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編程細胞新成果:配合支撐結構可用於重建肌肉
科學家幫助患者重建肌肉的方法之一,就是重新利用負責人體其他功能的細胞,科學家將這種技術稱之為直接細胞重編程。現在一支國際科研團隊嘗試結合新型細胞支撐結構,確保細胞在移植之後能夠執行重建肌肉的任務,並已經通過治療小鼠嚴重的肌肉損傷來證明這項技術的潛力。
該項新技術目前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但是重新編程特定細胞用於其他任務是一項具有很大潛力的技術。之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將皮膚細胞變成β細胞,為糖尿病患者生產胰島素;將結構細胞變成跳動的細胞,為受損的心臟治療;將一種類型的眼細胞變成另一種類型的眼細胞來逆轉小鼠的失明。
這支國際科研小組將目光瞄準了已知的體積肌肉損失,這可能是由嚴重的傷害造成的,如車禍或腫瘤切除。這使得患者在受傷時,肌肉沒有太多的自然再生能力,目前的治療方案也很有限。
該團隊開始借助直接細胞重編程來解決這個問題,這需要將一種細胞類型變成另一種細胞類型,而不需要先將其恢復到誘導多能狀態。科研團隊使用了結締組織中被稱為成纖維細胞的重要結構細胞,在某些轉錄因子的幫助下,成纖維細胞被轉化為誘導的肌源性祖細胞(iMPCs)。
然後研究人員創造了支撐架構,以確保移植細胞在新家茁壯成長。這使他們找到了一種名為聚己內酯(PCL)的生物相容性聚酯,將其製成多孔支架,並與含有一種常用於治療體積性肌肉損失的生物材料的水凝膠混合,稱為去細胞化肌肉細胞外基質(decellularized muscle extracellular matrix)。
通過結合支撐架構和重編程細胞,該團隊在體外生產出了工程化的肌肉纖維,表現出與真實肌肉相似的特性。將這些仿生肌肉構建體植入到小鼠體積性肌肉損失模型中,促進了肌肉的生長、神經支配和受損肌肉的恢復,有效地治療了這種疾病。
領導這項研究的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的Cho Seung-Woo 教授說:“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我們的雜交構建體的肌肉再生機制,並賦予細胞結構性遞送平台的臨床轉化能力”。
該研究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
資料來源: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