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給屎殼郎戴帽子、吹風扇,只為了弄清要將糞球滾向何方
如果你身在野外,沒有GPS、地圖或指南針,你會如何判斷方位?對於習慣於使用工具的人類而言,根據大自然的線索認路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許多動物在這一點上完胜人類,包括頭朝下倒退著推糞球的屎殼郎。近日,《昆蟲學年鑑》(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綜合論述了蜣蜋如何借助日光、風向、銀河和月亮偏振光判斷方位,以便高效將糞球滾走。
身處陰溝也要仰望星空,就不會迷失方向
圖片來源:Pixabay
編譯戚譯引
該研究由來自瑞典和南非的科學家合作完成。研究第一作者、瑞典隆德大學生物學家Marie Dacke 長期研究屎殼郎導航問題,曾因此獲得2013 年搞笑諾貝爾獎生物學和天文學獎項。
1
人們俗稱的屎殼郎,一般指金龜子科中的蜣蜋亞科(Scarabaeinae)。全世界已知的蜣蜋大約有8000多種,大部分蜣蜋會挖地道將糞便運走,只有約600種蜣蜋有滾糞球的習性。它們把糞球當作食物或求偶的禮物,雌性也會將卵產在糞球中,確保後代一出生就能吃上新鮮的糞。
因為同類之間經常發生搶劫事件,快速把糞球推到安全的地方很重要。“在南非,屎殼郎簡直能讓大象糞便活起來,一個糞堆裡就能有成百上千隻屎殼郎,而且它們還會互相衝撞,試圖搶走糞球,”研究共同作者、隆德大學神經行為學家Eric Warrant 說,“所以它們一定不希望繞了一圈又回到鬧哄哄的糞堆去。它們會朝著任意方向沿直線走,盡快離開現場。”這段路程的時間相對固定,大約是6 分鐘。
走直線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困難。2009 年的一項研究曾經讓人類被試在德國的森林中和撒哈拉沙漠裡行走,發現在看不到太陽的時候,人們就會原地繞圈。如果蒙上眼睛,人們甚至會圍繞一個直徑20 米左右的圈子打轉。在其他動物身上也能觀察到相似現象,這是因為步態不對稱等原因導致的。那麼,蜣蜋是怎麼走直線的呢?
2
屎殼郎在古埃及被稱為聖甲蟲。古埃及人相信,太陽被屎殼郎推動著滾過天空,便有了日昇日落。赫拉波羅(Horapollo)還提出,屎殼郎會參照太陽方位將糞球從西推向東。但直到2003年,科學研究才證實了這個結論。
Dacke和南非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研究者們研究了5種蜣蜋,發現它們在自然環境下通常朝著太陽的方向滾糞球。而如果他們用鏡子反射太陽,同時遮擋真正的太陽,實驗場地中的蜣蜋就會朝著鏡中太陽的方向跑。還有研究使用LED作為“人造太陽”,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在最新研究中,作者們補充:如果用紙板做一頂寬邊太陽帽,戴在蜣蜋頭上遮擋光線,它們的路線就會變得彎彎曲曲。
3
如果在中午,太陽處於高點,蜣蜋要怎麼判斷方位呢?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南非的一種蜣蜋(Scarabaeus lamarcki)可以根據風向判斷方位。這種蜣蜋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這裡每到正午就會刮起強風,這是因為上午太陽將地面烤熱後熱空氣上升導致的。Dacke推測它們可能利用觸角感知風向。
實驗表明,如果將兩台桌面風扇面對面放置,開啟其中一台,實驗場地上的蜣蜋就會選定一個方向滾糞球。而如果中途關掉這颱風扇,開啟對面的風扇,蜣蜋就會掉頭朝反方向走去。換言之,它們並不在意風具體朝哪個方向吹,而是只將風向作為判斷方向的參考,並且假定風向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而且一旦過了正午,太陽不再處在正上方,它們就會無視風向,重新將太陽作為主要的參考線索。
圖片來源:Pixabay
4
除了借助陽光和風向判斷方位,蜣蜋還掌握著更酷炫的技能:夜觀天象。研究共同作者、南非金山大學的Marcus Byrne回憶了研究靈感誕生的過程:“我們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坐下來喝啤酒,夜色籠罩著卡拉哈里沙漠,頭頂就是銀河。然後我們中的一個人說,如果我們能看到銀河,它們一定也能。”
研究團隊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的天文館,利用模擬星空觀察蜣蜋的行為,證實銀河的方向能夠影響蜣蜋的行走路徑。這項研究讓蜣蜋“一戰成名”,成為已知第一種會利用銀河導航的動物,也讓Dacke獲得了2013年搞笑諾貝爾獎。
蜣蜋還是第一個被發現使用月亮偏振光導航的動物。在遇到大氣層中的微粒時,太陽光或月光會發生散射,產生偏振光,也就是光的波動方向一致,這會在天空中形成一種固定的、類似指南針的紋樣。此前科學家已知蜜蜂、螞蟻等昆蟲會利用太陽偏振光導航,而月光偏振光的亮度只有太陽光的百萬分之一。
Dacke等人注意到,一種夜行性的蜣蜋(Scarabaeus zambesianus)只有在有月亮的晚上才能走直線。為了確認蜣蜋確實使用月亮偏振光進行導航,他們使用一塊板子遮擋,讓蜣蜋無法直接看到月亮,並使用偏光鏡將月光扭轉90度。蜣蜋一個急轉彎,驗證了研究者的猜想。
5
其他研究還表明,蜣蜋不會依靠地面上其他物體判斷方位。研究共同作者、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Emily Baird說,這可能是因為蜣蜋沒有固定的巢穴,而是不斷從一個糞堆流浪到另一個糞堆,記住地面環境對它們來說沒什麼幫助。
研究者們希望最終能夠理解蜣蜋導航的神經機制。他們正在把蜣蜋和借助地面環境線索導航的金龜子進行對比,並試圖理解蜣蜋導航過程中的神經電活動,這需要為它們佩戴一個迷你“腦電帽”。他們還發現,在搓好糞球之後蜣蜋不會馬上出發,而是會爬上糞球停留數秒种,四處張望。他們推測這個行為可能是為了快速掌握環境線索。
借助昆蟲的導航機制,科學家或許能設計出更加高效的導航工具,應用於無人駕駛等方面。將來你如果能坐上這樣的汽車,不要忘了大草原上奔跑的屎殼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