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們的本質:虛空許諾下的險惡PUA
摘要:這些看似自我溫暖、自我鼓勵的廣告語,配上感人的場景,把伸向外賣小哥、農民工的慾望魔爪化妝成溫情脈脈的上帝之手。京東金融們的廣告、產品的危害,遠不是“價值觀有問題”這一個層面。虛空許諾帶來的是一次次短暫的滿足,貧窮羞辱下一次次看似勝利的反擊,實際上是帶給每一個弱勢的、底層的人在物質和精神上毀滅性的打擊。
來源: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
作者:謝樂滋(中國人民大學)
京東金融最近的一套土味視頻被網友們罵了。
這些視頻裡,替京東金融說教的大老闆引導農民工貸款升艙、用外賣騎手個人信用對應的消費額度作為被救的回報,劇情混亂、角色地位和話術間的嘲諷、羞辱赫然。互聯網金融在取得“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的戰果後,朝著社會更弱勢的群體進攻,殘忍無良地進行著套索財務、思想殖民的巨大PUA騙術。
京東金融道歉說廣告“存在嚴重價值觀問題”,然而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在幾年快速擴張,這樣的廣告早已不是個別廣告人員“價值觀有問題”、也不是個別企業“傳播團隊審查不嚴”,而是這些網上消費信貸機構們謀劃已久的市場進軍。
這種價值觀不正、坑蒙拐騙底層群體的廣告不是個例。今年10月,另一互聯網消費金融巨頭的廣告也遭到質疑。“把成人本科費交了,明年這個時候就能拿到畢業證了吧”、“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細算,女兒的生日也要過的像模像樣”……這些看似自我溫暖、自我鼓勵的廣告語,配上感人的場景,把伸向外賣小哥、農民工的慾望魔爪化妝成溫情脈脈的上帝之手,但背後的卻還是意在刺激這些目標群體貸款消費,灌輸超前消費和用貸款借來各種美好、用金錢換來幸福的扭曲價值觀。
京東金融的土味廣告則在每一條視頻中都著重強化外界對於富人、窮人的刻板印象,從衣著神態到微信錢包上的數額,用一種夾雜著幽默和刺眼的歧視性象徵更直白地灌輸金錢至上的邏輯:想解決問題都得要錢——你是窮人沒有錢——京東金融給你錢滿足你;甚至明明口口聲聲說是“我來幫你”或者表達被救的感謝,最終錢還是出在農民工和外賣小哥自己身上,混亂的劇情和直勾勾的對群體底層群體信用額度的索要,更是溢滿了“收智商稅”的不屑和嘲弄。
溫情幻夢的虛假許諾,或者怪誕視頻下的貧窮羞辱,這些“京東金融們”正在想盡手段給底層群體畫餅,或者強逼他們為了面子進行過度消費,進一步佔領互聯網金融的下沉市場。一份關於消費金融行業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央行徵信系統收錄的信貸記錄覆蓋率僅為27%,約有6~7億人尚未有徵信記錄。未被計入的這些人群包括老人和小孩、廣大藍領、年輕白領、學生和無業居民等。對於這些群體,工資收入無法滿足日常消費需求,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為他們提供信貸服務,於是他們成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增量群體。”這些京東金融們的目標人群鎖定得很明確,用來進行誘導說服的廣告承擔的都是一樣的目的和任務。
但更可怕的是這些網上金融產品植入的借貸思想和消費慾望,讓貸款者用了一次便很難脫身。以互聯網信貸已經攻占的年輕人市場為例,微博熱搜關注“困在負債裡的年輕人”,數據顯示“全國有1.75億90後,其中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而86.6%的90後都有接觸過信貸產品”,在豆瓣上還有諸多諸如“負債者聯盟”、“努力還債聯盟”、“今天消費降級了嗎”等等小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想要自救但掙不脫慾望漩渦的年輕人。艾瑞諮詢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報告列舉了部分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複貸率,“卡卡貸75%、愛財70%、趣店85.6%”這些數字擺明了一個事實:大多數借貸者在網上信貸的迷陣裡只會越陷越深。
京東金融們的廣告和這些信貸產品,用許諾的美夢恣意踩踏玩弄弱勢群體的信用額度,用貧窮羞辱刺激人產生自卑和虛榮進而為了自尊心不得不跪舔。這些金融產品將對信貸風險一知半解的年輕人和社會底層群體拉近財務漩渦,並且在一次次刺激貸款中完成消費主義的精神殖民。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幫助、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全被物化成金錢數目和消費排面,錢成了獲得尊重、獲得幫助、獲得真情、獲得未來的前提。並且你沒有錢,你只能去借。而最終留給這些群體的,是美夢破滅、自我證明失敗下的財務困窘、信用懸崖,以及被虛榮、慾望、懶惰依賴等等異化得面目全非的價值觀。消費超出了自身可承擔的實力,最終只會被慾望反噬。
京東金融們的廣告、產品的危害,遠不是“價值觀有問題”這一個層面。虛空許諾帶來的是一次次短暫的滿足,貧窮羞辱下一次次看似勝利的反擊,實際上是帶給每一個弱勢的、底層的人在物質和精神上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