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估值為啥高達740億美元?馬斯克有兩大“曼哈頓工程”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上週籌集了8.5億美元新資金,目前市值為740億美元。對該公司股票的強勁需求意味著,許多投資者認為,該公司兩大雄心勃勃的項目將進一步推高估值。
專注於衛星通信部門研究和投資的Quilty Analytics公司創始人克里斯·奎爾蒂(Chris Quilty)解釋說,投資者的熱情來自SpaceX的星際飛船和星鏈項目,他將這兩個項目描述為“兩個並行運行的曼哈頓工程”。
其中,星際飛船是SpaceX正在開發的下一代火箭和飛船結合體,其能力遠超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Saturn V火箭。星鏈則是由數万顆衛星組成的全球衛星互聯網網絡,SpaceX正開始利用它為客戶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
Bryce Space and Technology首席執行官卡麗莎·克里斯滕森(Carissa Christensen)表示:“SpaceX當前估值是基於其未來能夠實現的願景。該公司估值非常高,因為商業發射市場是以數十億美元衡量的,此外你還需要關注星鏈項目。”
雖然投資者可能會以740億美元的高估值進場,但方舟投資公司分析師山姆·科魯斯(Sam Korus)認為,SpaceX本身有可能成為一家市值達萬億美元的公司。他稱:“老實說,我不知道業內有哪家公司的創新速度能與SpaceX相提並論。”
星際飛船如何改變發射模式
美國投行Jefferies分析師格雷格·康拉德(Greg Konrad)解釋說,SpaceX獵鷹9號火箭以低成本和前所未有的發射速度“撼動”了全球市場。SpaceX已經實現67次回收,重複使用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對SpaceX保持低成本和快速發射至關重要。
康拉德說:“像藍色起源公司這樣的新競爭對手正在創建由運載火箭供應商組成的整個生態系統,這些供應商正在為低端市場提供更便宜的解決方案。但SpaceX希望在星際飛船上邁出更大的一步。馬斯克的目標是通過回收和重複使用,以類似於商業航班的方式使星際飛船完全可重複使用,而不僅僅是助推器。”
儘管SpaceX最近的星際飛船試飛以爆炸結束,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亞當·喬納斯(Adam Jonas)表示,其每次測試都代表著向前邁出了激動人心的一步。他說:“找一件比看著這麼大的火箭發射並成功著陸更酷的事情,簡直太瘋狂了,這就像阿波羅時代的場景!”
到目前為止,SpaceX尚未披露其在星際飛船項目上花費了多少資金,但馬斯克此前估計至少要50億美元才能實現目標。雖然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標價為6200萬美元,但實際上每次發射的成本約為2800萬美元。馬斯克聲稱,星際飛船的完全可重用性將使每次發射的成本降低到200萬美元,從而將進入近地軌道的成本降低10倍。
克里斯滕森解釋說,SpaceX在過去幾年佔據了美國發射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獵鷹9號火箭分得了更大的蛋糕。但星際飛船的願景是尋求幫助將蛋糕做大,無論是建造更大的航天器還是不同設計的航天器。
除了發射衛星,SpaceX還計劃使用星際飛船將人送入軌道,甚至送到月球和火星表面。科魯斯認為,雖然搭乘載人龍飛船進入軌道的成本十分高昂(4名乘客2億美元),但星際飛船將“釋放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會”,因為它可重複使用,繞月旅行的費用將降至10萬美元左右。
投資者為何對星鏈感到興奮
鑑於特斯拉已經顛覆了汽車和電池行業,喬納斯對SpaceX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馬斯克是否也會顛覆電信行業?
星鏈的開發成本預計將比星際飛船更高,可能耗資100億美元以上。到目前為止,SpaceX已經發射了1000多顆衛星,並已經開始通過公開測試版向美國以及國際客戶提供早期服務。此外,SpaceX預計,星鍊網絡每年可以帶來高達300億美元的收入,相當於其現有火箭業務年收入的10倍以上。
克里斯滕森表示:“市場已經建立起來,星鏈正在尋求進入這個市場,但其能否成功仍是個未經證實的問題。”奎爾蒂估計,星鏈每年需要註冊100萬或更多用戶,“以便實現降低成本所需的規模經濟,使其在經濟上變得可行”。但分析師的共識是,星鏈有機會帶來數倍於SpaceX的火箭業務的收入。
克里斯滕森指出,全球電信是個數万億美元的市場,對移動互聯網接入的需求不斷增長。方舟投資公司將衛星互聯網列為2021年面向投資者的“大創意”之一,據科魯斯估計,星鏈每年僅在美國就有100億美元的潛在市場,在全球高達400億美元規模。
太空市場
Jefferies分析師康拉德還稱,供投資者在公開市場交易的純太空公司數量有限。他說:“這讓投資者對增長率更高的公司產生了更高的胃口。人們對太空相關業務的投資有著永無止境的胃口,與太空的潛力相比,這是一個相對未被開發的市場。”
太空經濟始終在穩步增長,目前估計價值超過4230億美元,但幾家華爾街公司預計,到本世紀末,太空經濟將成為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總體而言,克里斯滕森認為,馬斯克給這個幾十年來由專注於國防的政府承包商主導的行業帶來了一種“矽谷思維”。他說:“同時承擔多個非同尋常的、雄心勃勃的項目與該公司的願景十分契合,它不僅要改變一個行業,還要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