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甲醛超標、涉嫌賭博:風暴中的泡泡瑪特未來待拆解
上市不到一個月,泡泡瑪特正在經歷從“盲盒第一股”的光環到“騙騙瑪特”的輿論風口,“二次銷售”事情發生後,泡泡瑪特能否一如既往贏得年輕人的喜歡?聖誕節前後,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布一則視頻爆料稱,自己在濟南萬象城泡泡瑪特購買的3個盲盒,回家後發現封口處有黃色膠水,其中一隻盒子裡面的卡片還有摺痕,疑似拆封後二次銷售。
原標題:抄襲、甲醛超標、涉嫌賭博,上市後連拆幾個“盲盒” ,風暴中的泡泡瑪特未來待拆解
文/蘭爍
視頻顯示,該網友回到門店,發現店內擺放的其他盲盒也存在類似情況。
後經泡泡瑪特門店監控確認,萬象城內5名員工存在違規操作,自行拆開11個盲盒後選擇想要的款式結賬,其他的則留在貨架上。目前公司方面已與涉事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關係,並將涉及商品全部收回處理。“泡泡瑪特承認二次銷售”的話題也因此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評論:“這不是騙騙瑪特嗎?”
(來源:網絡)
泡泡瑪特的憂慮不止於此。12月28日,新華社發文指出,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盲盒經濟飽受爭議之餘,泡泡瑪特涉嫌IP抄襲、產品甲醛超標等問題也再度引發討論。這一系列“炸彈”,讓剛剛步入資本市場的泡泡瑪特嚐到挑戰的滋味。甚至有評論指出,泡泡瑪特目前存在估值泡沫化的傾向。
截至12月30日發稿時,泡泡瑪特(09992.HK)報價81.9港元/股,漲4.87%,總市值1148.19億港元。此前12月28日,泡泡瑪特開盤大跌10.5%,盤中一度跌16.42%,截至收盤跌9.92%,市值一日內蒸發120億港元。
“私自拆盒”動機何在
對於“二次銷售”的問題,泡泡瑪特當日在回應消費者時表示,將開始對各地門店巡視並加強監管,但目前並沒有在微博、公眾號等平台進行相關解釋。12月29日,記者致電泡泡瑪特,接電話的是一位自稱財務的工作人員,其表示“平時不太關注新聞,不了解這個事,而且我不負責這塊,你找錯人了”,隨後便掛掉電話。
從盲盒的銷售模式出發,這種“盲抽”、“限量”的方式正是消費者的樂趣所在,而一旦被“私自拆盒”、“二次銷售”,就意味著隨機性被破壞,同時也影響到了產品的供需。員工拆盒僅僅是為了選擇自己喜歡的款式,抑或“另有隱情”?
12月29日,廣東卓建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及文創業務的專業律師丁濤告訴記者,基於其本身的銷售模式判斷,如果擅自“拆盒取走稀缺款產品進行二次銷售”可以認為是一種徇私舞弊的行為,破壞了盲盒銷售的遊戲規則,尤其是對於內部員工而言,其更清楚每一批次的貨號及產品類型,擅自拆盒很可能從中非法牟利。
“從法律角度而言,二次銷售屬於消費欺詐。”丁濤指出,消費者在遇到這類情況時,可以對商家進行投訴,並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其進行懲罰性賠償。
此外,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員工拆盒,不排除與黃牛’勾結’的可能性,黃牛本身不是盲盒愛好者,純粹只是為了賺取暴利。”
黃牛即俗稱的“票販子”,通常以高價轉賣各種火熱商品獲利。該人士向記者透露,黃牛們通過與泡泡瑪特線下門店工作人員“協商”,在上市之前就將限量發售的盲盒搶購一空,再以高價售賣給消費者,從中賺取幾倍甚至幾十倍於原價的利潤。“理論上,每個人只能購買一個限量款,但黃牛的介入使得貨源集中,消費者肯定不滿。”
90後男生許源專門從事泡泡瑪特盲盒玩具的經營,目前他手頭的產品大部分掛在國內某二手交易平台,“產品都是從門店購買,我會隔三差五去店裡’淘貨’ ”,許源說道。
從其主頁上線的超170款寶貝中可以看到,這裡囊括了各種系列的隱藏款,如Molly花童、Dimoo童話、HelloKitty明星派對以及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等,售價一般在318元~388元不等,而泡泡瑪特最火的“SP密林古堡”整盒套裝則賣到最高12000元。12月29日當天,許源剛剛上線了6款“新品”,價格都在300元以上。
來源:二手平台截圖
當問及以何種價格從店裡購買這些隱藏款時,許源稱都是正常售價,但會“早早去排隊”。而對於買盲盒之前是否會與店員“協商”留下限量款,許源表示“沒有的事,我們都是買了很多拆到隱藏才掛出去賣”。記者註意到,雖然打著“隱藏款”的名義,但不少買家收到貨時表示沒有開到隱藏,“但是也很滿足”。
“盲盒熱”引發賭博心理
記者此前曾實地探訪位於廣州天環和麗影廣場的兩家泡泡瑪特門店,當時正值週末,顧客絡繹不絕,有陪著孩子過來的父母、更多的是愛逛街的年輕人。
有消費者向記者表示“基本上不可能在店裡開到隱藏”,大部分顧客則稱“拆盒本身就很快樂”,其中一名男生告訴記者,每一兩週會逛一次店,現在家裡有三十多個,“不算多”。
據了解,泡泡瑪特的一套盲盒一般由12個“普通款”和1個“隱藏款”組成,獲得隱藏款的概率極低,這也是為什麼這類“稀缺物”能夠在二手平台炒出高價的原因。記者註意到,大部分盲盒產品單價59元,但其隱藏款的價格通常會上漲10倍~20倍甚至更高。
“開到隱藏款”的心情,就如買彩票一樣令人著迷,實際上很多消費者的確把盲盒隱藏款視為彩票。
“入坑”兩年多、今年21歲的思思向記者展示了家裡的“藏盒櫃”,粗略計算大約在60~80個左右,“有幾個隱藏是花高價買來的,也會私下交易一些店裡買不到的聯名款”。據思思透露,她從小就喜歡手辦玩具,花在泡泡瑪特上的消費應該在一萬塊左右,“看到這些’娃’很滿足,價格也還能接受”。
根據天貓在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手辦超過潮鞋和電競成為“95”後熱度最高的愛好之一,過去一年在國內知名電商平台上,大約20萬消費者在盲盒上的花費超過2萬元人民幣。而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的盲盒市場市值已經超過25億,2014年~20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5.6%。
毫無疑問,盲盒正在催生新一輪的消費熱,但同時也帶來諸多隱憂。12月28日,新華社發文指出,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新華社還提到,專家建議,家長和老師應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費觀,避免誤入消費圈套。同時,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有數據顯示,18-34歲的用戶在潮流玩具消費者中佔比高達78%,且以女性為主。目前泡泡瑪特已經成為國內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對其而言,盲盒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又在何種程度上激發了消費者的“賭博”心理?
12月29日,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記者分析稱,盲盒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有博彩的成分,主要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好奇心,但是從玩具市場的現狀來看,這種營銷模式其實很常規,許多海外公司也會採用。
同日,江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導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譚浩俊告訴記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好奇心之外,泡泡瑪特採用“抽採”的方式,實際上是在利用消費者的“好賭”心理,本質上已經發生了變化。“如果按照這個模式走下去,企業的路子就會走偏。”
譚浩俊指出,利用賭博心理進行營銷、追逐利潤,對於企業來說是不可取的做法。按照抽採模式來提高營業額,這已經超出市值高估的範圍,而完全是“估值泡沫化”了。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已經給資本市場敲了一記警鐘,企業發展應該一步一個腳印,遵循節奏、遵循方式。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潮玩市場人士分析稱,很多人說泡泡瑪特的核心競爭力是IP、是盲盒概念和Z世代的追捧,其實都不是,其底層邏輯是賭博。
“賭博是一件以較小錢的投入,通過一定概率獲得極大回報的事情,幾千年前就存在,對人類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從打開包裝前的巨大不確定性,到產品本身的稀缺概率,拆開之後的興奮體驗,這些都構成要素。”該人士表示。
盲盒銷售模式在法律層面也有值得深思之處。前述律師丁濤告訴記者,泡泡瑪特的模式其實處於法律灰色地帶,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於有獎銷售的限制條款以及可能涉嫌變相賭博。
“泡泡瑪特此前已經承認’二次銷售’,那麼不排除裡面有爆款產品價格較高的情況,這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金額不得超過五萬元的限制規則。”丁濤表示。
此外,丁濤認為泡泡瑪特的模式和流行於日本的盲盒模式以及打柏青(注:“柏青哥”字面上的意思是“彈珠”,為賭博彈珠機,在國內明文禁止。)非常類似,可能認定為一種變相賭博。
“其界限在於設備是否具備退幣、退分、退鋼珠等賭博功能,並以現金、有價證券等貴重款物作為獎品,或者以回購獎品方式給予他人現金、有價證券等貴重款物。如果存在前述情況,那麼大概率可以被認定為是一種變相賭博行為,但是也不能簡單說不存在前述情形就不是賭博,具體還需要細緻考察認定。”
在江瀚看來,“盲盒經濟是否在打法律擦邊球”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理由來判斷。“但泡泡瑪特本身有值得看好的地方,只是業務上需要更加規範。”丁濤則指出,法律目前滯後於盲盒這個新興產物,因此所有的監管處罰細則還有賴於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以及相關市場監管部門聯合起來共同完善。
IP爭議、品控危機
成立10年以來,泡泡瑪特一直將IP視為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泡泡瑪特共簽約25名潮流藝術家,運營近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及56個非獨家IP。
正心谷資本消費合夥人葉春燕曾分析稱,泡泡瑪特的優勢在於不光形成了從IP孵化、設計、生產到線上線下銷售的商業閉環,同時還形成了一個開放鏈接的系統,基本上所有的頂級國內外IP都能用泡泡瑪特模式生產一遍,而後者將成為這些IP的新變現方式。
但就在去年,泡泡瑪特被曝出涉嫌IP抄襲,閉環的源頭出現了“裂縫”。
記者了解到,當時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透露,泡泡瑪特的AYLA動物時裝系列與深圳紅社動漫玩具DollChateau在2017發布的席桑、翠絲特等娃娃十分相似,矛頭直指泡泡瑪特設計師“抄襲”。
丁濤告訴記者,兩家公司的作品某種程度上可能存在相似的地方,泡泡瑪特發布的作品大量可識別元素與他人作品相似,並且是同一組作品中大量存在與對方另一組作品相同或相似的元素。“這種情況很難用創作上的巧合來解釋,但是否認定為抄襲,著作權法有明確的接觸和實質性相似兩個角度判斷,如果提交司法機關,那麼取決於雙方的證據以及泡泡瑪特能否從合理的層面解釋這種相似度,否則其將大概率被判定為侵權。”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現象“很常見”,但同時也很難界定。記者了解到,同為國內設計師潮玩品牌的MTFU日前通過官方微博稱,一名叫“CC”的用戶侵權公司作品,將其翻模上色後進行銷售,公司已經聯繫各大被侵權的設計師、工作室以及法務進行維權。
(來源:微博截圖)
除IP爭議外,記者從不少消費者處了解到,泡泡瑪特的產品疑似甲醛超標。
“我買了大概十幾個,全部放在房間臥室,第二天早上起來開始感到莫名頭暈”,今年剛“入坑”的25歲女孩曉禹告訴記者,“開始還以為是自己沒有休息好,後來又買了一個新盒子拿回家,才發現一股刺鼻的味道撲面而來。”
隨後幾天,曉禹把臥室裡的盲盒都搬到客廳,白天盡量開窗通風。“後來就沒有頭暈的症狀了,為了健康還是多注意。”當問及有沒有就質量問題跟客服溝通過時,曉禹表示,“懶得去問了,連裝修材料都(甲醛)超標,這麼小的玩具問題客服又能說什麼呢?”
(來源:微博截圖)
文娜也是每天和盲盒“共處一室”,根據她向記者展示的圖片,家裡的盲盒目前已經超過100個,全部整齊排列在玻璃櫃裡面。“之前聽說甲醛超標我都不信,後來看很多人說頭暈,感覺也有點慌,但臥室就那麼小也沒地兒放,只能收起來了。”
記者從B站獲悉,一位名為“加力Yue”的up主曾用甲醛試紙對泡泡瑪特的盲盒做過對照檢測,一組放在通風處,一組放在櫃子中。檢測結果顯示:兩組都有輕度污染,通風處的盲盒檢測為淡黃色(數值0.1),置於櫃子中的則檢測為綠色(數值0.2)。(注:顏色越趨向綠、藍,則污染程度越重。)
來源:B站視頻截圖
丁濤告訴記者,如果真的存在甲醛超標的事實,作為生產者和銷售者需要承擔責任。
“目前市面上的玩具存在質量瑕疵遠不止泡泡瑪特一家,但實際受罰或實際被判處承擔民事責任或構成刑事犯罪的生產企業少之又少,根源在於損害結果與甲醛是否超標在法律層面的因果關係較難判定。
另一方面,生產銷售危害產品從刑法角度判斷屬於結果犯,不僅要求行為人有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行為,而且還必須造成嚴重後果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損害,則很難從刑法角度進行追責。”丁濤表示。
(注:應採訪對像要求,許源、曉禹、文娜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