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醬香型科技成為院士?我覺得這波不太對
一提到院士,大夥們會想到誰?是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封鎖,能抵得上好幾個師的鄧稼先和錢學森?還是竺可楨、李四光一般開宗立派的大佬?抑或是有 “ 醫食無憂 ” 組合之稱的袁隆平和鍾南山?其實啊,以上都是正確答案,這些神級人物都有著院士的頭銜。
院士,也常常是一個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
但就是這麼一個看似高大上、和我們普通人搭不上邊的圈子,最近卻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
這一切的起因,就是茅台集團的總工程師、國家白酒評酒委員王莉,入圍了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
先不談這位王女士,對於茅台,相信各位差友還記得它做過的那些營銷黑歷史。
像什麼讓門捷列夫直呼內行的1000 種微量元素。
坐莊請營養學、醫學界為自己背書。
號稱茅台可以喝出健康等等等等。。。
本著不被此前茅台的形像先入為主的原則,差評君特意去知網上查了這位 “ 準院士 ” 王莉女士。
雖然文章的引用率不怎麼高,但被引靠前的幾篇論文也確實是和白酒相關。
“ 醬香型 ” 院士的戲稱,也很快在網上傳播了開來。
差評君的同事翻了翻王女士的引用數最高的論文,還發現了由茅台集團牽頭組織的“ 中國白酒與健康學術研討會” 、 “ 發現並證實飲用傳統名優白酒有益身體健康” 等等字樣
那可真是毫不避嫌,十分囂張。
“ 煎餅果子表示不服!下一個院士應該出在民間小吃界了吧! ”
“ 王守義的十三香必須擁有姓名! ”
“ 王莉要是當選院士,茅台轉眼變就成了科技股,這一波利好茅台! ”
一時間網絡上關於 “ 茅台院士 ” 事件的陰陽怪氣和反諷就曾出不窮。
還有網友稱:國外的公司在研究殖民火星;我們的公司卻在研究醬香白酒,還把院士頒給研究白酒的,我們都著有美好的未來。
而單是在知乎一個平台上,相關的問題下就出現了上千條的回答討論。
當然反諷歸反諷,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便是:研究白酒就能拿到科學技術的最高榮譽,他們不會是喝醉了吧?
而這種一切最核心的問題便是,茅台集團的王莉到底憑什麼?總不能真靠著飛天茅台上天登月吧?
但在此之前,差評君可能要說句讓自己和大家都不咋好受的話,那就是王莉的名額在某種程度上真的夠格,而且符合流程。
因為並不是只有改變世界、造出個原子彈才有機會當選院士。
包括食品工程、紡織工程、煤炭開發在內的等等領域,只要你是佼佼者,做出了有創造性或者係統性的成就,都有機會當選。
雖然這位王莉可能和那些成就沾不上邊。但把研究茅台劃到食品工程領域的話,其實是沒啥毛病的。
另外差評君想和大家講明白的是,其實王莉只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的 “ 候選人 ” 罷了。
簡單地說,想要真正地當上院士,需要經過地方科協的推薦、中國科協組織遴選、報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議等等的流程才能成為有效候選人。
而目前王莉還屬於地方科協的推薦公示階段。
並不是說她真的就要當上了院士。
就連百度的老闆李彥宏和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在前年也一樣入選過院士的候選名單。
殘酷的是,在之後的層層選拔和投票當中,絕大部分的候選人都會被淘汰,大量淘沙之後才會留下真院士。
所以說提名茅台總工程師王莉的行為,差評君感覺和甭管高考啥成績,先志願填個清華如出一轍,還能為茅台造一波勢,弄一波營銷。
貴州科協也還特意回應了網友們的疑慮,表示程序經得起推敲。
但程序正當,並不意味著其中就沒有貓膩。
對於茅台院士事件,身為官媒的央廣網就發文批判了一番。
大夥們仔細品一品,也都應該能猜得出官媒想說啥吧。
而在今天茅台事件的再度發酵之後,央廣網便又再次評價了一次此事件,表示:
院士是國家科技界最高榮譽,推薦流程當然必須合法,但應該站在國家戰略高度面向未來,而不能僅從某個區域或某個行業的角度考慮問題。
別的不說,反正差評君是讀出了一股濃濃的諷刺味兒。
當然最後到底會不會出現真正的茅台院士,差評君只能說祝她好運吧。
然而從這件事當中,差評君卻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夥們對於院士制度其實是有一些積怨的。
至少在這件事兒的發酵下,茅台院士多半是成不了了,但關注過相關新聞的差友可能還記得,之前的煙草院士卻是成功當選了。
他便是 “ 煙草院士 ” 謝劍平。
包括鐘南山院士在內的近三十名院士曾聯名抵制他,最後,中國工程院表示不再接受煙草科技領域的提名和推薦。
這麼一看,歷史真的好像只是一種循環罷了。
相反,又因為很多奇葩的原因,一些真正的有能力和貢獻之人,卻拿不到院士的頭銜。
例如30 歲成為清華博導的顏寧,在37 歲的時候就攻克了世界級的生物難題。在2017 年,她卻疑因太過年輕,落選了中科院院士。
最後她離開清華在美國普林斯頓任教,兩年後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同樣,有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 之稱的袁隆平,因為專心於實驗,在論文的發表方面略遜一籌,申請了四次,才成功入選院士。
而在2006 年,袁隆平也成功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就更加為人所知了。
發現了青蒿素的她無博士學位、無院士頭銜、無留學背景,甚至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而在她得諾獎之後,就有網友表示:這個院士頭銜不給挺好的,不然一堆院士裡只出了一個諾獎,挺諷刺的。
真正有實力學者拿不到院士榮譽,那些搞菸酒搞商業的卻被提名,我想,這才是最讓網友感到氣憤的。
最後,雖然茅台的三萬億市值遠超英特爾 +波音,但不會真的有人會覺得,醬香型科技可以拳打腳踹那些高精尖技術吧。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茅台這杯酒裡出現了巨大泡沫,在它們破碎之前,就別再把泡沫往學術圈吹了,小心炸得更慘烈。
差評君啥也不多說了,乾了這杯茅台,話都在酒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