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大質量星系通過從衛星星系“心臟處竊取”氣體來阻止其生長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結果,大質量星係可能正在從較小的衛星星系的“心臟”吸走恆星形成的物質。這種相互作用導致較小的宇宙結構停滯不前,基本上停止了進化,而它們較大的“兄弟”星系卻在繼續成長。
在地球上的每一個生態系統中,都有一條食物鏈,一般來說,較大的生物會捕食較小、較無助的動物。在某種程度上,更大的宇宙也有自己的“食物鏈”。宇宙中存在著各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星系,令人眼花繚亂。這些巨大的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常見現象。在這些情況下,大型的、完全形成的星系,比如我們的銀河系,已經知道會完全消耗,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吞噬較小的星系。
然而,也有許多相互作用的情況,兩個星係都生存下來,較小的結構成為所謂的衛星星系,圍繞著較大的星系運行。在這些情況下,較小的星係並沒有被全部吞噬,而是被零散地消耗掉。天文學家已經意識到,一段時間以來,“怪物”星系習慣性地以位於衛星星系外圍附近的恆星之間的原子氣體為食。
然而,新研究顯示,這些較小星系所遭受的破壞可能比最初想像的更具破壞性。根據新研究,巨大的星係正在“竊取”存在於較小宇宙結構核心周圍巨大雲層中的分子氣體儲備。這些儲備是創造新一代恆星所需要的,而更小的星系需要不斷地生產這些恆星才能成長和成熟。
在國際射電天文研究中心的領導下,新研究的幕後團隊首先使用了先進的宇宙學計算機模擬,並根據他們的理論對星系外圍(原子氣體)和星系核心(分子氣體)應該存在的氣體量進行了預測。然後將該團隊做出的預測與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和西班牙的IRAM 30米望遠鏡捕捉到的500多個星系的分子和原子氣體儲量的觀測結果進行比較。研究發現,這些預測與望遠鏡觀測結果,以及與早先強調小型衛星星系恆星形成率低的證據非常吻合。
根據該研究作者的說法,從衛星星系中抽出的分子氣體最初會進入較大星系的軌道。隨著時間的流逝,物質可能會留在那裡,或者繼續降落在較大的星系上,從而緩慢地向其提供新的恆星形成物質。
這使得更成熟的星係可以繼續成長和進化,而“犧牲它的鄰居”。最終,在大多數情況下,衛星星系只能存活幾十億年。最終,中央星系強大的引力影響導致較小的結構被向內吸引,在那裡它們被較大的“表親”會被吞噬。
然而,這種必然性並不會使研究價值降低,因為新材料的添加數量和速度對中央星系如何繼續演化起著重要作用。
該論文已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