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驚嚇沒有驚喜盲盒清庫存被點名
開福袋、拆盲盒,原本想在歲末給自己一個“驚喜”,不料開箱之後卻發現是商家滿滿的“套路”。除玩具外,餐飲、美妝、文具、圖書等諸多消費領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風”。近日,中消協針對盲盒市場發布了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認清風險,理性消費,勿盲目跟風。
福袋、悶包開箱頻遇“翻車”
不確定性助長非理性消費
在2020年年末,各路視頻博主就興起了一股“福袋”開箱風。某咖啡連鎖品牌的福袋外包裝是一個軟糯的小熊手袋,售價358元,據稱能開出價值500元的東西。不過,有不少博主“翻車”了:一款略顯滑稽的背心就頻繁出現,看大小“疑似”為寵物衣服;還有博主拆出了看起來舊舊的、已有磨損的杯子玩具底座,以及“只能裝一口水”的84毫升的馬克杯,連呼“就這?”“踩雷”。
類似的還有某知名卡通IP的周邊玩具悶包,幾百元的價格據稱能開出超過1000元的玩具。不少博主開箱後表示,看玩具的標籤價格還是合適的,但款式經常出現冷門動畫中的配角,有些熱門角色玩具在配色方面卻不盡如人意,拆到最後略感失望:“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
一些有“中獎”性質的盲盒看起來就更“坑”了。某手機平台為了宣傳推廣推出的9.9元、19.9元的盲盒,號稱最高能開出iPhone 12手機,有網友直接買100個開箱,開出的絕大多數是耳機、U盤、手包等與盲盒售價基本相符的“小玩意”。因為重複率太高,並且沒有什麼用途,最後還得掛上二手交易平台出售再“回血”。
據了解,盲盒經營者營銷手段眾多,有的是通過與明星、綜藝節目、網紅主播等合作,不停地“刷存在感”;有的是通過玩家分享、討論、交換等方式,喚起消費者的收藏心理和炫耀心理,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還有的打造“系列”概念,並設置一個最難獲得的“隱藏款”等進行飢餓營銷,抽中概率大都為“百里挑一”。
諸如此類的營銷手段,促使很多消費者醉心於享受拆盲盒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與驚喜感,引發消費者衝動購買,助長了非理性消費行為。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由於他們好奇心強、喜歡攀比、消費觀念尚不健全,十分容易對盲盒“上癮”,有的甚至為了抽中“隱藏款”而直接“端箱”。
警示商家不得誇大宣傳
提醒消費者防範“套路”
盲盒與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強的信息不對稱性,消費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廣告宣傳來選購,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誇大商品價值、虛構中獎概率、顏色款式不符等虛假宣傳所誤導。
中消協認為,當前有的經營者產品本身並沒有過硬的競爭力,只想著蹭盲盒的營銷熱度;有的經營者將盲盒當作是“清庫存”的工具,贏得了眼前的利益卻丟掉了長遠的口碑。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市場上存在的亂象,中消協指出,盲盒經營者要切實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必須承擔法定的質量擔保責任,也應確保商品質量信息真實,保障消費者知情選擇。
儘管盲盒銷售中關於產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關係產品質量和服務的信息,如產地、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使用存儲條件、安全警示、價格、“三包”等均應當充分告知,保證真實全面,不得作出虛假、誇大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讓盲盒內在物品的商品價值、出現概率、分佈方式等關鍵信息真實透明,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確保消費者知情選擇。
此外,盲盒營銷應適度,不可過度營銷消費者的獵奇心理誤導消費者衝動消費。中消協也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有風險防範意識,保持理性的消費理念,適度消費,勿盲目跟風。消費者要認識到盲盒具有不確定性的本質,認清並防範商家過度營銷的套路,並保留購物票據等相關憑證,權益受損應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