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缺貨,卻讓手機渠道商賺翻了:想賺錢,就得囤華為
發完當天的貨後,華強北手機批發商戴立和往常一樣發了一條朋友圈:“已下班啦,需要的聯繫,明天發早班。可自助下單,在線會優先回复。”同時,他還配上了當天的手機報價單圖片。根據戴立提供的報價單,華為保時捷(Mate40 RS)256GB黑色售價13700元,比官網售價高1701元,同款手機512GB售價則比官網價高出2301元。
而與前一天相比,Mate40 RS 256GB的價格降了50元。
戴立也說不好這款手機哪天價格貴一點,哪天會便宜一點,因為它“一天一個價”,昨天這款還有白色的,今天白色的就沒貨了。
過去七、八年,戴立一直在華強北批發手機及周邊產品。他在華強北獲取過財富,也感受過市場帶來的落差。
對於2020年的華為手機,渠道商戴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貨少價高、量縮利漲、超預期”。
“(賣別的手機)不賺錢就囤華為,沒錯的,雖然貨源少,但折合下來每台毛利都比往年高。”戴立說。
今年受芯片問題影響,華為的不少產品都處於缺貨狀態,高端手機表現尤為明顯。
所以,戴立不是孤例。對於今年大部分手機渠道商來說,其它品牌帶來的利潤微乎其微,但華為手機卻因缺貨給他們帶來了翻倍甚至更高的利潤。
長期從事通信行業教育培訓的長穩商學院院長王長穩認為,“因為缺貨,(華為)手機要么原價銷售,要么溢價銷售,所以單機的毛利反而提升了。”
即便2020魔幻異常,“戴立們”卻因華為迎來了生意上的高光時刻。
搶貨
戴立提供的報價單上,最顯眼的位置寫著這樣一句話:“市面上均已提前激活,介意者勿擾。”
正常情況下,終端零售商、批發商待售的手機均處於未激活狀態。根據華為的考核機制,一家渠道商銷售情況越好,能拿到的貨越多。為了在缺貨狀態下分得更多的貨,一些渠道商提前將待售的手機激活。
緊張氛圍是從今年8月初開始的。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公開提到,華為芯片沒辦法生產了,處境很困難。
那時,江軍就預感到華為手機一定會漲價。
在通訊行業摸爬滾打了20年的江軍相信自己的判斷。
沒過多久,華為手機貨源真的緊張起來。缺貨的表現簡單粗暴:從Top368、Top1000到Top1500,每個級別的經銷商分到的貨都變少了。
“很明顯,貨源一個月比一個月緊張,現在我們一周大概只能分到70-80台機子,Top1500能分到的就比我們更少了。”山東一位Top1000的華為手機經銷商狄文說。
根據銷量等因素考量,華為將經銷商客戶進行金字塔層級的劃分,總體上分為Top368、Top1000、Top1500。Top368還會分為NKA客戶、金種子客戶、以及Top 364客戶等。Top1000客戶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市區。Top1500(Top1000除外)客戶主要集中在縣城。
華為給經銷商分貨,是根據級別、實際銷量、庫存等綜合因素進行評判。在級別已定的情況下,經銷商想要分到更多的貨,就必須有更好的銷售紀錄。
“搶貨”成為經銷商江軍抓住這波“華為行情”的第一戰略。
而讓存貨全部變成銷量,是能多分到貨的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給原來處於未激活狀態的手機插上卡SIM卡,按照程序激活,這台手機在華為的後台系統就會顯示處於已銷售狀態。
“這樣做的人不少,都是為了多分點貨,有貨就有錢。”江軍說,華為的中高端機只要有貨就不存在賣不出去的情況。而對於渠道商來說,高端機不僅利潤更高,且能增強消費者的忠誠度。
爆賺的年份
焦慮——吃驚——得意,山東一位華為、榮耀手機品牌批發商鐘強今年經歷了這樣的情緒過山車,但他的生意卻異於往常地“穩”。
2月份,因疫情被迫在家,每天都發愁庫存時,鐘強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年能成為他最近5年來利潤最好的一年。
去年,鐘強公司的手機銷售量是20萬台,今年他預計這個數字會下滑至8萬台。
但這絲毫不影響他賺錢。“我們今年的毛利是往年的2倍多,近3倍。今年這種行情,如果還虧錢的話,生意就不要做了。”
與江軍等終端零售商不同,批發商鐘強“玩的就是流水”,他需要的是貨品快速周轉。貨品流通越快意味著賺錢越多。
通常鐘強從廠家拿到貨後,部分商品分銷給縣、鄉、鎮等市場的零售渠道,部分供給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的商家。
不僅在批發端,零售端的渠道商也感受到了毛利上漲帶來的喜悅。
“整體利潤我們基本上和去年持平,但分品牌來說,華為的利潤提升了十七八個點。”經銷商狄文提到,他兼顧華為、OV、小米等多個品牌的手機產品,華為手機佔其業務的70%。
位於山西省中部城市的一個手機綜合賣場裡,下午三點左右,劉春剛剛制定完明年的規劃後繞著賣場走了兩圈。當天他的手機賣場又在做促銷活動,這個生意人想通過這種方式在2020年的最後關頭再沖一下業績。
劉春未提及其公司的利潤增長數字,但給出了每台手機的毛利:“華為的毛利一直挺好的,今年每個月追下來我們每台的毛利大概在400元左右。”
據全天候科技了解,終端零售商華為手機毛利上漲的原因在於,貨源緊缺後給消費者的讓利減少,而批發商毛利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溢價銷售且量大。
“在批發市場上,不同的機型,溢價也不同。以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為例,溢價區間為500元-1000元,而保時捷這種高端機溢價能達到3000元。”經銷商狄文說。
從華為手機轉向“手機+”
儘管今年在華為手機上賺到了錢,但渠道商們對於明年的情況卻不那麼樂觀,紛紛開始尋找下一個盈利點。
余承東公開宣布華為缺芯的消息一周後,經銷商江軍就召集公司中高層開了緊急內部會議,會議主題是在華為手機供貨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公司該如何運營,又該如何調整?
最終,大家達成一致:重點佈局華為融合產品,包括電視、電腦、智能穿戴等。
在這一點上,經銷商狄文、劉春、鐘強與江軍不約而同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華為的品牌影響力還是很大的,除了手機,其它板塊我們也在佈局”狄文稱,他們打算明年主推華為智慧屏,要把華為融合產品的佔比提升到20%。
不過,渠道商對華為這些生態鏈產品的評價也呈現兩極分化。比如前述提到的批發商鐘強就表示,“生態鏈產品賣的不行。”
總體來看,渠道商的選擇是緊跟著華為的步伐的。
今年,華為加大了融合產品上的力度。除了華為手機,還主推筆記本MateBook、平板電腦MatePad、手錶、手環和無線耳機等。
在經銷商進貨時,華為將手機和融合產品捆綁搭配,鼓勵他們進行連帶推銷。這種方式也為華為帶來了更多的收入。
長穩商學院院長王長穩認為,“從渠道端來說,2020年、2021年是傳統線下零售端洗牌的階段,原來單一靠手機盈利的模式已經過時了,正在走向的是手機加運營商加周邊產品的融合模式。”
這個轉型過程中,華為成為最大的推動力,加快了渠道商從單一手機盈利模式向“手機+”的融合模式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華為已開始實施1+8+N生態鏈戰略。其中,“1個太陽”指手機,“8個行星”指平板、TV、音響、眼鏡、手錶、車機、耳機、PC,“N個衛星”指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智能出行等業務。
從一些第三方數據看,華為目前已經在多個細分的硬件產品市場取得不錯的成績。
Counterpoint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按出貨收入計,蘋果、Garmin(佳明)和華為智能手錶合計市場份額達到了近70%,華為佔比8.3%,位居第三。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數據,2020 年上半年,在中國無線耳機設備市場,華為的市場份額為10.1%,排名第二,僅次於蘋果。
筆記本方面,今年8月,余承東在一個會議上公開提到,華為在中國筆記本市場的佔有率提升到16.9%,排名第二。
尋找替代品牌
儘管對華為解決芯片供應充滿信心,但渠道商們還是在做兩手準備:開始尋找可替代華為的品牌。
這在華為手機佔比份額大的渠道商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他們希望通過尋找可以替代的品牌把風險分散出去。
明年能不能靠華為持續賺錢?經銷商鐘強態度悲觀。他認為,如果華為持續半年缺貨,消費者肯定會轉向其它品牌,所以,作為生意人,他不想只押寶華為。
一加、小米成為鍾強的選擇。“從剛剛開始的銷售來看,銷量還可以,利潤空間也不錯。”
多位渠道商向全天候科技表示,為了爭奪更多線下渠道,小米專門找他們溝通,希望通過補貼等條件讓渠道商們多向小米的產品傾斜。
“華為缺貨以後,我們店銷量提升最快的品牌是小米,今年的銷量大概同比提高20%-30%。”經銷商江軍透露,在他們店裡,小米是國產中高端手機裡最有希望替代華為的品牌。
往年,小米堅持極致性價比,讓利給消費者,造成渠道的利潤太薄,線下渠道不願意賣小米,但現在,小米正在努力打破僵局。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小米手機的銷量在國內市場出現下滑。但最新數據顯示,小米品牌在國內銷量正在快速回升,其股價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Canalys發布的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8300萬台,較上季度下滑8%,較去年下降15%,名列前茅的廠商中,華為、vivo、OPPO出貨量均有所下滑,但小米成為唯一增長的廠商,出貨量達到1050萬台,同比增長19%。
也有希望通過三星填補中高端手機的渠道商。
兩個月前,在辭退三星渠道商的身份三年後,經銷商江軍重新申請了三星的經銷權。三星新發布的高端折疊屏手機成為他再次申請的動力。
但這一次,合作沒那麼容易。“我們已經溝通兩個月了,他們現在放權很少,一是申請的人多。二是他們對市場把控變嚴格了,他要考慮放開申請後怎麼維護原來經銷商的權益。三是他對申請者的資質審核比較嚴格,要考察你的影響力。”江軍說。
同時,榮耀成為與華為攜手同行的手機渠道商們共同的期待。
“榮耀自己定的(2021年)目標是出貨量達到今年的2-3倍,雖然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我還是打算跟著榮耀走一走。”鐘強說。
隨後,全天候科技向榮耀相關人士求證,該人士表示對上述目標並不知情,“不予置評”。
根據往年的經驗,年前一個月,手機渠道商會準備好充足的資金為春節備貨。今年,面對不確定性,他們決定保守一點。
鐘強的打算是,今年備貨量達到去年40%就足夠了。“現在物流也方便,沒有貨可以隨時協調調,市場需要什麼我就賣什麼。”
雖然是多個品牌的經銷商,江軍、劉春、狄文幾位目前都選擇保守、觀望的策略。對於明年的市場行情,他們心裡都沒有底。
“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我經歷過一些品牌的輝煌,也見證過一些品牌的消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總有品牌正在起來。”狄文說。
讓自己活下去,才是經銷商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