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熱評:差評壓榨背後,“惡了的”是騎手還是平台?
“差評給我取消掉!三分鐘解決不了,我就……”近日,上海一女子因點外賣給了差評,遭到餓了麼騎手上門威脅、恐嚇,還被勒索了200元“賠償”。該騎手現已被處以十日行政拘留。此事件迅速沖上熱搜,“差評”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刺痛人們神經的,看似是騎手和消費者之間的糾紛,從某種角度看也實則暴露了平台監管缺位,長期對騎手的差評壓榨!
事實上,遇到態度好、速度快的騎手,人們往往會報以五星好評;大風大雨天裡,也能夠理解騎手不易,願意多等一會兒並道聲辛苦……可花了錢卻得不到好的服務體驗,甚至被恐嚇辱罵,打個差評同樣是消費者應有的權利。
有差評了,平臺本該及時處理、耐心解決。可現實卻是:一邊收著顧客的配送費,一邊拿差評對騎手處以高額罰款,遇上事兒就當起甩手掌櫃!為了賺錢,不停地給騎手施加壓力,而當他們與顧客產生糾紛,又與他們撇開關係,便宜怎麼都讓你賺了?
差評壓榨,貌似提升服務,實則推責攬利,結果是監管上失職,安全上失分,與客戶的關係失和。
大平台有大流量,更要有大擔當。騎手上崗前,是否對其進行全方位的職業教育培訓?一旦有了差評糾紛,責任怎麼劃分?動輒幾百元的罰款標準合理嗎?有沒有暢通騎手、商家、消費者三方溝通的渠道?有沒有及時介入並跟進處理結果?如何保證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這些問號必須用真誠回應拉直!
騎手疲於奔命,顧客有苦難言,當所有負面情緒都積聚在騎手和消費者身上,平台卻躲在幕後漁翁得利。真想問問:“惡了的”,到底是騎手還是平台?
新華社記者王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