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中國郵政菜鳥裹裹再擴寄件版圖
主打寄件服務的菜鳥裹裹與中國郵政聯手了。12月29日,菜鳥裹裹宣布,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達成戰略合作,共建5萬個寄件點,打造寄快遞便民網絡。據了解,目前雙方已合作2萬多個站點,覆蓋29個省份、326個城市。流量與網點資源互換,成為兩者合作的緣起。
與“國家隊”牽手,意味著菜鳥裹裹將進一步擴大寄件版圖。與此同時,順豐在寄件賽道中也不遺餘力加速佈局。儘管企業各自有難題待解,但卻呈現出一致的商業邏輯:在行業營收承壓的當下,資源共享或將成為2021年的破局思路。
延展下沉網絡
在中國郵政建內大街郵電局現場,北京商報記者看到,大廳內已經擺放了2台菜鳥裹裹的自助寄件櫃,同時還開設了人工寄件窗口。據菜鳥裹裹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寄件櫃主要提供淘寶退換貨服務,如寄服裝等小件。消費者在完成掃碼、填寫信息等流程後可以使用快遞袋自行包裝。由於寄件櫃的空間限制,大件物品則需要通過人工窗口進行寄出。“寄件櫃無法自動掃描寄件物品的內容,因此為了防止寄出違禁品,快遞員會定時將快遞拿出進行安檢。”他說。
對於為何選擇在中國郵政投放寄件服務,該工作人員表示,例如在北京,中國郵政的很多網點位於城市的中心位置,能實現全區域覆蓋,大廳面積和人群觸達都較為符合菜鳥裹裹的寄件場景,不過,在鄉鎮市場,消費者對使用自動寄件櫃的消費習慣還需要培育。
對於中國郵政來說,菜鳥裹裹超2億的用戶流量以及淘寶退換貨的高頻寄件需求能為網點再添營收,集聚更多客流。而菜鳥裹裹看重的則是中國郵政網點的資源和覆蓋率。據中國郵政12月2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郵政的郵政網點數量超過5.4萬個,郵儲銀行營業網點近4萬個,投遞服務點4.3萬處。鄉鎮網點覆蓋率和鄉村直接通郵率為100%。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9月底,郵儲銀行服務的個人客戶數量已超6億戶。
在此次合作中,菜鳥裹裹表示,未來一年將和中國郵政聯手,讓寄件點覆蓋更多城市社區,尤其會在中西部地區、鄉鎮區域加大密度,新增超過3萬個寄件點。
爭奪快遞觸點
當菜鳥裹裹不斷延展寄件觸點的同時,順豐也在不遺餘力地落點和佈局。今年7月,順豐旗下末端服務平台“驛收發”宣布品牌升級。資料顯示,“驛收發”的運營主體為深圳驛加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5月。
北京商報記者在“驛收發”小程序上看到,其不僅提供寄件服務,還擁有代收功能,末端對接的站點既包括便民超市、便利店,也有照相館、彩票站、五金店等。據平台一位業務運營人員介紹,站點只需要具備一定場地,對快遞業務有所了解就能免費入駐,此外平台還會針對業務量達到一定標準的站點進行每月的現金獎勵。可見,“驛收發”正以低門檻和補貼加速圈地。
一位正在使用“驛收發”的菜鳥驛站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驛站只使用了“驛收發”的代收服務,順豐件代收為0.6元/件,比通達企業高出0.2元,但業務量較少,每日平均能代收20件以上。
和順豐在線下廣撒網不同,菜鳥裹裹選擇的寄件觸點更聚焦於快遞驛站,或是具有固定寄件需求的場景如辦公樓等。相較之下,前者能在短期將業務快速鋪開,卻不得不面臨客流和業務量分散、服務專業度參差不齊等問題。而後者雖有淘寶系寄件流量和快遞服務基礎為依托,卻也需解決與快遞企業、快遞員等角色的利益分配,來回答快遞企業對“搶飯碗”的顧慮。
從數據來看,菜鳥裹裹正向更多快遞網點滲透。在申通東營公司,快遞取件員平均月度增收達到了3000元。以申通來說,截至12月底有近2000個網點接入了菜鳥裹裹業務。而據2019年申通的財報,其獨立網點為3500餘家,意味著接入的網點已經超過半數。
然而,部分快遞從業人士對菜鳥裹裹仍保留微詞。一位資深快遞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菜鳥裹裹更傾向於選擇加盟制快遞企業的優質網點,加上寄件的利潤空間高於派件,網點老闆和快遞員也是以利潤導向為原則,因此企業不可能不擔心菜鳥裹裹對末端網點資源的掌控,但總部對此又無可奈何。
抱團取暖成趨勢
在商業世界,合作與博弈似乎總是相輔相成的。而營收對於快遞行業來說,成為越來越現實的命題。北京商報記者在梳理國家郵政局數據時發現,9-11月,儘管快遞業務量由每月80.9億件增至97.3億件,業務收入從824.3億元攀升至959.4億元,但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卻從9月的27%下跌至11月的20.4%。
行業的營收能力正在進一步吃緊。一位快遞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快遞需求很旺盛,但行業價格戰打得太激烈,增量不增收的壓力仍然很大,明年可能會更困難,而這也會加劇影響末端服務的穩定性。
面對外部經濟環境和市場競爭,企業間的抱團取暖或將成為2021年的趨勢。12月22日,德邦與韻達簽訂補充協議。內容顯示,韻達將向德邦開放末端網點如韻達快遞超市的系統接口,結合渠道覆蓋需求將末端網點進行互通。
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菜鳥裹裹與中國郵政的合作提供了一個思路,即快遞資源可以考慮與擁有末端網絡體系的企業例如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保險公司或是加油站等進行聯合,共同把蛋糕做大。而快遞企業不僅可以在下沉中緩解末端營業壓力,又能集中分散的客流資源。這樣的合作對各自的業務都是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