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引發心臟疾病或長期存在多項研究強調出院後護理必要性
感染新冠病毒後是否會產生長期的後遺症一直是研究人員想要迫切了解的,這可能會增加全球醫療體系的長期負擔。週五,一篇發表在《歐洲心髒病學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論文顯示,接受住院治療的新冠患者的心臟損傷跡象可能是導致長期心臟疾病的預兆。
這項由倫敦大學學院心血管科學研究所以及巴特心臟中心(Barts Heart Center)合作的研究,對148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心臟磁共振成像研究,這些患者在住院期間都具有高水平的肌鈣蛋白(一種在心臟受傷時釋放的蛋白質)。在出院兩個月後,磁共振成像顯示,仍有48%的患者患有某種心臟疾病,包括心髒病發作、心肌炎以及心臟缺血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心髒病發作或心臟缺血的患者中,三分之二過去並沒有冠心病病史。研究作者表示:“儘管我們無法將這些心血管磁共振掃描中發現的異常與新冠感染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繫,但是異常的心髒病高發率暗示了這種聯繫很有可能。”
研究結果還表明,在出院的重症患者以及肌鈣蛋白升高的部分患者中,持續的局部心肌炎症雖然較住院期間報告的有所減少,但仍存在於一定比例的出院患者中,這可能代表了臨床的新問題。
“不管缺血性心肌損傷的潛在機制如何,發現這些具有潛在風險的患者非常重要,因為他們可以從預後藥物治療中受益,並可以考慮在出現嚴重心臟阻塞性疾病時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研究者在論文中寫道。
週五在《JAMA Network Open》(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也對新冠感染引起的長期症狀表達了擔憂。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77名曾感染新冠的人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隨訪,這是迄今為止最長的隨訪。該研究組中包括150名輕症且未住院治療的患者。
研究人員發現,30%的受訪者報告了持續的症狀,最常見的是疲勞和嗅覺/味覺喪失,有14名參與者報告稱,與感染新冠前相比,他們在執行日常活動時感到更加困難。
加州大學戴維斯醫學院的重症監護和傳染病醫學教授克里斯蒂安·桑德洛克(Christian Sandrock)教授將新冠感染後的長期症狀分為幾類,諸如胸痛、呼吸急促和心臟發炎之類的問題屬於心血管疾病;而胸痛和呼吸急促也可能是由於呼吸道疾病引發,這會使得運動耐力下降和肺功能異常;他把皮疹,脫髮等歸入皮膚病學範疇;嗅覺和味覺喪失,睡眠失調,認知改變和記憶障礙等屬於神經學範疇;而抑鬱、焦慮和情緒變化都屬於精神病學範疇。他還表示,許多患者伴有多種症狀,並且症狀可能反復發作。
今年1月初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更大的研究發現,在中國武漢市治療的1733例冠狀病毒患者中,有76%的新冠住院患者在感染新冠后6個月仍至少出現一種症狀。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主任曹彬教授表示:“分析表明,大多數患者出院後仍會受到這種病毒感染引起的某些症狀的影響,這強調了出院後護理的必要性。”
但他仍然表示,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的疾病,其對患者健康產生的某些長期影響還有很多未知。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顏學兵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新冠感染的部分重症患者產生的後遺症應該密切監測,由於新冠病毒主要累及肺部,是肺部炎症,會影響後期的肺功能以及肺部器官給全身的供氧情況,某些影響可能會持續甚至終身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