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被抵制背後:《爵跡2》牽手騰訊,《演員》精準配合
郭敬明在微博轉發了自己新電影《晴雅集》的宣傳內容,不到三個小時後,編劇余飛、宋方金等111位編劇、作家、導演發布了一則聯合抵制聲明,針對的即是郭敬明及另一位編劇於正。
出品| 搜狐科技
作者| 宋婉心
編輯| 楊錦
聲明中指出,近來,在一些網絡平台、電視台的綜藝節目,屢屢出現有抄襲劣蹟的編劇、導演(於正、郭敬明),以節目導師、嘉賓的面目出現,在節目內外進行話題炒作,以此追逐點擊率、收視率,博人眼球。而“這種一切唯收視率論、流量論的做法引起了相關從業者和社會各界的極大反感”,呼籲媒體平台“揚時代正氣,多宣傳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主動拒絕這些有劣跡且不加悔改的創作人,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台,將他們從公眾媒體中驅逐出去”。
聲明發出後不久,郭敬明宣傳新電影的微博下面,一條“滾”被頂上最高讚評論。
12月25日,新華社針對該事件做出評論報導,並提出幾個問題:誰在給“劣跡藝人”提供粉墨登場的舞台?如何遏制資本把“劣跡”當賣點的不良行徑?資本以及某些竭力為“劣跡藝人”粉飾的媒體應承擔哪些責任?
資本關係影響綜藝製作、嘉賓邀請及流量明星運作等方面,一直是業內熱議的話題。在衛視綜藝向網絡綜藝轉移重心的過程中,“優愛騰”三家頭部平台承載了絕大多數S級綜藝,相關製作公司、經紀公司也就不可避免得需要顧及與背後巨頭的利益關係。
事實上,在影視這個講究人脈關係積累的行業,相比於導演,郭敬明“精明商人”的標籤更為聞名。尤其是幾年前的《小時代》系列,雖然口碑扑街,但憑藉粉絲效應、流量思維,仍舊狂攬17億票房。從這個角度來講,郭敬明確實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平台逐利且需要流量,郭敬明這樣用做“產品”的心態來做電影的導演,無疑是受歡迎的。
今年《演員請就位》一系列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件中,郭敬明也是邊遭著罵名,邊賺了盤滿缽滿,但正如新華社所指出的問題:誰在給“劣跡藝人”提供粉墨登場的舞台?背後或許少不了視頻平台和資本的助推。
解決積壓“庫存”
今年10月27日,騰訊視頻曾發布過一組新片單中,出現了郭敬明的電影《爵跡2》。隨後11月18日,該片片方宣布以新名字《冷血狂宴》定檔12月4日於騰訊視頻獨家播出。
《爵跡2》並非新片,原本定於2018年暑期檔上映,原發行方中也有騰訊影業的身影,此外還有樂視影業(郭敬明持股0.6%)、和力辰光(郭敬明持股4 %)和無錫愛美神(范冰冰創辦)。但臨上映之時,片發突發宣布“由於技術原因”撤檔。據當時媒體報導,該片預售僅8000元,是撤檔主要原因,此外,該片主角之一范冰冰於當年5月被曝光偷稅漏稅事件,也迫使片方不得不另選時間上映。
隨後兩年時間裡,《爵跡2》都在尋找重映機會,但作為“庫存電影”,重回院線顯然票房風險很大,導致很長一段沒有音訊的時間裡,外界都猜測《爵跡2》要被放棄了,直到騰訊視頻接盤將其買下,以“院轉網”的方式在線上首播。
值得注意的是,該片上映時間點12月4日頗為巧妙,隨後第二天便是《演員請就位2》總決賽的日子。客觀上來看,從10月2日第一期《演員請就位2》開始,郭敬明就一直在節目的各種衝突和輿論討論中積攢人氣,比如“郭敬明被爾冬升懟哭”“郭敬明對何昶希給出S卡”等,都曾長期霸占熱搜。
而臨近決賽的時間,前期所積攢的所有流量將會在這一個時期達到頂峰。選擇這樣的時機上映《爵跡2》,無疑是想藉綜藝熱度漲電影熱度。
《爵跡2》這樣的片子仍舊充滿爭議,兩年沈寂並沒有改變其“流量電影”的本質。央視電影頻道曾對重新上映的《爵跡2》作出這樣的評價:“一個有流量的名字,加上一幫有流量的演員,再加一個有流量的導演,然後又在一個有流量的平台,一個’四流’電影想把它弄成一流。”
對於郭敬明自身,《爵跡2》的表現確實很關鍵,它背負著兩層意義,一方面,當年撤檔之後,該片已經淪為積壓庫存,前期的高額投入不能打水漂,需要以一種保險的方式收回成本。
另一方面,《爵跡》第一部難言成功,和力辰光財報曾披露,該片成本1.5億,最終票房3.8億元,按照普遍的分賬比例,該片並沒有收回成本,更不用說僅3.8的口碑得分。這是郭敬明在《小時代》系列全面驗證成功後,首次面對潰敗,甚至曾因此淚灑路演現場。
如果《爵跡2》在線上播放不理想,將意味著郭敬明仰仗的“流量電影”的運作模式不再有效,《小時代》式成功將很難再現。
據平台數據顯示,自12月4日16:00上線後,截止發稿,《爵跡2》已播放9981.9萬次。公開資料顯示,非騰訊視頻VIP 用戶觀看《冷血狂宴》需支付24 元,VIP 用戶則需支付12 元,購買後7 日內有效。按照12元最低票價計算,《冷血狂宴》已經賣出近12 億元票房,院轉網卓有成效。
轉型新片承壓
但《爵跡2》並不是最終目標。郭敬明的新片《晴雅集》已經在12月25日上映,而在這部電影的宣發工作中,幾乎看不到“唯流量是尊”內容,電影更是在流量明星之外引入實力派,是郭敬明在《爵跡》的票房失敗之後的真正回歸之作。如果《爵跡2》在線播放成績理想,多少會給《晴雅集》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
而進一步查詢發現,《晴雅集》的聯合出品方中,同樣有騰訊系公司貓眼微影的存在。
今年6月,貓眼娛樂發布董事會公告顯示,委任騰訊副總裁程武為非執行董事。騰訊總裁級別人士同貓眼董事會的綁定,很大程度上指向雙方更為密切的合作關係。從股權結構方面來說,早在2017年貓眼和微影合併時,背後的助推力之一就是騰訊,騰訊希望整合體系內的在線票務平台,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其後騰訊兩次增持,截止2019年底騰訊持有貓眼13.91%的股份,是貓眼的重要戰略股東。
而去年建立的“騰貓聯盟”中,貓眼與騰訊視頻、騰訊影業的打通就已經列在計劃表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晴雅集》的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歸騰訊所有。“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是指,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大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簡單來說,就是在《晴雅集》院線窗口期結束後,騰訊擁有其在網絡平台的獨家播放權。
搜狐科技查詢發現,微信方面已經展開了“微信搜一搜《晴雅集》”相關的營銷活動,活動可領取優惠券,在貓眼購買《晴雅集》影票時使用。
由此看來,不排除的可能是,作為該電影發行方的利益相關方,以及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所有者,騰訊通過綜藝導師、話題發酵、電影上映的一套配合動作,以讓視頻平台及導演雙方獲得雙贏,平台既通過郭敬明製造了話題,話題流量也反哺了郭敬明自己的電影。
淪為流量工具
《爵跡》滑鐵盧之後,郭敬明越來越成為綜藝常客。搜狐科技粗略統計,近五年來,郭敬明參加的十餘檔綜藝,幾乎覆蓋了大半地方衛視,除騰訊視頻的兩季《演員請就位》外,湖南衛視的《一年級》、東方衛視的《中國夢之聲》、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3》等都有郭敬明的身影。
近五年郭敬明參加的綜藝
除卻郭敬明自身的營銷動機外,收視率和播放量直接決定是否可以獲得更高的廣告贊助收益,所以在這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裡,郭敬明同樣是各地方台及平台傾向於邀請的嘉賓類型。汪海林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我不知道他們自己對自己是不是有這樣一個認知,他們在台上,是通過出醜賣乖來獲得平台認可的,所以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是(平台請)來招罵的,罵他就對了。”
汪海林揭開了綜藝的最後一層遮羞布。此前郭敬明等人曾多次涉嫌抄襲,平台不會對他們的過往“劣跡”不知情,但依舊邀請擔任導師,是外界詬病平台“為流量不擇手段”的主要原因。而“郭敬明”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平台爭搶的話題製造機,正是因為世俗成功和道德底線在同一人身上的矛盾體現被無限放大。
回看2013到2015年,暑期檔幾乎全部被《小時代》系列包圍,累計17億元票房,一時間《小時代》成為了國內最掙錢的IP系列之一。也因為這個系列,郭敬明證明了他的商業運作成功性,為他後續的《爵跡》系列吸引投資提供了夯實的數據支撐。
《小時代》系列中,郭敬明“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第一、二部《小時代》實際是一同拍攝完成,最後剪輯成了一、二兩部,以此將電影製作的成本壓縮到了最小。據報導,兩部影片拍攝成本僅4700萬元。
而時間再往前撥,在郭敬明作為作家扶搖直上的時期,他同樣體現了靈敏的商業嗅覺。2004年,郭敬明意識到傳統出版無法長久滿足市場需要,於是在春風文藝的支持下,成立了“島”工作室,《島》系列雜誌銷量一度超過40萬冊。
“島”工作室的經歷讓郭敬明發現了“作家經紀”的商業模式,便成立了上海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己佔了75%股份,龍丹妮佔15%,長江文藝出版社10% 。落落、笛安、安東尼等作家都是通過柯艾旗下的《最小說》雜誌被捧紅。2010年郭敬明成立最世文化後,柯艾文化被納入為子公司。
過往輝煌的履歷,都證明郭敬明曾精準地抓住過當時年輕人的心理,但顯然,郭敬明對當下中國電影市場變得遲鈍。2018年,幾乎《爵跡2》撤檔的同時,《我不是藥神》上映,成為當年口碑大作,那時起,中國電影觀眾已經明顯展現出反感流量、注重質量的觀影喜好變化。
而今年被郭敬明寄予厚望的《晴雅集》,上映一天內,4萬餘人在在豆瓣上為其打出了5.1分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