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物樣本揭示深海海溝有如“塑料牢籠”
據外媒報導,我們知道每年都會有成噸的塑料垃圾被沖進海洋,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一旦它們到了那裡會發生什麼。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深海海溝在塑料污染移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揭示了它們是如何充當牢籠、積累大量塑料微粒並將它們困在那裡。塑料污染之所以難以在海洋環境中追踪是因為海洋的力量會降解並撕裂塑料碎片,直到它們變成所謂的微塑料,即尺寸小於5毫米的微小碎片。雖然在它們在海洋中移動時很難監測它們,但最近的研究卻揭示了水下“雪崩如何將微塑料推向深海以及海底熱點發展的過程。
為了展開這項最新研究,來自德國森肯堡研究所、法蘭克福自然歷史博物館、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Alfred-Wegener-Institut)和約翰·海因里希·馮·圖能研究所(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 Institut)的科學家們來到了西北太平洋的千島-堪察加海溝。在那裡,研究人員在2016年的一次考察中從不同深度收集了8個沉積物樣本。
這些數據分別在5143米、6065米、7138米和8255米的四個測點採集,通過光譜的形式研究內容。研究小組在這些沉積物樣本中發現了15種不同類型的塑料,其中包括通常用於包裝的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
該研究的論文作者Serena Abel指出,在他們的樣本中,微塑料的比例在每1000克乾沉積物的14到209個顆粒之間變化,微塑料最常見的出現地點是在千島-堪察加海溝最深的取樣站之一,其中較深的區域積聚的微塑料數量明顯更高,這可能是由於微粒很容易被運送到這些區域。“這些溝渠就像真正的’塑料牢籠’,”Able說道。
研究小組發現的所有微塑料的尺寸都在375微米以下,大多數都小於125微米,即約1/8毫米。儘管這些碎片很小,但研究小組表示,就對海洋塑料的最佳估計而言,這些碎片可能代表了謎題中缺失的一塊。
該研究的另一位論文作者Angelika Brandt博士表示:“全球範圍內對海洋中微塑料含量的估計表明,一定有一部分存在於水體之外,而這在這些估計中是缺失的。這些地區積累的微塑料可能代表著這一’缺失’份額。深海中的微塑料也意味著食物鏈的基礎受到了影響,因為許多無脊椎動物以沉積物為食,包括微塑料顆粒。因此,不幸的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將不得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理今天環境污染造成的後果。”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