“非語言提示”一直在發生,並且在對話進行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尷尬的是,與基於文本的聊天一樣,視頻會議可能丟失更多的“上下文”。比如在向某人的觀點表示贊同時,本可以頻繁點頭或當面豎起大拇指。
在缺失了這部分信息之後,為了更好地理解其他人的表述,用戶顯然需要消耗更多的“精神卡路里”,結果導致徒增認知負擔,讓大家在長時間的視頻會議後感到筋疲力盡。
綜上所述,Jeremy Bailenson 教授向普通用戶和組織機構提供了一些旨在減少疲勞的建議。
比如盡量使用全屏模式來專注於單個畫面,以減少鏡頭下的大臉壓迫感。
或者使用“隱藏自拍視角”的選項,以及在非必要情況下給自己的麥克風設置靜音。
這樣一來,就至少可在冗長的會議期間獲得幾分鐘短暫的喘息時間。
感興趣的朋友,可移步至ApaOpen.org網站查看研究全文:(傳送門)
原標題為《Nonverbal Overload: A Theoretical Argument for the Causes of Zoom Fati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