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蘋果代工”:337調查下的立訊精密不止4000億
立訊精密遭遇美國337調查,市值蒸發數百億元,對於投資者而言,是下跌危機還是抄底大好機會?一紙訴訟讓股價橫盤已久的立訊精密再次倒在4000億市值前。立訊精密遭遇美國337調查,市值蒸發數百億元,對於投資者而言,是下跌危機還是抄底大好機會?
外界聲音對此褒貶不一,不少觀點認為立訊精密與蘋果在與狼共舞,實則它早已吹響了“製造”走向“智造”的衝鋒號,未來遠不止4000億元市值。
愈演愈烈的“337調查”
“337調查”是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對進口貿易中的不公平行為發起調查並採取制裁措施,是針對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其他進口貿易中的不公平競爭,而展開的指控調查。通常在指控發起第12個月左右完成初步裁決,在16-18個月出最終結果,耗費的時間週期長,受指控方訴訟金額動輒百萬元。
337調查可以跨越國界,只要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即使有中間廠商,同樣面臨被告風險。一旦被告不應訴,被作出缺席裁定,申請書中的相關指控就會被認定為真實,USITC可以立即採取排除令、停止令、沒收令等措施,禁運該產品或預裝該產品的設備。
不久前美國電子連接器製造企業安費諾向USITC提出調查申請,指控立訊精密旗下特定電子連接器、保持架及組件、下游產品侵犯其專利,請求發起337調查。
兩家公司共同為蘋果提供連接器產品,立訊精密主營的消費電子連接器產品90%收入來自外銷,安費諾同樣在中國設有工廠,二者為直接競對關係。
常規的反傾銷調查後果為額外加徵關稅,相對而言,337調查更是一記猛藥,一旦敗訴,中國產品可能永遠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因此常被視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手腕。
這並非337調查首次製裁中國企業。
早在2014年前後,聯想、海爾、華為、中興以及三一重工等中國大企業就被指控,並成為337調查強制應訴的企業。
近年來USITC對中國企業發起的337調查呈現上升趨勢,涉及領域愈發廣泛,許多中小企業也捲入其中。高昂的應訴代價迫使中國部分企業不得不放棄美國市場,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對美高科技產品出口。
337調查在2020年也頻繁出現,涉及電動剃須刀、液晶顯示設備、流媒體播放設備、高密度光纖設備等科技領域,其中不乏TCL科技、京東方、彩虹股份等中國公司。
不過,中國企業已在LED顯示單元、牛磺酸等多起337調查案件中迫使申請人撤訴,在墨盒、LED照明設備等337調查中也獲裁不侵權。
立訊精密此次涉案337調查備受關注,倘若其獲得不侵權的裁決,將為中國企業應對337調查提供良好的範本。
337調查對“中國製造”的打擊性不言而喻。反觀之,假如立訊精密遭受調查限制,以蘋果為代表的“美國製造”真的能受益嗎?
立訊精密的“工匠精神”
立訊精密上市10年,已是蘋果重要上游廠商,A股消費電子龍頭。其崛起之路,是中國精密製造業奮鬥的縮影。
談及立訊精密,多數都會對創始人王來春,從富士康“廠妹”到科技版“老乾媽”逆襲之路津津樂道。
王來春1988年進入富士康,2004年創辦立訊精密,2020年成為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的第4名,她的願景是立訊精密成為中國“航母級精密製造企業”。
立訊精密對工藝技術精益求精,這種“工匠精神”支撐其不斷壯大,厚積薄發。
Airpods本來由台灣英業達與立訊精密一同組裝生產,產品熱賣後蘋果增加訂單,但是良率一直不佳。王來春團隊僅用5個月時間就將良率做到了近100%,隨後庫克到訪立訊精密大加稱讚:“這並不是一間普通的工廠,需要有很高的技術含量。”
Airpods熱銷為立訊精密的業績增長注入了強心劑,立訊精密由此成長為蘋果供應鏈上的參天大樹。
大眾對於代工廠認知停留在簡單的組裝,那麼代工行業的“良率”就沒有技術壁壘嗎?
緯創集團全球製造總經理周泓任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與舊觀念相反,代工業的技術含量其實很高,尤其是電子產品這類更新換代很快的領域。這個行業需要多年的技術積累,一般企業很難直接跳進來接手。
早在AirPods正式投產之前,立訊精密已下力氣佈局無線耳機製造技術,2017年收購美律公司股份,便獲得聲學生產工藝和技術。
十年間,立訊精密完成十幾次收購,目前貢獻利潤的大部分資產都是收購而來,實現了由點及面的業務擴張。如今,其業務涵蓋電子消費產品、通訊產品、汽車及醫療產品。
按常理,頻繁收購會導致商譽升高,對資產收益和商譽減值帶來風險。立訊精密一路收購,商譽並沒有大幅飆升,反而在總資產中的佔比在逐年下降。
2019年末,立訊精密商譽僅1.4億元,佔總資產1.08%,投資效率可見一斑。
億歐EqualOcean科技事業部分析師程苑芬認為,立訊精密的多次收購,選擇了製造業基礎較好、產業相近的公司,能夠較快實現業務整合;另一方面,憑藉出色的運營管理能力,完成業務整合,這是“人”的優勢。
產品製造良率涉及到工序安排、員工管理、供應鏈調配能力等公司治理能力。但程苑芬認為,工序改良到一定程度,仍會觸碰效率天花板。
隨著數字化浪潮普及,智能裝備大幅代替人工,未來的代工廠可能在半自動化方面實現良率反超。到那時,立訊精密該如何自救?
“智造”破局
蘋果帶來的銷售額佔總銷售額55.43%,立訊精密業務的本質是依靠低價代工和高良品率取勝,但規模化低價策略發揮空間顯然有限。
供應鏈替代危機還體現在蘋果供應鏈制衡術中,沒有哪家代工廠能一家獨大。
同為國產連接器廠商的得潤電子生產設備周轉率達到了12,而立訊精密為11.1,自動化水平並不佔優。若良率被反超,深度捆綁蘋果產業鏈的道路將越走越逼仄。
立訊精密的答案是:橫向併購整合的同時,進行縱向擴張,乘著5G和新能源的熱風,將目光轉向汽車和通訊領域,用研發“智造”來破局。
橫向整合上,借助蘋果的示範效應,立訊精密消費電子業務覆蓋華為、小米、OPPO、vivo和魅族等主流手機品牌,涵蓋了聲學、馬達、無線充電等多款新產品。
縱向擴張上,立訊精密已全方位覆蓋通訊互聯產品,同時佈局高速連接器、基站天線射頻產品、有源電纜線三大產品體系。
目前,立訊精密為華為、愛立信、諾基亞等客戶提供4G及5G產品。隨著5G建設加速,基站業務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
其汽車產品也已成功打入日產、長城、眾泰、寶馬、奔馳等整車廠,以及博世、大陸等Tier1(一級製造)供應商。
2020年上半年,立訊精密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同比增長19.25%,隨著汽車電子化率在行業內的持續走高,業績紅利將進一步釋放。
產品精進源自研發投入,立訊精密在研發投入比重逐年增加,僅2020年三季度研發金額已增長至18.98億元,佔總營收7.5%,同比增速連續4個季度超過40%。
本次337調查涉及5個美國專利,其中導電塑膠技術與端子橫排注塑成型技術,是立訊精密的核心專利,這也是其敢於叫板的關鍵:夯實技術才能構建護城河。
立訊精密目前有效專利共2064件,集中於底層材料及創新生產技術。除了自研,其與核心客戶共建立數間先進技術開發實驗室,開發點膠工藝、AOI外觀檢查及激光焊接等前沿技術,擁有自主核心技術。
除了生產技術精進,立訊精密也在生產環節中引入大量管理控制系統,保證了新產品的POC(概念驗證)、Proto(模型驗證)、EVT(開發初期驗證測試)、DVT(設計驗證測試)及PVT(小批量驗證測試)等各環節質量控制,由此保持行業領先的高良率。
立訊精密已導入視覺機器人進行AOl全自動光學檢測,逐步實現零件與治具的相互配合定位。運用大數據與Al技術、配合自研的算法,進一步導入智能物流與倉儲,賦予自動化產線深度學習的能力。
2019年立訊精密董事會經營評述稱,公司高度重視智能化平台建設,將通過互聯網思維和智能化工具實現採購、生產及銷售等各環節數據的互聯互通,做到實時響應需求、以數據迅速決策、快速配置企業資源,最終構建高度智能化的運營和製造體系。
如三一重工、格力電器推動的中國製造一樣,立訊精密是電子產品工匠精神的體現。十年間專注於精密加工領域,製造能力從“被動式定位的自動化”升級為“主動式定位的自動化”,發展為“全自動智能”超精密模塊化製造,完成了精密智造三級跳。
反觀337調查,更像是中國製造企業威脅到美國製造企業的一種體現。長遠來看,337調查不會是美國阻攔中國企業發展的唯一手段。
立訊精密的崛起正引領中國製造企業自主研發,由“製造”轉為“智造”。因此,4000億市值不應是立訊精密的天花板,與其唱衰“蘋果代工廠”的招牌,更應看到製造業升級下的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