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暴風眼”中芯國際偶遇怒遞辭呈CEO梁孟松
一輛黑色轎車從中芯國際1號門駛向中芯南方工廠,眼尖的保安一瞧就認出這是“大領導”梁孟鬆的車。顯然,這名保安並沒有覺察出與平時有什麼不同。在寂靜寒夜裡,中芯南方廠房設備運轉的聲音比白天更加清晰,並向四周揮發著刺鼻氣味。
白天睡覺、晚上值夜班,保安並沒有意識到公司白天發生了爆炸性新聞: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台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聯席CEO梁孟松不僅對蔣尚義的入職無理由投棄權票,更是在董事會上當場遞交辭呈。
根據網傳的一份梁孟松辭呈,梁孟鬆在12月9日早上才被告知蔣尚義即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梁孟松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亳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文辭之間,顯得憤怒,亦是剛烈。
網傳梁孟松辭職信
針對梁孟松辭職一事,16日上午,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已知悉梁博士其有條件辭任的意願,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
截至17日收盤,中芯國際A股報收56.01元/股,市值達4312.84億元,股價較前一天回暖1.47%。
01
內部員工談現狀
14nm產能“空心化”
12月16日晚,《IT時報》記者來到位於上海張江的中芯國際公司,多名員工坦言,這是一場高層之間的人事鬥爭,甚至有員工漠然直言“換個CEO而已,常見” 。
針對梁孟松、趙海軍兩名聯席CEO之間不和的傳聞,一名內部員工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表示前者是“技術派”,後者則更“霸道、強勢一些”。
圖源/IT時報
一名在中芯國際先進製程廠區即中芯南方工作的員工告訴《IT時報》記者,雖然自己沒有接觸過梁孟松本人,但他所在部門同事間存在一個共同感覺:此番操作意圖很明顯,就是想把梁孟松擠走。“你想,在梁事前不知情下就空降一個領導,兩人之間還曾有矛盾,這把他置於何地?”
上述員工還表示,由於梁孟松曾在台積電和三星半導體都工作過,來中芯國際已經是第三次做14nm FinFET工藝了,所以具有豐富的經驗。除了把控先進製程的技術方向外,梁孟松還帶來了一套全新的管理經驗,尤其是加強了保密措施管理,“我們基層員工能感受到的變化就是,進入辦公室前必須要把手機放在樓下個人儲物櫃裡。”
對於梁孟松所堅持的先進製程前景,該名員工並不樂觀,“能做到7nm已經到極限了,因為沒有EUV光刻機,所以更先進的製程沒法突破。”另外,受限於美國禁令,14nm廠線雖然能量產,但失去華為海思訂單後,產能利用率並不高,“現在每月只有一兩千片。”
02
失去華為海思
打擊梁孟鬆發展路徑
中芯國際最新Q3財報顯示,55/65nm、40/45nm的成熟工藝依然是公司盈利主要來源,14/28nm的收入僅佔中芯國際的14.6%。而一個微妙的變化是從今年二季度開始的,中芯國際財報不再把14nm芯片收入佔比分開計算,而是合併披露。雖然14/28nm的收入環比上漲了5.5%,但外界無法得知這種上漲是來自先進工藝14nm,還是成熟工藝28nm。
圖源/中芯國際Q3財報
自2020年以來,成熟工藝產能緊缺,聯電等企業產品供不應求。以聯電股價為例,自2020年初起漲幅已超過200%。中芯國際在其三季報中也表示:“成熟應用平台需求一如既往強勁,來自於電源管理、射頻信號處理、指紋識別,以及圖像信號處理相關收入增長顯著。”
在中芯國際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有提問者問及:“公司14nm產能利用率比較低,中芯國際會不會考慮將14nm短時間轉做28nm、45nm產品?”對此,梁孟松說: “要把一個14nm的工廠轉變為其他用途,這在經濟上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不會做這種事,但是我們會積極開發其他的客戶。目前,公司(先進工藝)已有10多個客戶,正在穩步提量之中。”
在2020年初,中芯國際宣布14nm製程的產能將從3000片擴大到15000片,如此大的產能冗餘,短期內很難找到像華為海思這麼大的體量去填補。沒有了華為海思的大訂單,讓中芯國際突圍先進製程失去了最強有力客戶的支持。
圖源/Pixabay
先進製程一直是梁孟松主張的公司發展路線,國際產業形勢的動盪沉重打擊了梁孟松和中芯國際的剛有起色的先進製程發展路徑。
先進製程這條路並不好走,甚至可以說滿佈荊棘。在先進工藝發展歷程上,格羅方德、聯電(UMC)等巨頭先後選擇退出。2018年,格羅方德宣布放棄7nm研發;同年,聯電宣布放棄12nm以下(即7nm及以下)的先進製程投資。除了數字芯片外,非高端先進工藝芯片市場仍足夠大,可以滿足芯片廠的發展需求。
03
蔣、樑的不和往事
根據中芯國際的公告,蔣尚義獲委任為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計670000美元(約合人民幣440萬年薪)及年度激勵。
對於蔣尚義的任職,聯席CEO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顯然,梁孟鬆對於蔣尚義的回歸不太歡喜,多個消息稱梁孟鬆在董事會上提出辭職,但董事長周子學並未當場核准。
翻開蔣、梁兩人簡歷,他們都屬於技術大神,至少有兩段工作經歷存在交集,一段在台積電,一段在中芯國際。早在台積電時期,蔣尚義和梁孟松兩人便存在一些恩怨。
據36氪報導,梁孟鬆在台積電時曾因種種原因被當時的上司蔣尚義降級。2006年,60歲的蔣尚義宣布退休,最有望接替蔣尚義坐鎮研發部門的梁孟松卻意外落選,最後升職的卻是與他多年激烈競爭的同儕、現任台積電技術長孫元成。
而梁孟松則被派去執行一個剛啟動的“超越摩爾計劃”。這個計劃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卻只有兩座落後的晶圓廠使用,辦公室也只有一個小小的四人間。2009年,心寒的梁孟松選擇了辭職,離開效力17年的台積電。
有人曾分析稱,梁孟鬆的離職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職業規劃受到影響,也是因為他本人耿直、自負、喜歡單打獨鬥的性格。也有人稱,如果不是性格上的小問題,憑藉梁孟鬆的水平,現在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位置就是他的。
梁孟鬆的第二次出走是在三星。在幫助三星扭轉在半導體行業的不利局面後,梁孟松也招來了老東家台積電的不滿,背上了“背叛者”的罵名。由於有競業協議,梁孟松本不能為三星工作,但他以大學講師的身份“秘密”為三星工作。據傳,發現並公開梁孟松三星工作郵箱的,正是蔣尚義。
2016年底,台積電的二號功臣,被稱為“蔣爸”的蔣尚義,敲開了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辦公室,告訴他要去中芯國際當董事了。又過了半年多時間,在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邀請下,梁孟松出走三星,於2017年10月加入中芯國際。
因緣際會,蔣、梁這對有嫌隙的前同事又成為同事了,只不過蔣擔任的是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沒有技術輸出,相應報酬為4萬美元年度現金酬金、18.75萬股可供認購普通股、18.75萬股受限制股份,2019年6月三年期滿,中芯國際並未與蔣尚義續簽。離開中芯國際後,蔣尚義出任武漢弘芯CEO,但弘芯卻在今年傳出資金鍊斷裂、爛尾的消息,蔣也於今年6月離開弘芯。
蔣尚義(右六)在武漢弘芯任職期間留下的合影 圖源/武漢弘芯官網
在中芯國際的3年多時間裡,梁孟松則作為聯席CEO,一直負責先進製程研發。在業界看來,梁孟松加入後最大的功勞莫過於迅速縮小了中芯國際在先進工藝領域與台積電、三星等的差距。
04
路線博弈:先進製程or先進封裝?
種種跡象表明,在先進製程道路受阻的情況下,中芯國際的人事變動並非僅僅“高層內訌”那麼簡單。
對於此次再加入中芯國際,蔣尚義稱自己對半導體還有很強烈的熱情,非常熱衷先進封裝技術和小芯片(Chiplet),在中芯國際會比較容易實現其理想。“現在中芯國際的先進製程技術已經做到14nm、N+1、N+2,相信在中芯國際實現我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的夢想,可以比在弘芯快至少4 ~ 5年。 ”
圖源/Pixabay
此番表態意味著,蔣尚義選擇投入的並非7nm、5nm等更先進製程的路徑,而是與芯片小型化有關的封裝技術路徑。而被問及中芯國際是否能投入資源,讓蔣尚義做先進封裝和芯片小型化技術?蔣尚義開玩笑道:“(如果中芯不同意),可能再回美國吧!”
據悉,蔣尚義在台積電時曾提議做先進封裝,最後獲得張忠謀批准。目前,台積電在3D封裝領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技術突破,這為其延續摩爾定律提供了技術保障。
梁孟松則更傾向於先進製程的研發。在辭職信中,梁孟松坦言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目前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4月就可以進入風險量產。
在網上流傳的辭職信裡,梁孟松提到了“EUV光刻機之痛”,“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EUV光刻機成為中芯國際當前難以逾越的坎兒。
2006年全球首台EUV光刻機原型 圖源/網絡
資深半導體觀察人士王如晨向《IT時報》記者分析:“梁孟松是技術研發主管,相對更專業、更專注,但(先進製程)不確定性高,畢竟設備材料供應鏈有不穩定的地方;蔣尚義更擅長運營,側重商業化,兩人思維不一樣。”
王如晨進一步指出,封裝其實側重商業化的運作,類似IDM(一體化製造)模式,台積電很早就涉足過封裝:“歸根結底,兩個方向其實是長短期目標與節奏的博弈,也是路線博弈,和早期聯想身上的貿工技、技工貿話題類似,但必須得考慮企業發展階段,生存都很難的時候,過於理想主義也不行。短時期內中芯國際肯定要考慮財務因素,畢竟是上市公司。”
截至發稿,中芯國際官方未就14nm產能和技術路線選擇等問題回應《IT時報》記者。
站在十字路口,中芯國際面臨的是夢想與麵包之間的高明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