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新型熱電裝置可穿戴收集能量和自我修復
熱電系統可利用溫差來發電,此前已有研究團隊將之應用於世界上最小的冰箱、燒火取電、甚至特殊的塗料。不過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由科羅拉多大學科學家們打造的一款“可穿戴式人體熱電收集”小裝置。除了能夠以戒指的形式從人身上收集能量,它甚至可在受損時實施自我修復。
據悉,新型裝置是該校工程團隊早期研究的一個延伸。研究團隊曾於2018 年展示一款能夠彎折、扭曲和貼合佩戴者體表的電子皮膚,並且嵌入了傳感器。
起初這項技術僅被小心地用於可穿戴計算機,不過它最讓人感到激動的一點,就是能夠在受損時自我修復。
顯然,這項特性與電子皮膚所採用的特殊聚合物(聚亞胺/ Polyimine)有很大關係。在摻雜了納米銀顆粒之後,材料結構中可形成一種化學鍵。
一旦發生了撕裂,受損部位的化學鍵即可完成自行修復。不同的是,本文介紹的這項新研究,無需像電子皮膚那樣,為熱電環連接到外部電源。
取而代之的是,熱電環能夠利用穿戴者身體與環境的溫差實現“自體供電”。該功能由種植在聚亞胺基上的微小熱電芯片組成,且微觀上通過液態金屬線連接。
研究人員指出,該裝置能夠通過其覆蓋的每平方厘米皮膚產生1 伏特的電壓。雖然數值看起來很小,但足以為智能手錶/ 健身追踪器等可穿戴設備供電。
為了增強輸出功率,研究團隊也提出了可將之組合形成大面積連接的想法。如果放大到腕帶的水平,該裝置可產生大約5V 的電壓。
最後,這種裝置還是用了完全可回收的材料來打造,所有組件都能夠溶解或分離,後續可通過浸入特殊溶液並投入重新使用。
New wearable device turns the body into a battery(via)
論文資深作者、CU Boulder 機械工程系副教授肖建良(音譯)表示,他們正在努力改善新裝置的製造成本和可靠性,同時盡可能地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今日出版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d)期刊上。
原標題為《High-performance wearabl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with self-healing, recycling, and Lego-like reconfiguring capab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