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成春運最大“訂單”,中國第三方醫檢市場規模或達千億
2021年的春運,最大的訂單不是交通部門的,而是“核酸檢測”。交通部預測“有約17億人次出行”的2021年春運,核酸檢測成為必要通行證。巨大需求之下,遠遠超出公立醫院能夠承載的服務能力和市場,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機構(ICL)將成為重要補位角色。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明確指出,春節返鄉人員需持7天內有效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返鄉,返鄉後實行14天居家健康檢測,期間每7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也就是說,返鄉過程中每人要自費進行至少3次核酸檢測。華安證券此前估算稱,“包含城區和農村的返鄉人次約為6億人次。”換算一下,18億人次的核酸檢測需求將在這個春節被釋放。
除了返鄉的核酸檢測需求之外,還有各地對回程的新要求,以北京為例,1月27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表示,
國內低風險地區人員進返京須持抵京前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在之後的14天居家監測中每滿7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這意味著每個返鄉過年的北京打工人,至少要自費做5次核酸檢測。
不過,單人次購買核酸檢測服務的價格,卻一直處於波動中。目前已有多地宣布降低個人核酸檢測費用,80元/人次成為政府指導價的天花板,電商平台出售的第三方醫檢機構核酸檢測服務價格也在下探,京東、淘寶、拼多多也多是80元/人次,其中,京東更是藉機推出了“健康過年保障計劃”,用戶可以花29元“限時搶購”核酸檢測產品。
由於核酸檢測春節市場規模小於預期,進入2月之後,富途“體外診斷”板塊的股價開始不斷下滑。即便如此,核酸檢測“春運行情”,還是給了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一個難得的“表現機會”。
不論是上游的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商,還是中下游提供核酸檢測服務的企業,都已經賺了一筆快錢。
核酸檢測成利好,聖湘生物淨利潤翻70倍
整個2020年,持續近1年的核酸檢測需求已經讓多家企業嚐到了甜頭。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截至目前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國產醫療器械註冊批號有54條記錄,超20個生產批號是核酸檢測試劑盒,另外還有新冠病毒的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多家體外診斷上市公司都有開展核酸檢測相關業務。
近日,A股上市公司相繼披露2020年度盈利預告,業績激增成為核酸檢測概念股的統一標識。
東方生物、之江生物、明德生物、聖湘生物2020年度歸母淨利潤同比翻了10倍至70倍,幾乎是“一夜暴富”。其中,聖湘生物是去年8月在科創板上市的新股,之江生物是今年開年首只登陸科創板的醫藥股。
鈦媒體App製圖;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從利潤暴增幅度來看,主要創收業務嚴重依賴核酸檢測、產品遠輸海外市場的企業,都在獲得了大幅度的利潤上升。
被稱為抗疫第一股的聖湘生物,此前的主要盈利源於病毒性肝炎系列產品,2020年1月份旗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從4月份開始銷往海外,而其快速核酸檢測設備iPonatic也在國內外上市。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海外銷售佔比達到52.81%。
聖湘生物之外,之江、華大、達安、捷諾都是新冠檢測產品首批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獲證的企業。在2020年前三季度,之江生物的新冠檢測試劑盒銷售收入、以核酸提取試劑為主的其他業務合共收入佔總營收的71.8%,其境外銷售收入從2017年至2019年的2%左右的佔比躍升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23.20%。
而新冠檢測試劑盒元宵海外50多個國家的明德生物,2020年新冠核酸試劑的收入佔比約為總營收的60%。東方生物則是國內第一家核酸、抗體、抗原三種試劑允許出口的企業。
海外疫情洶湧,拐點尚未出現,國內核酸檢測進入“春運行情”,出口疊加本地,二級市場率先做出反饋,核酸檢測試劑生產商及第三方醫療檢驗機構日前再迎來一波上漲。
把時間線拉長,截至1月27日,A股29家核酸檢測相關個股中,有18只年內漲幅為正,其中,金域醫學、明德生物、西隴科學連續兩個交易日(1月21日、22日)收穫漲停板。
鈦媒體App製圖;數據來源:富途(截至2021年1月27日)
大漲勢頭分化,行業頭部效應顯現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這一輪上漲,來得快去得也快。
從股價走勢來看,此次上漲並沒有再現2020年7、8月份幾乎所有個股股價屢創新高的情景,僅迪安診斷、金域醫學、萬泰生物股價再度破頂,這與企業本身業務側重關係密切。
萬泰生物二價HPV疫苗放量帶來增長,是推高股價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迪安診斷、金域醫學作為第三方醫檢行業的頭部企業,旗下均有獨立醫學實驗室,可以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面對短期內爆發的檢測需求,核酸檢測上游的試劑生產商們優勢有限。
面對突然出現的新冠核酸檢測市場,體外診斷企業緊追熱點做業務佈局,確實在短期內推高了業績,但僅依靠生產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或儀器,並不能支撐企業的長久發展。
一方面,疫情雖有反复,但隨著國內外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註冊上市,核酸檢測的需求將在春運過後恢復常態,主要用於應對局部地區疫情小範圍爆發的防控。而且新冠核酸檢測技術門檻不高,目前已經進入低價廝殺,上游企業以量換價,即使訂單量大增,業績的改善空間卻不大。
更早進入海外新冠核酸檢測市場的企業,通過擴大規模的方式延長了業務生命週期,也沒有消除疫情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就本輪的春運檢測需求而言,更稀缺的是檢測服務能力。這也是大多數相關概念股在利好消息刺激之下沒能衝刺高點的一個因素。
1月13日,國家衛健委方面介紹,全國共有8437個醫療衛生機構能夠開展核酸檢測,單管檢測能力達到每天1255萬人份,現有的核酸檢測能力應對春運需求來仍有壓力。擺在企業面前的是實驗室佈局能否匹配到春運行情。
根據衛健委文件,春運返鄉人群由縣醫院、疾控中心或第三方檢測機構負責核酸檢測。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指出,第三方醫檢機構由於集團化、連鎖化,可進行大規模檢測,數據顯示,目前第三方醫檢機構承擔了60%億上的核酸檢測任務。
ICL藉機走向台前,急需補課“下沉”
第三方檢測機構(ICL)是指在衛生行政部門的許可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於醫院之外從事臨床檢驗或病理診斷和服務並能獨立承擔責任的醫療機構。
疫情之前,身居幕後的ICL與醫療機構建立業務合作關係,集中收集並檢測機構採集的標本,並將檢驗結果送回以應用於臨床。長期以來,中國公立醫院的院內檢測、病理科是醫學檢驗的主要陣地,第三方醫檢機構是近年受益於醫保控費、分級診療等發展起來的補充力量,業務量僅佔有全國醫療檢驗市場的3%。
國家衛健委此前預測稱,ICL行業2018-2020年的複合增速達22%。增速快,但滲透率極低,相較於日本、歐洲各自67%、50%的滲透率,中國的ICL滲透率僅為6%左右。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認為,ICL作為後疫情時代加強公共醫療衛生建設的重要一環,有望繼續受到政策支持。春運核酸檢測需求激增將帶給ICL更多的訂單,提升醫院對ICL的接受度,從而提高外包比例,此外,核酸檢測大考之下,ICL質控等標準化建設水平提高,出清了部分資質和能力水平不達標的小型醫學實驗室。
截至2020年11月,獲得衛健委核酸檢測資質的第三方醫檢機構共470家,其中金域32家、迪安31家、艾迪康20家、華大12家、華銀4家、凱普17家、博奧14家。
國信醫藥團隊認為,ICL將成為未來3-5年醫藥投資的熱點板塊。那麼,這個市場有多大?中金在研報中以ICL發展成熟的美國市場為參照系,預計我國ICL市場正處於美國的20世紀80年代初期,潛在空間為1000億元,未來的3-5年內,潛在市場空間為220億-284億元。
2021年春運期間的核酸檢測開展是對ICL企業考驗的進階版,與此同時,ICL企業的另一個短板也會被放大,即獨立實驗室的地區分佈,常規檢驗項目及時性要求高,這就要求有一定的服務半徑。
國內獨立醫學實驗室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城市,而西部等欠發達地區的實驗室規模則相對較小,這能滿足日常的服務需求,但在返鄉大潮中,企業對於低線城市及縣域地區的覆蓋能力究竟如何,恐怕要劃上一個問號。
圖源自國信證券
對比美國ICL行業的巨頭LabCorp和Quest,都是在早期先實現全國范圍內的實驗室佈局,再逐漸向海外擴張。以行業頭部的金域醫學、迪安診斷為例,也僅完成了省級服務網點的佈局。
要知道,在國內以公立醫院為主導的醫療系統中,ICL的崛起的一個重要依托是分級診療制度,也就是說,獨立醫學實驗室要與缺乏檢驗設施的基層醫療單位合作。所以,“下沉”是ICL企業在這輪春運核酸大檢測和未來發展中都要補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