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冷思考:防範假冒錢包等5個問題要未雨綢繆
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進展備受期待。從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到現在已過去6年,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目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試點測試。深圳、蘇州近期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更是讓數万人得以參與其中,數字人民幣腳步聲越來越近。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尚無時間表,但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讀懂甚至讀透它。
數字人民幣鮮花與掌聲不斷,距離推廣普及、正式發行還有多遠?
根據澎湃新聞發放的數字人民幣認知狀況調查問卷,回收的526份問卷數據顯示,人們對數字人民幣的普及具有較強的信心。有55.13%的被調查者相信數字人民幣會1-3年內推出,20.72%的被調查者認為其會在3-5年內推出,選擇相信數字人民幣會在一年內推出的被調查者比例則有14.64 %。
被調查者對數字人民幣推出時間的預測
“我個人覺得一年是最低的,一年多、兩年都有可能,如果一切都沒問題,才可能說推廣。” 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貨幣發行當局在貨幣發行上往往都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因此第一批試點時間不會很短。
當我們對其推出翹首以盼時,數字人民幣可能存在的風險與挑戰同樣值得思考。
怎麼確保“離線支付”安全
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王志誠說:“離線這件事情看似簡單,我認為這才是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將要面對的比較大的難題。”
蘇州試點數字人民幣紅包中,商家離線收款的界面
他表示,在支付通道上,離線到在線之間的切換問題沒有想像那麼簡單。數字貨幣離線到重新回到線上這個階段怎麼設計時間,這個問題比較難解決。由於數據和電子化的易複製、易修改特性,對離線階段的安全性和條件設置方面都將面臨眾多難題。例如,離線的設定時間長短限制,設定回來的時間限制和反洗錢和安全性都有很大的關係。
“從用戶的角度,性能怎麼樣,是不是安全,用起來有沒有和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一樣的體驗或者體驗更好一些。如果央行數字貨幣的用戶體驗稍微差一些,實際上就會很制約後面的應用推廣。”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表示,“從人民銀行的角度,央行數字貨幣推行後如何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漏稅,這些都要通過測試來看,如果這些不能滿足,相當於金融系統的完整性是受損的。”
鄒傳偉還指出,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經建立起龐大的線上線下收單系統,“怎麼利用這些已有工作推廣央行數字貨幣的應用,提高目前支付體系的安全性和效率,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另外,胡捷也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將來能產生多大的實際應用範圍,還有待觀察。
怎麼防範假冒數字人民幣錢包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撰文指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字人民幣APP”要成為全社會數字人民幣的統一入口,央行要形成和運行數字人民幣全社會一本賬,並由此形成覆蓋所有數字人民幣的用戶信息、交易數據的海量數據庫,數字人民幣系統必須是開源的,“數字人民幣APP”的下載和鏈接必須是無償與便捷的,但這對系統安全及APP防偽就帶來極大挑戰。
實際上,根據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透露,已經發現市場上出現了假冒的數字人民幣錢包。
穆長春說:“和紙鈔時代一樣,人民銀行依然面臨著防偽和防假的問題,在紙鈔時代防偽和防假成本高,在數字人民幣時代,我們要降低防偽的成本,這就需要我們統籌建設數字人民幣的錢包生態,以便於老百姓識別。同時,另外一方面也要由運營機構開發自己的特色功能,提供更豐富的支付和金融產品。”
王永利在文章中表示,從現有運行體系看,不能在登錄入口處就徹底杜絕假冒APP問題,想依靠其下各運營服務機構的數字人民幣錢包,特別是錢包中數字人民幣的畫面等要素進行防偽,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數字人民幣系統和高頻交易的高速運維與安全保護同樣極其重要,也將使央行承受非常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對此,如何有效應對,必須高度重視並形成有把握的實施方案。
要提前研究應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數字人民幣將引起金融領域變革,又是否會對金融領域帶來風險與挑戰?
李禮輝在澎湃新聞舉辦的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上,歸納了三點:第一,法定數字貨幣可能削弱商業銀行初始信貸比例,因為央行可以通過法定數字貨幣直接吸收存款,那商業銀行就要相應提高利率水平,保證資深存款及信貸。第二,法定數字貨幣更容易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在數字貨幣的狀態下,一旦某一個金融機構發生問題可能造成更大影響。第三,央行擁有貨幣市場調控優勢的權力,也會因此承擔更多責任。當金融危機發生時,央行必須向市場提供更大流動性支持。
李禮輝表示,我國法定數字貨幣實現路徑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完善它的底層技術架構和應用場景的設計,確保高並發市場中的規模化可靠應用。“我們要考慮在數字貨幣人民幣溢出情況下怎麼樣保證其係統運行的可靠性。同時應該有必要進一步研究,發行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路徑和實施方案。”
如何切實保護用戶隱私
數據隱私保護問題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澎湃新聞針對大眾對數字人民幣的感知以及接受情況發放了線上問卷。526份回收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71.43%的被調查者在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的時候會有隱私方面的顧慮。
被調查者對於“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時是否有隱私顧慮”問題的回答
央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數字貨幣交易要求可控匿名,這意味著既要有匿名性,但又不能完全匿名,需要保證監管機構特別是反洗錢機構能夠掌握這些數據,在此基礎上,要最大限度保護客戶隱私。
周小川主張,要充分研究和吸收歐洲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中的一些規則。
他認為,目前,我國面臨的一個難題是,此前大數據交易盛行時,很多個人隱私數據已被洩露,而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數據已被洩露或買賣。儘管可以刪除一些信息或者更換密碼和賬戶,但這類操作非常複雜耗時,且無法有效保證安全。
周小川提出建議:“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些風控手段來保障數據隱私安全,比如對賬戶進行分層次的限額管理等。”
如何彌合數據鴻溝,“確保數字人民幣的廣泛可得”
王志誠在澎湃新聞舉辦的2020年金融發展高峰論壇上指出,數字人民幣、數字貨幣本身解決的問題是介質問題。
“在中國僅從支付便捷角度來看,在沒有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的前提下,不會使用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的老年人就被排除在了數字經濟的門外。”王志誠說。
他實際上點出了近期被熱議的“數字鴻溝”問題。
對此,穆長春強調“要確保數字人民幣的廣泛可得。”
他指出,在數字人民幣發行過程當中,一方面所有的商業銀行也應該參與到流通服務中來,另外一方面也要保證為包括貧困地區和數字弱勢群體在內的所有老百姓,提供普惠性的、使用方便的數字化央行貨幣,避免數字鴻溝和金融排斥。
“我們也一直在研發適合老年人和排斥使用智能終端這部分群體使用的數字人民幣產品。”穆長春表示。
穆長春表示, 數字人民幣的發行不是靠行政強制來實現的,而是應該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老百姓需要兌換多少,我們就發行多少。只要老百姓有使用紙鈔的需求,人民銀行就不會停止紙鈔的供應。我個人覺得,在可預見的將來,數字人民幣和紙鈔將長期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