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恐龍的隕石可能來自Oort星雲而非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哈佛大學最具爭議的天文學家亞伯拉罕·勒布(Avi Loeb)提出了天空隕石消滅恐龍新的理論。本週一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中最新一項研究中,他表示結束恐龍統治時代的Chicxulub Impactor小行星可能來自於我們太陽系的邊緣。
天文學家亞伯拉罕·勒布(Avi Loeb)
在此前造成恐龍消失的流行假說中,撞擊物體可能來自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不過在這篇論文中,Avi Loeb 和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本科生Amir Siraj 通過統計分析和引力模擬計算,發現撞擊地球的物體來自於更遙遠的Oort 星雲,而大多數長周期彗星都來自那裡。
兩人的計算結果表明,一些這樣的彗星在向內太陽系前進的過程中會被撞得偏離軌道,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Siraj 在研究中表示:“太陽係就像一種彈球機。木星,最巨大的行星,將進入的長周期彗星踢入軌道,使它們非常接近太陽。而最關鍵的是,在返回Oort 星雲的過程中撞擊地球的概率大大增加”。
研究發現,這種撞擊的機率比之前認為的要高得多,而且新的撞擊速度與墨西哥灣的奇克蘇魯布撞擊坑的年齡相符。來自奧爾特雲的彗星碎片也比來自更近的小行星更符合撞擊器的不同尋常構成。Loeb 說,如果未來潛在的撞擊器應該威脅到我們的星球,那麼比解開恐龍被殺死的謎團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對宇宙的“交通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圖片來自於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