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式直播“消亡史”
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做了一個實驗:將受試者分為甲乙兩組,同時演算相同的數學題。甲組順利演算完畢,乙組卻中途叫停。然後,請兩組分別回憶演算的題目,結果發現乙組明顯優於甲組。這個證明人們對那些中途被打斷、未完成事情印象深刻的實驗,被稱為蔡格尼克效應。原本是艱澀難懂的心理學理論,如今卻被主播們生生用“劇本式直播”搞出個實踐版來。
不久前,看了一場某網紅主播帶貨,我深深驚呆了。屏幕那頭,她正在介紹一款美妝產品,播著播著,突然因為價格跟品牌供貨方吵了起來。只聽一個沒有出鏡疑似品牌供貨方的人說,“咱們這個已經是最低價了,不能再低了。”主播臉上的表情有點難看,頓了3秒:“今天我必須要給粉絲一個交代,你們之前的最低價賣出過多少我不管,今天我就要賣這個價!”
對方又說:“是真的不行,我做電商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賣過這麼低的價格!”她有點不耐煩,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身邊的工作人員開始在旁邊附和。爭吵了幾個來回後,只見她拿出要跟對方破罐子破摔的氣勢,對著鏡頭大吼:“我不管,我說個數,你馬上給我上,××。9元,321上鍊接!”
我有點不敢相信是她,之前,她在某短視頻網站上傳的作品裡,溫婉、可愛、獨立。身邊的同事淡定地告訴我,這是典型的劇本式直播。
抖音帶火了李佳琦,李佳琦和淘寶主播薇婭變成了直播頂流。但也如同虹吸一般,讓小主播難以出圈,於是便有了劇本式直播。
除了上文中的這套劇本外,還有一種劇本是“為粉絲發福利”。比如一件看起來百元以上的長款羽絨服,直播間只賣5.9元,只要關注主播、連續刷666,就能直接下單,可當我傻傻刷了5分鐘的666後,5.9元的小黃車鏈接始終顯示“該地區無法發貨”。於是,取關。
主播帶貨,全靠演技。論直播的內容,無論是吵架還是PK,內容都無比獵奇,炒作的手段也很低級。不過,儘管劇本式直播令人尷尬到不忍直視,但往往能收穫不錯的流量。
上述那個網紅和品牌方開始吵架後,直播間正在觀看的人數從5000蹭蹭上漲。評論下方一直有觀眾為主播加油打氣,有少許評論質疑是“劇本”,但直播間人數並沒有因此而減少。
因此,當購物這件事,被主播與品牌的吵架反复打斷後,原本看熱鬧的路人便會停下來坐等大結局,而且記住了主播和品牌的名字,也即所謂的蔡格尼克效應。如果你被主播帶節奏“入戲太深”,失去自我判斷,衝動消費是免不了的。
但這樣的流量紅利,只會讓主播以更激烈和更無底線地方式跟進,內容更加“辣眼睛”。
不久前,快手針對“劇本、演戲炒作賣貨”現象進行專項治理,其中特別提到,部分主播在直播的過程中,利用家庭矛盾、離婚出軌、團隊矛盾等與商品銷售無關的元素炒作,誘導粉絲購買商品,嚴重影響了用戶的購物體驗、觀感體驗、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抖音也發佈公告,對電商低質畫風的專項治理行動,打擊演戲炒作賣貨、賣慘營銷等行為。
近期,我再看上述女主播的帶貨直播時,畫風已經回歸正常。儘管還存一絲表演的痕跡,但那種本屬於她的真誠又回來了。
讓這種劇本式直播消亡吧。現在的消費者,要的是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