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隨手丟棄的國家:電子垃圾與維修
據國外媒體報導,熱忱的業餘愛好者,修理咖啡館和新的法律,這些結合在一起,或許可以解決世界上電子垃圾越來越多的麻煩。透過玳瑁色眼鏡,布魯諾·莫蒂斯瞇著眼,問道:“嗯……你是在上面灑了水嗎?還是在上面放了超過一公斤重的東西?裡面的電線似乎燒斷了,或者不知怎的,斷開了。”
莫蒂斯是一名修理師志願者。然後,他將那個刻著“Keep calm and make jam”(保持冷靜,製作果醬)的紅色廚房電子秤翻了過來,在旁邊的檯燈下,用手持電壓檢測器檢查電路板。
巴黎人伊姆尼回答說:“可能在清洗的時候弄濕了。”伊姆尼正在第九區市政廳參加維修工作坊活動。他繼續說:“我希望找一個人修好它。所以我沒有買新的。如果壞了,就買新的,那新的用著用著還是會出現另外的問題,那我又得接著買新的。那就成了惡性循環。”
在法國首都巴黎,有十幾個所謂的“修理咖啡館”——這是一個免費的月度活動,當地居民可以在熱情的志願者的幫助和建議下,修理家用物品和電子產品。記者馬丁·波斯特馬在2009年率先在阿姆斯特丹發起了這一活動。漸漸地,數百個類似的工作坊在歐洲各地興起。
巴黎維修咖啡館的組織者伊曼紐爾·瓦萊說:“我們的社會充斥著浪費和過度消費。”自2019年5月成立以來,巴黎維修咖啡館每周大約有25人參加,其中還包括一些線上的活動。瓦萊說:“不要的東西,我們習慣隨手就扔了。”
對於瓦萊和像他這樣的修理師來說,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隨著消費者和企業不斷丟棄舊的智能手機、計算機和家用電器,2016年一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接近4500萬噸,這些材料的價值估計有625億美元。其中,只有20%的電子垃圾得到了適當的回收。在問題尤其嚴重的歐洲,研究人員估計,只有12%到15%的移動手機得到了適當的回收,儘管90%的人口都擁有一部手機。
電子垃圾,通常從西方非法運到菲律賓、加納和尼日利亞等國的有毒物品垃圾場。人們預期,到2021年底,電子垃圾將超過5200萬噸,到2050年還將翻一番。電子垃圾,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生活垃圾,對環境的影響也十分廣泛,從大量碳排放到水源和食物供應鏈的污染等等。
但是,維修可以避免大量的浪費。根據法國環境與能源管理局的一項研究,在法國,只有40%的電子產品在故障後得以修復。但是調查還發現,約有三分之二的歐洲人更願意維修他們的產品,而不是購買新的。法國官員相信,就像伊姆尼的廚房電子秤一樣,當前的系統也出了問題,需要修復。
為了減少大量可避免的浪費,法國國民議會去年投票通過了一項決定,為洗衣機、割草機、電視機和智能手機等家用設備引入“可維修”等級指標。法國政府希望通過這個指標體系,可以在五年之內,將電子產品維修率提高到60%。
這些規定已經於今年一月份生效,並要求製造商在產品上標明“可維修”等級(類似於已經廣泛使用的能源評級系統)。這個“可維修”等級通過五項指標綜合計算得出:維修容易程度、零部件價格、零部件可用性、維修文檔可用性,還有最後一個指標則根據設備的類型而定。規定實行一年後,若生產商、分銷商和賣家未按照規定標明“可維修”等級,他們將面臨高達15000歐元的罰款。該法案還包括一個從2024年開始實行的“耐用性”指標,這個指標將包含新的標準,如產品可靠性和耐用性。
該立法的報告人、法國國會議員薇諾妮卡·里昂頓說:“我們希望限制世界自然資源的消耗。這件事人人有責。我們的目標是改善維修市場,我希望這個指標體係可以讓消費者更加重視生態危機。”
該評級體係為全球首例,也為其他國家的效仿奠定了基礎。人們期望,法國的這個體係可以鼓勵各個公司積極提高產品的可維修性。活動家認為,這些措施將使得更多個人,以及第三方(如維修店)開展維修工作,這或許可以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維修意識。
iFixit Europe是一家為產品評估可維修得分的私人公司。該公司的維修政策工程師馬丁·德普瑞說:“電子產品行業不是非常重視產品的可維修性。但是法國通過這個法律也讓消費者參與其中。這是一個非常平衡的解決方案,我認為這可以在公司之間創造更多競爭。所有國家都應該效仿起來。”
初步研究顯示,維修的增加可以帶來顯著的影響。歐洲環保公民組織網絡——歐洲環境署,進行的分析發現,如果將歐盟區所有的洗衣機、筆記本電腦、吸塵器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壽命延長一年,那麼到2030年,每年可以減排400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每年減少200萬輛汽車上路。
但是,活動家表示,法國的“可維修”等級指標存在一個嚴重缺陷:製造商將自行評定等級,而不是由獨立機構來評估。
歐洲環境署的產品與循環經濟政策官員讓-皮埃爾·施魏策爾說:“如果製造商可以自己給自己的產品評分,這顯然存在偏袒的風險。不過,這也是第一個全國性的可維修等級標籤,說明維修這件事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不是反對機械化和自動化,我們只是需要重新思考我們使用技術的方式。”
施魏策爾認為,最近的一些政策進展也反映出對消費者的“維修權”的支持。2019年12月,歐盟通過了首個針對白色家電(冰箱、洗衣機、照明設備和顯示器等)的生態設計要求。緊接著,歐盟又發布了《綠色協議》和新的《循環經濟行動計劃》,明確探索“維修權”。自此之後,歐盟委員會啟動了諮詢程序,以研究其他更多產品,比如紡織品、家具還有電池等。最近,在十一月,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報告,同意制定更嚴格的“維修權”規定。
國家級的方案也在穩步推進。在奧地利,政府將某些維修的增值稅率減半至10%。許多國家也開始實行一個“代金券”系統,為維修提供至多100歐元的代金券。在匈牙利,政府將某些設備的保修期延長至三年。在更遙遠的澳大利亞,政府已經發布了一份關於“維修權”的報告,其調查結果將於2月份發布。美國的部分州在十多年前便已經提出了維修權,但大多數是針對車輛的維修權。
維修權運動是由15個歐洲國家的40個組織組成的聯盟。該聯盟的成員蔻依·米克拉查克表示,這些進展將促使製造商當前的經營方式和生產方式發生顯著變化。她說,許多無線入耳式耳機根本無法拆卸或維修。電池耗儘後,這些耳機只能丟棄。攝像頭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以維修。
米克拉查克說,軟件更新也是這種可維修性的一部分。製造商也需要維護舊款設備。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2019年,揚聲器製造商Sonos因為一個軟件功能使得舊設備無法使用,而受到輿論指責。蘋果也因為“計劃報廢”——有意降低舊款iPhone的計算能力,而引發爭議。
代表亞馬遜、蘋果和谷歌等公司的數字技術行業機構DigitalEurope拒絕就此發表評論。但是,一名發言人提到了DigitalEurope的一份立場文件。這份文件指出其“成員在環境保護方面向來保持領先”,文件還表示該機構“也強調有必要確保維修要求的平衡”。
文件稱,任何維修權規定必須“適當、可行、划算且尊重商業機密”。文件還稱“製造商應繼續通過經認證的技術合作夥伴網絡,來選擇專業維修服務”。文件指出,出於品質、業務、安全性和環保等考慮,這些技術合作夥伴比第三方維修機構更合適。
米克拉查克說:“這都是鬼話連篇。你有什麼理由認為,第三方維修就會導致產品損壞呢?如果競爭公司真的想窺探對方設備的內部秘密,他們也完全不需要勞煩第三方維修機構。這些限制只會使得設備維修變得更加困難,維修價格也更高。”
但是,在巴黎的草根咖啡館裡,維修的場面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房間裡,人們相談甚歡,空氣中瀰漫著新鮮甜點的香味和工具的清脆敲擊聲。大約十幾台維修台,沒有一台是空著的。
卡羅琳是當地居民,她手裡拿著一張製造商表格,上面寫著她的那台有著20年曆史的縫紉機已經無法維修。“他們說,這台機器修不了了。但是在這裡,我們幾分鐘就發現了故障原因。有些事情,只有自己動手,才是最可靠的。”(勻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