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首談“蛋殼事件”:86%租金貸已結清
這一兩個月來,微眾銀行一直處於“蛋殼事件”的風口浪尖上,這可能是它成立6年以來遇到的最引人關注的一次事件。在整個事件逐漸平息之際,第一財經見到了之前鮮有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
在近兩個小時的採訪中,他並沒有為微眾銀行做過多的辯解,談論更多的是“反思”。他稱,這個業務的“初心”是不錯的,解決了很多人的痛點問題,但從結果來看,當初的考量是不夠的,“事實上,我們還有更深層次的義務,尤其是從消費者保護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需要考慮更為極端的情況。”
86%租金貸已結清,最近做了很多“反思”
第一財經(下稱“CBN”):就“蛋殼事件”的處理,微眾銀行在12月4日給出了一個最終的解決方案,即蛋殼公寓“租金貸”客戶退租後,蛋殼公寓所欠客戶的預付租金用於抵償客戶在微眾銀行的貸款,之後再由銀行來結清該筆貸款。那麼,這個方案是如何誕生的?對於微眾銀行來說,意味著什麼?
顧敏:這其實是一個抵債的方案。對於客戶來說,是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我們所能找到的最大限度保護客戶權益的方案。而對於微眾銀行來說,相當於放棄了個人債權,轉為對蛋殼的應收款。
大家也都知道,從“對個人的債權”變到“對蛋殼的應收款”,其中的權利義務有著天壤之別,債權價值和清償順序上都相差很大。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已經盡最大努力攬下了所有的風險。
實際上,我們從事件一開始就做好了主動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財務準備,也和事件各個相關方密切溝通、研究相應的解決方案,但其間因多種因素的出現,我們最初的設想在“最後一分鐘”才得以實施,這其實也是我們挺感遺憾的地方。
CBN:目前,在該方案下已經結清的客戶有多少?
顧敏:截至12月27日,已有13.61萬人結清租金貸,已結清貸款金額13.14億元,結清金額比例86%。
CBN:你剛才也提到,最近做了很多“反思”,能和我們說說,都有哪些方面嗎?
顧敏:可以。如果回頭來看,我認為,我們在這件事情上的“初心”是良好的,但確實在執行中存在一些問題。
當初設計“租金貸”這一產品時,本著響應國家“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政策導向,認為大城市裡的年輕人在面臨押金和租金時會存在比較大的壓力,所以想用這個產品來平滑年輕人的現金流。按道理來說,凡是銀行貸款都是有利息的,但為了減輕年輕人的壓力,我們設計的模型是,客戶無需付利息,而由蛋殼去貼息。
“租金貸”累計有60萬左右的客戶,而到“蛋殼事件”爆發之前,尚處於貸款中的客戶約16萬。嚴格來說,有3/4的客戶已享受過“租金貸”產品了,且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租金貸”作為場景金融的其中一款產品,我們也進行了相當充分的風控考量。當時考慮到蛋殼公寓是長租公寓行業中的頭部公司,又是上市公司,股東背景雄厚,所以我們選擇其作為合作方之一。
在業務模型上,我們認為,出租率、租金價格可以通過相互作用來托底的。比如,當出租率無法維持時,可以通過降低租金來提升出租率,但確實沒有考慮到疫情因素帶來的極端影響,即兩者同時大幅下滑。按正常情況來說,是不會出現的,但疫情讓這種情況出現了。
撥備足以覆蓋損失,向“金融和場景相互配合”發展
CBN:“蛋殼事件”會給微眾銀行帶來多大的業績壓力?
顧敏:從整個大盤子來說,蛋殼公寓的這部分風險資產佔比並不大。即使全部損失都在今年內體現,微眾銀行2020年財報仍將非常穩健,我們依然擁有比較豐厚的撥備覆蓋率、穩健增長的利潤,以及較低的不良率。
一方面,在微眾銀行的業務盤子中,佔據較大份額的依舊是成熟產品“微粒貸”“微業貸”;另一方面,我們有著一個“創新業務組合”,裡麵包含了20~ 30個並行的創新子項目,每個的規模在億元級以上,“租金貸”是其中一個,規模位列中游。
我想,既然是創新業務,必然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我們為這個創新組合計提了充分的撥備,用以覆蓋部分創新不成功可能帶來的損失。
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內部找出了很多值得檢討的地方。比如,到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場景來切入金融?以長租公寓行業為例,這次事件敲響了一個警鐘,全社會對於長租公寓中涉及的租客、業主及長租公寓平台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統一的共識,比如蛋殼公寓到底是二房東還是業主的代理人?
由於基礎法律關係、監管框架沒有明確的社會共識,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各方都有可能出現極端行為,即便我們的初心是好的,但結局不一定是完美的。所以,我們在選擇場景金融時,一定要考慮相關場景的基礎法律關係和監管框架是否健全。
還有一點很重要,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在具體業務中,除了滿足合法合規的底線之外,尤其要從消費者保護的角度出發,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這“一頭一尾”是我們最深刻的反思。這幾年,微眾銀行的發展的確較快,但這次事件同時也深刻提醒我們有很多短板需要補全。
CBN:近一兩年來,微眾銀行一直都在探索場景金融,通過場景帶動金融需求,這次事件之後,你們的場景金融戰略是否會有所變化?
顧敏:其實,大部分的日常金融需求都和場景相關,尤其是較大額的金融需求。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個別企業發生的風險,而“妖魔化”場景金融。
問題的關鍵在於,在過往,場景金融模式多為“通過場景主導金融”,而不是“金融和場景相互配合”,所以我認為,在未來,我們的模式更多的應該是用金融或銀行服務去協助場景的有序發展。至少,“金融”和“場景”要處於相對平衡的位置,而不能是“一邊倒”地由場景去主導整個業務的發展方向。
坦率地說,“蛋殼事件”之後,我們有反思,認為我們可能原來在一些地方對自己的要求還不夠高。我們也在內部進行了很多宣導,希望同事們再接再厲,要提升對業務設計的各項要求,額外考慮更多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因素,才能把客戶服務得更好。
另外,可以肯定地說,我們的“創新業務組合”會持續發展。不斷創新,這也是微眾銀行的基因,更是我們存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