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筆記本電腦插電和不插電性能差異有多大?
時下,很多人平時的工作、生活都離不開筆記本電腦,而且對於很多商務用戶來說,不插電使用筆記本電腦已經成為常態。但你有沒有註意到?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在不插電使用時,總覺得不夠流暢。
那麼在不同硬件平台下,插電和不插電使用筆記本電腦,實際性能表現有怎樣的差異呢?對於這個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我們援引英特爾官方測試數據來進行權威解答,相信看過之後大家對於筆記本電腦插電和不插電時的性能表現,就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了。
首先,以下所有測試場景都是基於生產力工具、網頁瀏覽以及內容消費和創作這三個方面進行的,比較貼合用戶的實際使用,而非傳統意義上的Benchmark跑分。
其次,本次測試涵蓋了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和AMD銳龍4000平台的眾多型號,大家可以根據自己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來一一對照。
測試方法上,首先未對硬件和軟件做過多的人為乾預和調整,基本就是原廠機器開箱即測。另外在測試時,統一選擇了平衡模式下的Better Performance,而非最高性能或最大電池時間模式來測試。此外在屏幕亮度方面,統一調整為200nits。下面我們來看看測試結果。
首先是MobileMark 18的續航測試情況。這款軟件可以測試兩個指標:性能和續航時間。
在上圖所示的結果中,菱形部分錶示的是5款筆記本電腦的平均續航時間。因為每一款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容量不同,所以英特爾官方將每台筆記本電池容量控制在50Wh時開始測試。英特爾筆記本平均續航時間550分鐘左右,AMD筆記本平均為590分鐘,續航時間上AMD的5款產品比英特爾高出40分鐘左右。
但是我們說了,MobileMark 18除了測試續航時間之外,還能夠測出單位續航時間內的性能表現。可以看到左側英特爾5款筆記本的平均性能明顯高於AMD的5款產品,超過約50%左右。
這一測試結果說明:AMD銳龍平台產品擁有較高續航能力的基礎是,大幅犧牲了電池供電狀態下的硬件性能,但換取的續航時間僅平均多出約40分鐘。
再看PCMark 10 Applications的測試情況。
首先,圖表中的縱坐標是PCMark10 Applications模式下的Benchmark跑分成績。這裡選用了Office 365。深藍色部分是英特爾系統在交流供電情況下的跑分,淺藍色是同樣情況下使用電池供電時的跑分。深紅色部分是AMD系統在交流供電下的跑分,淺紅色是在直流供電,也就是電池供電下同一款AMD系統的跑分。
可以看到,無論是交流供電還是直流供電,英特爾系統的整體跑分成績都更高一些,而且在直流供電下性能損耗不超過10%。反觀AMD平台,一方面整體跑分成績較低,另一方面在直流供電情況下,性能損失非常明顯,最高達到38%。
我們看到,英特爾的系統相對來說在直流供電情況下有不超過10%的性能降低,而AMD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兩位數的降低,尤其是4800U的小新情況下,性能降低達到了38%。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紅圈部分,無論是頂級的4800U,還是中端的4700U/4500U,或是入門的4300U,三者在直流供電情況下性能是非常接近的。那麼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嗎?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問題呢?
來看下面這些測試:
性能測試,數值越大越好
性能測試,數值越大越好
消耗時間測試:數值越小越快
消耗時間測試:數值越小越快
消耗時間測試:數值越小越快
消耗時間測試:數值越小越快
從上到下都是一些日常應用類的測試,包括:WebXPRT的網頁瀏覽性能測試;SYSMark 25的綜合辦公生產力測試;PPT轉PDF、Excel轉Word、Word轉PDF以及Outlook通過Mail Merge群發郵件。
總體來說,各項日常應用的測試中,英特爾平台的產品在交流和直流供電情況下性能差異普遍小於10%,而AMD銳龍平台在不插電情況下使用的話,平均差異在30%以上,這樣的結果就是,當你使用AMD銳龍筆記本在不插電情況下辦公時,可能會感覺到系統或軟件的卡頓,而英特爾酷睿平台在插電和不插電情況下,整體體驗幾乎沒有明顯的區別。
那麼實際測試與Benchmark跑分之間有怎樣的區別呢?我們來看下面這組數據:
CINEBENCH是CPU測試常用軟件,也是公認的對AMD銳龍優化比較好的軟件。從測試來看,CINEBENCH的結果與上面的實測結果大相徑庭。可以看到,CINEBENCH給出的測試結果是英特爾和AMD平台在交流供電和直流供電情況下性能差異非常小,這與實際應用的測試有很明顯的差異。如果是站在測試角度看,CINEBENCH的分數似乎更直觀,但從實際應用的角度看,CINEBENCH的測試結果存在明顯的失真。
那麼為什麼在如此多的實際應用測試中,英特爾在交流供電和直流供電情況下性能差異較小,而AMD平台差異顯著呢?
英特爾內部開發了一個簡單的小程序,該程序可以在CPU的寄存器當中做讀寫。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業界廣泛使用的HWinfo也能夠實現同樣的測試,捕捉到同樣的數據。下面來看看具體情況:
這項測試過程中,讓電腦處於基本沒有任務運行的情況下,對銳龍7 4900HS和銳龍7 4700U的CPU核心供電電壓進行了測試。其中,橫軸是時間,縱軸是衡量的功耗或者是核的供電電壓。藍色線為AC供電,黃色為DC供電。這裡可以看到黃線和藍線的區別:
首先,它們的絕對電壓擁有明顯差異,交流供電的藍線最高供電電壓是1.2V甚至是1.4V左右,而直流供電的黃線基本上是0.8V到0.9V之間,短時才可以達到1.4 V。
這說明,AMD銳龍處理器被激活開始工作之後,在正常交流供電的情況下,CPU很快到了一個高的電壓,進入了類似於英特爾的睿頻技術,核的供電提高,頻率也會提高,性能就有所提升。但在直流供電情況下,類似的階躍提升發生得比較晚,先上一個小台階,從0.6V左右到0.8V,延遲了近10秒的時間,然後才推到0.9V,到任務快完成的時候推到1.4V。這個過程對於用戶來說最直觀的感受是,系統響應初期比較緩慢,無法第一時間進入高效性能狀態。這也意味著,AMD銳龍平台通過限制每個核心的電壓來限制頻率和功耗,以犧牲性能的代價換來一定程度的續航提升。
再以WebXPRT網頁瀏覽性能為應用參考,也可以看到同樣的測試結果。銳龍平台在直流供電情況下,因核心頻率和功耗受到限制,所以整體性能相較交流供電來說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在WebXPRT綜合4700U、4500U、4300U幾顆處理器,其交流供電到直流供電性能降低幅度約為20%-30%,4900HS甚至達到了近50%。因此基於AMD銳龍平台的輕薄型筆記本電腦在不插電使用時,用戶可能會更加明顯的感覺到卡頓。
從英特爾官方測試數據來看,無論是否連接電源,英特爾酷睿平台能夠提供更加均衡的性能輸出,插電和不插電的性能損耗最高約為10%左右。而在電池供電模式下,AMD系統的性能下降多達20%-30%,最多達到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