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據估計,在過去35億年裡,地球上演化出了大約40億個物種,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其中約99%的物種都已不復存在。在過去的5.4億年間,地球經歷了5次大規模生物集群滅絕事件,被稱為“五次大滅絕”(Big Five)。
在每次大滅絕中,都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動物滅絕。現在,隨著地球物種滅絕速率的上升,科學家擔心,我們正走向第6次大規模物種滅絕,而引發這場災難的,正是人類自己。
地球歷史上的5次重大滅絕事件
人類:自誕生後就開始造成滅絕
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並不是近現代才有的現象。古生物學家朱利安·休謨認為,這一問題始於12.5萬年前,那時人類剛剛開始走出非洲,遷移到歐亞大陸、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化石記錄顯示,在人類到來後的幾百到一千年間,這些地區滅絕的大型動物數量顯著增加。如此驚人的滅絕速率堪比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時造成的非鳥類恐龍滅絕。
那麼,是什麼讓這些動物如此容易受到人類侵入的影響呢?
人類遷移路線示意圖
遷移而來的人類很可能將當地動物視為食物或威脅。然而,這些動物之前從未遇到過人類,因此沒有意識到人類也是潛在的捕食者。這使得它們特別容易受到攻擊,而人類殖民者很快就利用了這一點。
此外,人為造成的火災還摧毀了面積廣大的棲息地,加劇了某些地區的大型動物對食物的競爭。很快,這些毫無防備的動物數量銳減。大型食草動物,如披毛犀和猛獁象,由於它們的繁殖速度比小型動物慢得多,無法從數量銳減中恢復過來。它們別無選擇,只能遷出自己的棲息地,但那時的地球上,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地方是人類未曾涉足的。
一個尼安德特人家庭穿著動物的皮毛並烹飪肉類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的作用
作為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人類能夠不斷地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深刻地反思並評價自己的工作;這些只是定義人類智力的幾個方面。既然擁有這樣的智力,人類難道不應該更關心自身行為將帶來的後果嗎?不幸的是,現實是殘酷的。
人類一直重複著過去的錯誤。在已滅絕的諸多物種中,馬達加斯加河馬在1000年前就滅絕了,新西蘭的恐鳥滅絕於600年前,而曾經數量驚人的旅鴿,直到106年前才完全消失。
人類導致的物種滅絕簡史
人類需要為自己在這些物種滅絕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承擔責任。徹底了解人類活動究竟如何影響生態系統,將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第一步。為此,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一些滅絕事件。
大海牛(滅絕於1768)
大海牛又稱巨儒艮、斯特拉海牛,屬於海牛目儒艮科。它們的體長可達10米,重達5至10噸,使許多現代鯨類都相形見絀。
大海牛又稱巨儒艮,體長可達10米,重達5至10噸,使許多現代鯨類都相形見絀。
海牛目現生只有4個成員,包括儒艮(屬於儒艮科)和3種生存在大西洋海域的海牛(屬於海牛科)。這些倖存的物種生活在溫暖的熱帶水域,大海牛則生活在北太平洋寒冷的亞北極水域。為了在寒冷的環境中生存,大海牛演化出了一些適應性的特徵,比如厚厚的脂肪和皮毛。
直到1741年,一支俄羅斯海軍探險隊被困在白令海峽,隨隊的博物學家喬治·斯特拉首次發現了這種雄偉的動物。事實上,這支探險隊是靠吃這些無辜動物的肉才活了下來。
和陸地上的牛一樣,大海牛也經常聚集成群,它們是行動緩慢、脾氣溫順的食草動物,這些特點使它們很容易被捕食。從海島上逃出來的水手們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一頭大海牛可以供33個人食用一個月,其脂肪嘗起來甚至有點像杏仁油。此後的每一年,都有新的探險隊和獵人湧入白令海地區,大量捕獵這些動物。
有研究者認為,歐洲人對海獺皮毛的需求也影響了大海牛的生存,因為海獺會捕捉啃食海藻的海膽,它們的減少可能導致了大海牛面臨食物短缺的壓力。1768年,也就是大海牛被發現僅僅27年後,由於人類的大量捕殺,大海牛終於滅絕。
大海雀(滅絕於1850年)
大海雀的標本。它們的皮毛、蛋和整個標本曾是十分珍貴的收藏品
大海雀是一種不會飛的近海鳥類,外表和企鵝很像。它們曾經分佈在北大西洋的許多島嶼上,繁殖時種群數量可達百萬隻。這些鳥類行走緩慢,不怕人類,因此很容易被路過的水手捕捉,以獲取肉和蛋作為食物。
1500年左右,歐洲水手發現了利潤豐厚的紐芬蘭漁場,對大海雀的捕獵也開始加劇。在18世紀,歐洲人開始追捧大海雀的羽絨,據說可以做成很好的枕頭。由於人類的任意捕殺及棲息地大面積開發造成的破壞,大海雀的數量逐漸減少。
更不幸的是,大海雀後來因其稀缺性而出名。它們的皮毛、蛋和整個標本都成為了十分珍貴的收藏品。1850年,人們在冰島附近的一座岩石島上發現了最後一對大海雀,當時它們還在孵蛋。為了滿足一個商人求購大海雀標本的要求,這兩隻美麗的鳥兒輕易地被人殺死了,它們的蛋也被踩碎。就這樣,又一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最後一隻平塔島像龜“孤獨喬治”
同樣的悲劇在2012年重演。最後一隻平塔島像龜“孤獨喬治”在度過近百年的生命之後,在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去世,又一種動物從地球永遠消失。這一物種第一次被博物學家描述還是在1877年,而就在19世紀晚期,人為捕獵已經殺死了大部分平塔島像龜,山羊等外來物種的引進也對僅存的像龜造成威脅。到20世紀中葉,科學家懷疑該物種已經滅絕,直到1971年發現了最後一隻雄性個體,也就是“孤獨喬治”。
秀麗鱂(滅絕於1970年)
秀麗鱂(Cyprinodon nevadensis calidae)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沙漠的死亡谷,可以在攝氏42度的溫水中生存。人們直到19世紀才被發現了這種小型魚類,它們僅存於從阿馬拉戈薩河系統流出的兩個熱泉中。大約在20世紀中期,人類在Tecopa熱泉附近的開發活動將兩條溫泉水道融合,以為公共浴室提供服務。由此形成的河道水流湍急,不再適合秀麗鱂棲息。
秀麗鱂曾經生活在美國加州的Tecopa熱泉區
這種棲息環境的改變,以及河流系統中非本地魚類的引入,導致秀麗鱂的數量驟減,並在1970年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到了1981年,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宣布這一物種滅絕。
人類的貪婪以及對環境明目張膽的漠視,導致許多物種已經滅亡,以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現在,如果我們將氣候變化也考慮進去,許多現存物種的存續機會就變得愈加渺茫。人類可以將過去的錯誤歸咎於對生態系統微妙平衡缺乏認識和理解,但現在,證據已經堆積如山,不容忽視。超過35500個物種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种红色名錄上。儘管制定這份名錄的目的是防止物種滅絕,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為國際上標準的滅絕物種名單。作為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人類是時候站出來了,保護地球生物的多樣性是所有人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