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這屆年輕人為何睡不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句話經常被用來形容一種平淡而有規律的生活。但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卻往往沒那麼容易做到。對一些人來說,良好的睡眠都可能是個奢望。最近,#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登上熱搜,調查顯示:當下我國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超3/4的人晚上11點以後入睡,近1/3的人熬到凌晨1點以後才入睡。
究竟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睡眠?
晚上不想睡,早晨不想起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熬夜可能真不是個稀罕事兒。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睡眠質量差,90後朱敏一直在吃藥調理,“我每晚入睡很困難,睡不安穩是常態,還經常做噩夢。”
這樣的結果就是第二天的狀態“昏昏沉沉”。她猜測,睡眠質量不好跟自己經常熬夜的習慣有關,“比如昨天,放下手機才發現已經是凌晨一點了。”
這種情況在假期尤其明顯,朱敏經常會陷入“晚上不想睡,早晨不想起”的循環中,“反正第二天也不用早起,總覺得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
“熬夜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心理上的,覺得不睡覺的話,那時間就是我的。”當夜深人靜,微信群的消息提示音也不再響起,她的心情會非常放鬆。
她了解熬夜或者睡眠不足的害處,但很難控制自己,“我也想早點入睡,但一到晚上頭腦特別清醒,用盡辦法也睡不著。我覺得失眠比禿頭更困擾人類。”
“捨不得結束這一天”
與朱敏比起來,“寶媽”劉芳的睡眠質量要好一些,但也時不時會遇到“睡眠問題”。
“遇到煩心事,往往會失眠,特別嚴重的時候能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家庭瑣事、工作壓力……這些問題都曾成為她睡不著的原因。
有些時候,則是她自發選擇“晚上不睡”,“白天沒有自己的時間,平時需要工作,下班回家了還要做飯刷鍋帶娃,真的太累了,沒有時間休息。”
只有娃睡了,一切家務做完了,劉芳才覺得擁有一段可以獨處的時間,那往往已經到了晚上九點、十點以後,追追劇、看看新聞,總捨不得結束這一天。
“年紀漸長,睡眠不足身體也會抗議。有一天熬夜後,第二天上班一直犯困,坐著就睡著了。”她試著調節睡眠,但目前成效不大,“熬夜時間減少了,但因為情緒原因,還是會失眠。”
“睡眠經濟”火熱
熬夜的理由似乎千千萬。曾有人總結過如下原因:對寫作的人來說,夜裡不受干擾,思維會更加活躍;互聯網風靡後,隨心所欲追劇、看直播……想打發時間,也有了更多選擇。
但這往往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一系列問題。當發現睡眠受到困擾後,很多人開始尋求改善睡眠的方式,甚至用上了睡眠儀、助眠噴霧等等,由此漸漸催生了“睡眠經濟”。
《2018—2023年中國睡眠醫療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改善睡眠產業市場規模約2797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睡眠保健品128億元,睡眠藥物134億元,睡眠器械用品2500億元,睡眠服務35億元。
“由於社會競爭、工作壓力以及人口老齡化加速,睡眠障礙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怎樣才能睡得好?不僅要普及睡眠科學技術,也需要睡眠產業的支持。”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黃志力此前表示。
朱敏曾經買過眼罩、隔音耳塞來輔助睡眠,只不過嘗試之後發現效果一般,“眼罩的用處還大一些,起碼戴上後,能讓你放下手機。”
“同一款助眠產品不一定對所有人都有效,市面上流行的輔助睡眠產品,需要在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對此,中國睡眠研究會科普部主任彭志平表示。
睡眠質量,如何提高?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提高睡眠質量?
彭志平解釋,睡眠障礙一般是指睡眠和覺醒正常節律性交替紊亂,出現睡眠量的異常及睡眠質的異常,或在睡眠時發生某些臨床症狀,比如睡眠減少或睡眠過多、夢行症等。
“睡眠障礙的危害顯而易見:降低工作、學習效率,引起衰老、肥胖、記憶力下降等等。”他也提到,如果經常熬夜,對身體肯定有危害,會引起脫髮、新陳代謝紊亂……而且生物鐘紊亂會使人體自身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此前,曾有專家給出過睡眠建議,比如製定作息時間表並遵照執行,保持規律的睡眠節律;成年人的睡眠時間保持在7小時左右,太短和太久都不好。
“平時,我們可以試著讓自己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建立起科學的睡眠認知;晚餐清淡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彭志平則建議,也可以睡前聽會輕柔的音樂,讓心情平靜下來;再有就是使用舒適的寢具,保證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文中朱敏、劉芳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