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贈予中國的1克月岩去哪了?有一半被展覽幾十年
嫦娥五號上升器受控落月。此前,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將擇機返回地球。按照計劃,中國將從月球帶來約2千克的月球樣品,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事實上,1978年美國曾贈予中國1克重的月球岩石標本。如今這1克月岩去哪了?
(原標題:當年美國贈予中國的1克月岩去哪了?)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電題:當年美國贈予中國的1克月岩去哪了?
中新社記者郭超凱
0.5克月岩。北京天文館供圖
0.5克用於研究
1978年,為推動中美盡快建交,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到訪中國。為表誠意,布熱津斯基隨身攜帶了一份特殊的禮物——1克重的月岩標本。
這塊岩石被澆鑄在一塊有機玻璃內。但這塊標本是否真的是月岩?又是何時採集的?這些情況美國人均沒有說明,只好由中國人自己來研究。在得到這份珍貴的月岩標本後,中國國務院辦公廳聽取了中國科學院的建議,決定把月岩研究的重任交給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歐陽自遠。時年43歲的歐陽自遠被急調入京,主持月岩研究工作。
這位日後被稱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原是天體化學家。在拿到這1克月岩標本後,歐陽自遠小心翼翼地取了0.5克做研究。“中科院把它轉交給我們研究。我們組織了全國的相關專家來看,先進行非破壞性研究,然後是破壞性研究。我們研究了岩石的化學成分、同位素、礦物質、位於月球上向陽面還是背陽面。研究總共耗損了半克。”歐陽自遠向媒體表示。
“僅研究這0.5克石頭,我們一共發表了14篇相關文章。”歐陽自遠回憶道,“美國人都說,中國科學家,了不起!”如今,這1克月岩的來歷已經完全弄清楚。這顆“黃豆”大小的月岩是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的宇航員採自月球澄海東南著陸區的樣品,屬於高鈦月海玄武岩。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中新社發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0.5克供展覽
0.5克月岩由於科學研究被耗損後,剩下這0.5克月岩該保存在哪兒?
歐陽自遠希望,剩下的月岩能夠“讓大家都看見”。想來想去,他覺得放進天文館最合適。北京天文館由此成為這半克月岩的“安家之所”。
為何選擇放在北京天文館進行保存?“那是因為北京天文館是當時中國大陸唯一一座大型天文館,即使到今天,全國也僅此一家。目前上海天文館仍在建設當中。”北京天文館原館長朱進告訴中新社記者。
這座坐落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的北京天文館於1954年開始興建,1957年9月開館迎賓。當時的北京天文館不僅是中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也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
朱進表示,在歐陽自遠等專家完成對月岩的研究後,剩下的0.5克轉交給了北京天文館保存。如今,這0.5克月岩被收藏在北京天文館B館一層的“月球—隕石展區”裡,展區內還陳列有中國探月工程的相關展品。這半克月岩也被譽為北京天文館的“鎮館之寶”,歷年來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觀。
“這0.5克月岩終究是別人的東西,不是中國自己采的。特別期待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順利,希望以後可以有我們自己探測器帶回的月球土壤或岩石樣本放在北京天文館向公眾展出。”朱進感慨道。
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圖為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模擬圖。國家航天局供圖
“自家採”的2千克
對科學研究來說,美國贈送的1克月岩只是“杯水車薪”,中國科學家用起來只能省之又省。中國人何時才能登上月球,採集屬於自己的月球樣本?這個問題受到各方重視,月球探測工作也被提上了議程。
2004年1月,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立項。經研究決定,中國探月工程被命名為“嫦娥工程”,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而嫦娥五號肩負著完成第三步“採樣返回”的重任。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升空,趕赴“廣寒宮”。它將經過11個階段,20余天的在軌飛行,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目前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已和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將擇機返回地球。
從1克到約2千克,一晃就是42年。再過不久,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攜帶月球樣品,以半彈道跳躍式再入技術方案返回地球,最終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這份來自月球的“土特產”,正離中國老百姓越來越近。