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宣布封殺這批學者15年之前被博士生以死控告學術不端
20個月前,一位博士生因導師逼迫學術造假,即便論文中了頂會,最終還是選擇自殺。現如今,ACM和IEEE聯合調查委員會結束了對此事件的調查,給出了史上最嚴厲處分:15年內,禁止所有涉事人員在ACM相關期刊發表一切學術成果。不得擔任何評審、編輯或項目委員會的職務。
金磊楊淨發自凹非寺
在此結果發布之後,ACM主席也已寫信,將調查結果和決定告知了這位博士生的家屬。
目前,涉事高校(佛羅里達大學)尚未對此進行回應,這位導師依舊在崗。
長達20個月的調查
在ACM發布的這份聲明中,有兩項非常重要的結論:
有明確且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調查中牽涉到的幾個人故意違反ISCA-2019的同行評審程序,反複分享與投稿相關的評審人姓名和評審人分數。委員會還確定,這些人串通一氣,要求其他人起草信息,張貼在會議的審查系統中,以支持提交的材料。
有明確且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儘管這位博士生已經意識到論文存在嚴重問題,也多次在工作報告中表示了擔憂之意,但這位導師還是強迫他繼續發表論文。
上述調查結果,與這位博士生當年在遺書中所陳述的內容基本吻合。
基於此,ACM決定給予這位導師及所有涉事人員最嚴格的處分:
15年內不得在ACM旗下任何期刊發表文章;不得擔任何評審、編輯或項目委員會的職務。
但其中一些人對此結果持有異議,並向ACM主席提出了上訴。
ACM主席Gabriele Kotsis在經過考慮後,最終決定,保持ACM委員會的裁決。
因此,此文件中所列舉的所有結論,都已經是最終的決定!
不過根據文件描述,這樣的結果卻花費了長達20個月的時間,過程也可謂是一波三折。
最初投訴
時間線就要拉回到2019年6月。
當時,這位博士生自殺事件已然引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因此有人聯繫ACM和IEEE,要求對此事進行調查。
指控包括潛在的學術不端、學術欺凌、違反審稿人保密規定,以及對評審過程施加不當影響等。
但根據這份聲明的內容,“當時沒有足夠多的證據”,無法證實匿名投訴。
於是,調查委員會在2019年12月終止了對此事的調查。
第二次調查
到了2020年1月,ACM就此事件發現了更多的證據,包括:
一名在初步調查中未被約談的證人。
一位匿名博主在一個公開網站上,發布了關於ISCA’19審查過程中可能違規的證據。
這就為此事件的調查,提供了第一個可核實的證據,包括會議機密信息,如文章提交細節、審稿人評論和作者姓名等,證明了會議的雙盲同行評審程序遭到了破壞。
基於此,在2020年2月14日,ACM和IEEE公開宣布成立JIC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為了保持公正性,JIC的成員都經過層層篩選,刨除了相關利益衝突者,也從外部聘請了法律顧問等。
並於2020年3月19日召開第一次會議,此後至10月初,JIC定期向“共同體”提供最新的消息進展。
根據聲明中的陳述,JIC在此期間進行了超過800小時的證據收集、訪談和取證分析。
最終決定
2020年9月,JIC提交了有證據支持的最終調查結果。
此後,在2020年10月,還舉行了多次會議,介紹、研究和討論了報告中提出的證據和結論。
同年10月29日,委員會召開了一次執行會議。
在這次會議中,對已有的證據進行了審查,並一致提出了上述的建議結果。
……
在為這位已故博士生髮聲的網站中,有人發表了一篇名為《不誠實、冷漠、有毒的文化》的文章。
文中抨擊ACM聲明中的一個決定為“最悲哀的結論”:
有明確且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HPCA ‘ 19違反了審查員的保密規定,ASPLOS ‘ 17在這次調查中是偶然發現的這一情況。
文章認為,ACM並不是第一次對學術不端行為作出承諾。
而且這種有組織的學術欺詐,至少從2017年便已經開始存在了。
換言之,這位博士生在自殺之前,至少飽受了2年的學術欺凌、虐待等。
然而,從文章中不難看出,比起對ACM這條結論來說,更大的失望在於涉事的佛羅里達大學。
學校無回應,導師仍在崗
ACM這份聲明,發布已經半個月有餘。
這位博士生的家屬,除了ACM主席的信件外,至今沒有收到來自校方的任何消息。
而從事發以來,佛羅里達大學以及相關院系的做法,卻令這位作者感到震驚。
悲劇發生之後,這位發郵件至發布消息人士要求“立即撤銷、停止散佈,和澄清網絡不實消息。否則,有關責任人將面臨法律起訴和司法責任。”
△圖源:Huixiang Voice
而學校也發布聲明,宣布將對此事展開調查,但至今仍未公開調查結果。
去年11月,這位導師還在代表學校受學術邀請,進行學術演講。
今年1月,涉事論文被撤銷。
但在ACM發布此次聲明之後,撤稿論文依舊顯示在這位導師的個人主頁。
以及,最重要的是,根據佛羅里達大學官網顯示,導師依舊在崗。
對此事件的其他聲音
調查結果發出之後,不少學者、教授在認可這一調查結果的同時,也有不少質疑。
質疑最多的一點是,為何調查結果沒有公佈加害者的名字。
還有這位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授Nicolas Christin,認為這一處罰遠遠不夠。
這是正確的一步,但為什麼官方報告中沒有點名“罪人”?學術界是關乎聲譽的。
被禁止15年發表文章是不夠的,脅迫學生的人應該永遠都不再接近學生。
去年就曾為陳發聲的佛羅里達教授Emilio M. Bruna,也在最近發推表達自己的想法。
Universities are not business. Students are not customers.
事件回顧
最後,再來簡單回顧這一起學術造假而引發的悲劇事件。
2019年6月13日,佛羅里達大學在讀博士生Huixiang Chen自殺身亡。
此前,他的一作論文剛被入選ISCA 2019(計算機體系結構國際研討會)。
但就在6月22日大會召開前9天,陳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
一位自稱陳的密友的Quora用戶Mike Chad Dicic說,他本來今年7月就可以畢業,但論文過程中的導師態度,以及論文可能帶來的惡劣影響,讓陳心神難安。
6月29日,Medium用戶Huixaing Voice發布博文,公佈了陳生前的微信聊天記錄和遺書。
文中顯示,陳的這位導師縱容、甚至威脅他論文造假,並拒絕撤稿。陳認為這樣的文章會對他的職業生涯造成負面影響。
而從遺書來看,學術論文不嚴謹,但又覆水難收,將面臨名聲敗壞,職業生涯無望的境地,進退兩難之下,最終被逼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